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產,扁擔戲,有著什麼樣的文化內涵和價值?

非物質文化遺產,扁擔戲,有著什麼樣的文化內涵和價值?

相傳,李世民在年幼時就相當聰明伶俐,有段時間母親病了很痛苦,小李世民的眼淚也隨之落下,但他試著想很多辦法來讓母親高興起來,如招大量歌女,都沒有奏效。一天,他腦海中靈光一閃,做了10個小木偶套在手指上,他選了一些簡短的故事劇目再輔之詼諧幽默的語言,母親終於笑了。這種把木偶套在手指上的表演被人們稱為扁擔戲,並很快由宮廷傳播到民間,很受百姓青睞。

非物質文化遺產,扁擔戲,有著什麼樣的文化內涵和價值?

扁擔戲又叫五指木偶戲,表演時一根擔子就可以挑起全部的家當,或者演出時一根扁擔就是一個“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小舞臺,這是一種小型的木偶戲,因此被人們稱為扁擔戲。起初也就是清末,扁擔戲是由安徽藝人傳到河南駐馬店等地區,這些藝人常常是一人挑著戲擔子串鄉走村進行表演,表演得惟妙惟肖,全部過程僅靠一名演員就足夠,這種簡樸卻具有很高的娛樂性的小木偶戲很快便引起河南人們的喜愛,人們紛紛爭相學習扁擔戲,並常常在家人面前進行表演,逗家人開心。

非物質文化遺產,扁擔戲,有著什麼樣的文化內涵和價值?

扁擔戲很快就在河南甚至周邊省市風靡起來。2006年,扁擔戲入選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一根扁擔就足以挑起全部的樂器、影人、道具、小型舞臺等,藝人們常常奔波不同的地方進行表演,不覺辛苦。扁擔戲的曲調多以戲曲、說唱藝術為主,尤其是說唱藝術,具有讀諧幽默、惹人笑顏的特點,在表演中,唱腔和唸白往往隨著劇目中人物角色的改變而隨之變化,雖然演唱以河南地區的方言為主,但藝人在走他鄉的過程中,也加入了所到地區的方言,所以扁擔戲的語言較為複雜,對演員的要求也比較高,表演者要有多變聲腔、協調的動作等高超技藝。

非物質文化遺產,扁擔戲,有著什麼樣的文化內涵和價值?

在時間的累積中,扁擔戲的劇目具有種類繁多、內容翔實等特點,很多曲目都是根據百姓喜歡的傳統歷史小說或者民間故事改編的,其實歷史小說,內容很廣,轉折點多,容易觸動觀眾的感情點,但演出也顯得稍微困難。如《西遊記》、《水滸傳》、《岳飛傳》等深受百姓喜歡的劇目。在表演中,最主要的道具是木偶,其次是看這個藝人的說唱水平和口技技巧,在表演中,每一個人物都有自己與眾不同的聲音特點,甚至連人物出場都有特定的聲音。

非物質文化遺產,扁擔戲,有著什麼樣的文化內涵和價值?

《王二賣豆腐》、《王小上山砍柴》、《武松打虎》、《大鬧天宮》、《刀劈王倫》、《三打白骨精》、《老包側陳世美》、《穆桂英》、《破天門》、《轅門緝子》、《東郭先生》等劇目都是百姓中影響範圍較廣,擁有很高的聲譽。表演中,常常會同時出現很多的木偶人物,而且這些人物不僅有動有靜,還要有對話唱詞、大打出手、翻筋斗、打旋子,還得有兵器的碰擊聲、樂器的聲音,甚至還有關於天氣的聲音如雷聲、雨聲、風聲,所有複雜的表演,皆是由演員的十個手指來控制,一張嘴進行口技表演來完成,這些劇目具有複雜的情節,絲毫不亞於一場大戲,所以對演員來說是個很高的考驗,練就這種爐火純青的技藝,需要長年累月地進行鍛鍊,很是艱辛。

非物質文化遺產,扁擔戲,有著什麼樣的文化內涵和價值?

這種小巧的木偶表演戲已經深深地流傳到百姓生活中,是百姓娛樂不可缺少的方式之一,在百姓中很受青睞。扁擔戲具有非常高的藝術價值和審美價值,對豐富我國傳統的曲藝劇種種類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對完善曲藝史更是有著很好的促進作用。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革和發展,扁擔戲的觀眾越來越少,扁擔戲慢慢地變成一部分人自娛自樂的方式,與現代社會的矛盾越來越衝突,這種百姓喜聞樂見的表濱方式正在逐漸從人們視線裡消失,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就再也看不到扁擔戲這種中國傳統戲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