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劇藝術家藍光臨追悼會成都舉行 骨灰按遺願撒入江中

“師父!您一路走好!師父,我們會永遠懷念您!”12月19日早晨,川劇界傳奇表演藝術家藍光臨追悼會暨遺體告別儀式在成都北郊殯儀館舉行,中國劇協發來唁電,藍光臨先生所在單位成都市川劇研究院有關領導雷音、蔡少波,為藍光臨舉行了追悼會。按照藍光臨生前遺願,藍光臨的兒孫及眾弟子將他的骨灰與花瓣撒在了都江堰夫妻橋外江的江水中。


川劇藝術家藍光臨追悼會成都舉行 骨灰按遺願撒入江中

1980年代,川劇《挑袍》藍光臨 飾 關羽


前來為藍光臨先生送別的有藍光臨的兒孫們以及得意弟子肖德美、王超等,還有專程從重慶趕來為藍光臨送別最後一程的重慶市川劇院副院長、著名演員彭欣綦、著名川劇小生演員丁力以及生前好友和戲迷們,望著骨灰和花瓣融入江水中,飄向遠方,人們揮著手告別:“藍光臨老師,您一路走好!來生,還來唱川劇。”

藍光臨於12月15日晚9點32分在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去世,享年83歲。據其兒子藍雲介紹,藍光臨因呼吸循環衰竭去世,在家人陪伴下安祥離世。


川劇藝術家藍光臨追悼會成都舉行 骨灰按遺願撒入江中

藍光臨生前優雅而書卷氣十足的劇照


藍光臨,1935年生,四川廣安人。川劇名角,工文武小生,師從曾榮華、彭海清。代表曲目《夫妻橋》、《石懷玉驚夢》等,1963年赴北京演出,轟動首都,受鄧小平、朱德、陳毅等領導人接見。劇評家胡沙題詞讚揚他“一曲驚夢北京,好似當年魏長生”。 1978年初,鄧小平同志到成都,提出要看川劇傳統戲,一連看了三個晚上。第三晚大軸,是楊淑英先生與藍光臨老師合作的《李甲歸舟》。鄧小平同志看戲後指出,這些優秀的傳統劇目應當向群眾演出。由此,傳統戲曲陸續在全國範圍內開放。藍光臨1990年至法國講學川劇,開“川劇出國講學之先河”。


川劇藝術家藍光臨追悼會成都舉行 骨灰按遺願撒入江中

1980年,藍光臨隨師曾榮華先生練習表演


這三場演出可謂八十年代戲曲重回春天的序幕。1982年3月,四川省戲曲現代戲創作經驗交流會提出“幾代同堂,振興川劇”的口號。4個月後,四川省委發出“振興川劇”的號召。1983年9月,四川省振興川劇赴京彙報演出引起轟動,“振興川劇”的號召“敲響了振興戲曲第一鍾”,也成為全國戲曲界振興行動的發端。


川劇藝術家藍光臨追悼會成都舉行 骨灰按遺願撒入江中

鄧小平親切接見藍光臨


12月19日早上,隆冬的都江堰細雨菲菲,寒氣襲人。藍光臨所在單位、成都市川劇研究中心蔡少波、雷音等主要領導及藍光臨生前好友、同事,川劇界、新聞界、文化界、音樂界、企業界等有關負責人近100人,紛紛前往現場送藍光臨最後一程。

江水流、人悲痛。一代藝術家將骨灰灑進江中而沒有佔用半米墓地,這一舉動深深感動了大家。弟子王超、肖德美感慨萬千:“師父您太偉大了,你是我們永遠學習的榜樣。”


川劇藝術家藍光臨追悼會成都舉行 骨灰按遺願撒入江中

無盡思念


19日中午,封面新聞記者採訪了藍光臨的弟子王超、肖德美:“為什麼要把藍光臨老師的骨灰撒在都江堰外江的江水中?”

兩人披露了50多年前一個感人的故事:上個世紀60年代,藍光臨和楊淑英在中國戲劇界名氣還不大。但他們根據真實的故事改編排演了一出川劇《夫妻橋》,在成都一公演,就受到了觀眾歡迎。不久,《夫妻》進京公演。藍光臨扮演何先德,楊淑英 扮演何娘子。當年,這出戏轟動了北京。藍光臨因主演《夫妻橋》走紅戲劇界。


川劇藝術家藍光臨追悼會成都舉行 骨灰按遺願撒入江中


《夫妻橋》講述了清代,四川都江堰,一對夫婦前仆後繼,頂住貪官、劣紳的迫害,修建索橋,造福人民的故事。馬連良先生觀看此劇後,找到劇團領導,指出藍老師是難得的人才,建議予以重點培養。因為上世紀六十年代師父和楊淑英的《夫妻橋》進北京演出十分轟動。師父就一直有一個意願,等他去世後,不安葬,把骨灰撒在《夫妻橋》的故事發生地安瀾橋所在的都江堰外江。不謀而合的是,同樣曾成功演出《夫妻橋》的川劇名家王世澤先生,去年去世後做出了同樣的選擇。


川劇藝術家藍光臨追悼會成都舉行 骨灰按遺願撒入江中

1980年代,川劇《挑袍》 藍光臨 飾 關羽


根據師父藍光臨生前遺願,也尊重了師孃賴茵以及師父兒孫們的意見,於是,12月19日早上,在開完追悼會後,就把師父的骨灰撒在了都江堰外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