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我家门前有两棵枣树,汉武帝:瞎扯,那是我给西王母的贡品

“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还是枣树”

,鲁迅先生的这句名言折磨了很多学者,其中所谓的深意多半是穿凿附会的。

然而,汉武帝作为时代的弄潮儿,确实是中国历史上较早享用枣子的人,他不仅自己吃,还把枣子当做贡品献给西王母,希望可以获得她的欢心,满足自己长生不老的愿望。

《汉武帝内传》中,将这一事件成为“玉门之枣”,可见当时在中国的西部地区就已经有枣这一种果实了。

鲁迅:我家门前有两棵枣树,汉武帝:瞎扯,那是我给西王母的贡品

鲁迅先生的名言,历来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当然,汉武帝并不是最早享用枣子的人,第一个享用枣子的人据说是黄帝轩辕,这种水果在古代历来带有神异的色彩。

《广志》“西王母枣,三月成熟,在众果之先”,表明枣子在当时是一种珍贵的水果,地位相当于今天的车厘子。

枣子与西王母的故事最早见于《尹喜内传》,相传老子与尹喜当年与西王母会见,三人共食“玉文之枣”。

在诸多的昆仑神话当中,枣子是作为一种带有神奇传说的珍稀水果,吃了是可以成仙的。

鲁迅:我家门前有两棵枣树,汉武帝:瞎扯,那是我给西王母的贡品

枣这种食物,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是神仙之果

汉武帝能够尝到这种水果,和他的一大创举有着很大的关系,那就是“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原本是汉武帝为了抗击匈奴而制定的长期战略,但是在实际的实践过程中,为中国的经济、人文乃至饮食文化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枣子显然是这丝绸之路的产物,这一带有明显神话色彩的西部果实,开始走出了浩瀚沙漠,进入中国的北方

汉武帝之后,枣子走出了帝王之家,开始在下层平民中间流行,西王母的贡品流传到了人间。

鲁迅:我家门前有两棵枣树,汉武帝:瞎扯,那是我给西王母的贡品

昆仑山的诸多神话,都离不开西王母和枣

《神异经》里面描述的上林苑之枣,到了东晋之时,已经开始大规模种植,而且品种有了很大的改变。

“北方荒中”的枣树,开始来到了华北

《洛阳伽蓝记》中的枣树开始在“景阳山上”种植,并且出现了大面积的果园,是当时洛阳的奇观。

而到了唐代的《酉阳杂俎》江苏太仓有西华林,专门种植这一植物,秦汉之时被中原地区的人们视为“仙果”的枣子,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不再是专供神仙和帝王。

鲁迅:我家门前有两棵枣树,汉武帝:瞎扯,那是我给西王母的贡品

汉武帝在晚年,心心念念的是长生不老

《传灯录》记述的五祖,就给予六祖枣子以作为信物,可见枣子已经走入了平民之中,成为了日常的食品

《水浒传》描述的时代是宋朝,里面的英雄好汉们经常拿这一水果来下酒,即便是荒野山村都随处可见枣子的踪迹。

枣子在此时也逐渐脱离了神异的色彩,被民间的烟火气息所沾染

《西厢记》里面有描写了崔莺莺以三颗枣子暗示张生“三更时分早些来”,而民间的婚嫁更是把枣子列为了必不可少之物,寓意“早生贵子”

鲁迅:我家门前有两棵枣树,汉武帝:瞎扯,那是我给西王母的贡品

枣和花生、桂圆、莲子一样,被民间赋予了美好的寓意

西王母的贡品在《本草纲目》中彻彻底底被拿来研究,它不再有任何神奇之处,只是一种寻常之物,吃了也不能飞升成仙。

清代诗人中,多有记述农户打枣的场面,矫健农妇带着儿童在枣树下打枣,一颗颗饱满浑圆的红色果实落入衣兜,是很多人童年的美好回忆。

虽然北方仍旧是枣子的最佳种植地,但是南方农村家家户户几乎也有种植,只是没有形成北方那样大面积的果园和完备的产业链,仅仅作为节令果子来给日常生活增添色彩

鲁迅:我家门前有两棵枣树,汉武帝:瞎扯,那是我给西王母的贡品

小时候的回忆,打枣

从黄帝到汉武帝,再从汉武帝到唐太宗,而后是宋、元、明、清,直到鲁迅先生所在的绍兴,枣子陪伴着中国人走过了3000多年的岁月,它不仅是一种水果,更是中华文明的见证者。

历来大荒之年,枣子在农村都会扮演重要的角色,丰富的营养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甘甜可口的枣子,正像中国人一样,有着神奇的传说而又适应环境,一代又一代地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朴实而又坚忍不拔。

上古的先民们要以为它是神仙的贡品,也就不足为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