借梅花精神抗击疫情,赏文徵明行书《梅花诗》

宋代以后,格物之学兴起,文人画家往往喜写枯木竹石与梅兰竹菊,其以水墨写意而寄托胸中之逸气。梅花具有“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的品格,一时间梅花成为文人隐士的象征。

文徵明是爱梅者,其所撰《甫田集》四卷本有《西斋种梅》:玉雪坡头带雨分,旋除荒秽种墙根。纸窗故面离离月,春水新魂浅浅痕。更远溪山终有韵,试加篱落便成村。向人未用论颜色,满取春风占小园。

严冬时节,花事最为寂寞,看梅是冬天寻求自然生意的赏心乐事。自古梅花就有象征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凌寒独立,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今天窗外的梅花已经含苞待放,借此时节与大家分享文徵明《梅花诗》(行书六言诗)一首。

文徵明《梅花诗》(行书六言诗)

一林雪残初霁,何处啼鸟夜阑。

酒寒明月在户,折得梅花自看。


百折不挠 - 借梅花精神抗击疫情,赏文徵明行书《梅花诗》

《梅花诗》明 文徵明 (现藏南京博物院)


文徵明晚年的行书转向黄庭坚,尤以大字为多,他显然感到赵孟頫一类的行书不适宜放大。这让他的行书开始变得奔放豪放,有气势,但其个性似乎更被淹没了。本想摆脱赵书的笼罩,却又走上沈周的老路,未能有新的发展,但其在继承方面已远过同时代人,且超出明前甚多。

这首梅花诗,非文人雅集,而是高士独赏,更有一种凄凉之感,全诗以黄庭坚之行楷法写成,中宫紧缩,四面伸展,颇有其长枪大戟之势。


百折不挠 - 借梅花精神抗击疫情,赏文徵明行书《梅花诗》

《梅花诗》明 文徵明

文徵明初名壁,字征明,号衡山居士。长洲(今苏州) 人。生于成化六年(1470年),卒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享年90岁。

文徵明自幼习经籍诗文, 少时即享才名,然而在科举道路上却极坎坷。 终于57岁放舟南下,辞京归乡于苏州老家,潜心诗文书画。不再求仕进,以戏墨弄翰自娱。

文徵明晚年声誉卓著,号称“文笔遍天下”。 纵观其一生,其诗、文、书、画无一不精。在书法领域,他与祝允明、王宠、陈淳合称为“吴中四 家”。

文徵明的书法初学苏轼,后精研智永、欧阳询、赵孟頫诸家,晚年取黄庭坚体势。他篆、隶、楷、行、草各体兼善,尤精于行书和小楷。他的书法风格与他的绘画风格和谐一致,有 “明朝第一”之称。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欢迎评论,点赞和转发给好友。不要忘记加关注哟。

我是夜雨如川,感谢您的光顾,每天在这里与您分享一个我身边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