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地生態,公益性公墓還有多遠

當下,濰坊高新區規劃佔地2.45萬畝的某重點項目正在施工中。高新區能夠集中連片供應如此多的土地,除了進行大規模的棚戶區改造,也與三年前一個決定有重要關係——建設200畝的區級節地生態公益性公墓,將散葬墳墓全部遷入公墓,不但換來近千畝可用土地,還讓更多土地能成方連片使用。為更好節約土地資源,去年6月,我省根據中央有關政策,對公墓建設作出規劃:到2020年,市及每個縣(市、區)至少對應建成1處市級、縣級節地生態綠色公益性公墓,每個鎮(街道)至少建成2-3處鎮級或村級節地生態綠色公益性公墓。去年以來,我省將公益性公墓建設納入國土空間規劃編制,省級財政將連續4年每年安排5000萬對此給予獎補。

“目前多數公墓選在老墳原址重建,我們也在探索進行林地、草地和墓地複合利用。”省民政廳社會事務處處長紀德成說。

在臨沂市河東區相公街道李家團村的慄林公墓,3500餘棵栗子樹剛冒新芽。“這裡是村集體所有的林地,7戶承包後種了栗子樹,樹下有一些分散墳頭,適合開發為公益性公墓。”相公街道民政辦主任崔相花說。2019年5月,相公街道流轉了86畝土地,計劃建設墓穴2.1萬個,一期建好了1.5萬個。目前,街道46個村新去世人員全部入慄林公墓安葬。

從根本上解決公益性公墓用地問題,要從總體上做好編制規劃。公益性公墓建設是一項系統性工作,涉及多個部門,僅靠一個部門牽頭推動力度遠遠不夠。2019年,威海市相關做法入選全國殯葬綜合改革試點優秀案例,原因是編制市、縣兩級殯葬設施建設規劃成績突出——為解決好規劃編制過程中地類調整、用地指標等,威海市專門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市直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各區市也參照市級設置全部成立相應的領導機構,上下聯動,統籌解決。

從全省公益性公墓建設情況可以看到,由市縣黨委、政府主抓的地區建設情況要優於其他地區。多位基層工作人員也提到,增強公益性公墓建設的系統性、整體性,應該成立相關組織領導機構,細化各級各部門各單位任務分工,加強部門之間協作配合。

記者從採訪中發現,改造提升一處10畝左右村級公墓,要花費約40萬元,而新建一處50畝左右鎮級公墓,約花費上千萬元。因此,做好資金保障工作是加快推動公益性公墓建設的重要方面。

“經濟條件較好的村莊,可以通過村集體自籌、村民出資等方式改造提升老舊公墓。但對於經濟水平薄弱地區,還是要加大對公墓建設的資金支持力度。”紀德成說。2017年5月,沂水縣委、縣政府推出全民惠葬政策,縣財政每年大約投入1000萬元,以獎代補給驗收合格的公益性公墓。目前,沂水縣已建設完成鎮級公益性公墓110處。同時,省級財政每年投入的5000萬元將重點向節地生態安葬率高、貧困程度深的地區予以傾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