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怎樣控制自己的壞脾氣?

文/劉啟涵(教育心理學博士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父母怎樣控制自己的壞脾氣?


現代社會中,特別是上班族媽媽要兼顧工作與家務兩項職責,因此時常會忙得焦頭爛額。人若是長時間負擔超出自己體力和能力範圍的事務,難免會引發煩躁情緒。尤其是看到孩子做錯事或者淘氣時,更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對孩子大吼大叫、惡言惡語。

相信不少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都有過耐心耗盡的時候,火氣蹭蹭上來了就再也按捺不住,好像只有發一通脾氣才能宣洩心中的憤怒。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親對孩子發脾氣的事情並不少見。一項涉及10萬名兒童的調查發現,父母對孩子發脾氣,是孩子最反感的10種表現之一。

加州伯克萊分校的心理學者 Matthew McKay博士,寫了《當憤怒毀了你的孩子時》這本書,裡面很明確地提到家長髮怒會對孩子產生負面影響,“大量研究結果表明,那些經常忍不住在孩子面前發火的家長們,相比安靜的家庭,她們的小孩往往會在與人相處時表現的更強勢也更容易情緒低落,學校表現也更差。憤怒,會毀壞小孩子對社會的適應能力。”

啟涵心理(FDSP)提醒:父母偶爾發脾氣,必要時是教育孩子的一種有效手段,如孩子偷拿別人東西時嚴厲制止。而常發脾氣,本質上則是父母對孩子極度不滿情緒的一種失控,其非但於事無補,反而會對孩子的身心造成嚴重的影響。具體包括以下三方面:

1.對不同個性孩子的影響

個性弱的孩子,父母若常對其發脾氣,孩子會愈發害怕順從,性格日益內向懦弱,長期缺乏安全感,交際能力差,長大後很難融入社會;個性強的孩子,則對父母易產生憎惡情緒,滋生強烈的逆反心理,並且隨著年齡增長會變本加厲的對抗父母,導致家庭嚴重不和。

2.對不同年齡孩子的影響

壞事往往會比好事給人留下的印象更為深刻,尤其是對成長中的孩子,他們的特性是隻會記住刺激性強烈或自己印象頗深的東西。家長在發脾氣時,常常伴隨著對孩子否定的責罵,孩子把這些話記在了心裡就會產生強烈的消極暗示。低齡的孩子會積攢自卑、自責等消極情緒,容易產生嚴重的心理問題,大齡的兒童則會產生早戀、離家出走,甚至自殘等行為問題。

3.對孩子未來成長的影響

孩子的學習模仿能力很強,常發脾氣的父母也往往造就脾氣不好的孩子,這樣的孩子長大後,脾氣暴躁,為人苛刻,多疑敏感、內心脆弱又好鬥;嚴重的甚至可能患有抑鬱症、發生性變態、神經病傾向。當這樣的孩子為人父母時,也會繼承父母的壞脾氣,出現“發洩傷害、複製暴力”的情況。這時,下一代幼小的孩子又成了壞脾氣的犧牲品。

正如教育專家所言:貧窮不會帶來教育的失敗,但精神的虐待一定會製造一個問題兒童。讓孩子生活在精神的虐待中,就如同給她帶上了終生痛苦的枷鎖。而孩子的問題,幾乎都是家長的問題,只是很多父母不願意去看見自己的問題,總是想盡各種辦法修理孩子。

其實發脾氣的壞處大多數家長都明白,只是因為一時控制不住才發火,過後心裡也很後悔。那麼,啟涵心理(FDSP)建議試試這些方法來改善父母的壞脾氣:

1.發現真正的問題

面對孩子讓你生氣的行為,不著急發脾氣,而是應該把焦點放在孩子身上想一想,他這反常行為背後的原因,這完全可能是事出有“因”的。他是不是身體不舒服,心情不好,或者僅僅想引起大人的注意,亦或者孩子根本不知道正確的做法?那麼提醒自己冷靜下來,試著去滿足他背後的需要,而不是放大你的憤怒和負面情緒。

2.定期反省自己的脾氣

當發現脾氣收不住時,則需要定期反省。譬如找一些關鍵的點,發現自己每天什麼時候最容易發火,起床以後的起床氣,還是上了一天班回來以後?發現自己最可能有的爆點,適當提醒收斂點。還可以讓孩子參與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通過直接地問孩子,能他們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找出改進方法。

3.減少婚姻的口角

在家庭氛圍融洽的氣氛下,夫妻倆應該達成一個共識,譬如在發生爭吵的時候彼此最抓狂的那個瞬間,以及給出一個終止的信號,告知對方我已經達到極限了。然後馬上走開,避免矛盾擴大,並且把那個信號告訴對方,今天的事情以後再私下聊,不要當著小孩的面吵,給孩子塑造不好的榜樣。

4. 和孩子聊你的情緒

當陌生人的行為給你帶來困擾時,譬如你可以開誠佈公地和孩子討論下你當時那一刻的情緒:“你看,媽媽現在非常生氣!我們在排隊的時候他竟然插進來,也許他非常趕時間,那他可以跟我商量一下,取得別人的諒解”……在這樣的交流中,和孩子一起探討學習情緒的處理。

5.給情緒多製造一些出口

留一些時間給自己,去做spa,和閨蜜吐槽,和老公看電影,健身,參與社會活動,甚至在有幫手的時候為自己安排一段小旅行等等,這些活動的安排等於給壞情緒製造了各種管道作為出口,心情平順了,不會將負面情緒聚焦在某個點上,就不容易震怒。

6.發完脾氣要道歉、要表達愛

如果你對孩子發脾氣了,事後一定要和孩子承認自己在剛才那個瞬間失去了自控力。爸媽還是很愛他的,覺得很抱歉,給一個大大的擁抱,讓孩子和你一起平復,這是孩子重新接納你的過程,也是你自己重新接納自己的過程。

最後,啟涵心理(FDSP)提醒,任何自我控制手段只有建立在強烈的自我改變意識上,才會有效。家庭教育中,家長要時時記住,只要發火,就輸了。如果家長遇到事情有定力,有變通力,那麼孩子學到的正是這些。

當然,必須承認的一點是,天下沒脾氣的人很少,所以也不要期待自己成為完美父母。大家都是凡人,偶爾發點脾氣也正常,關鍵是把握“度”的問題。

================================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兒童教育漫話:child_cn】,更多科學兒童教育知識與您分享。獨創FDSP立體評估體系,專業FDSP學能座標測評系統,幫助父母全面瞭解自己的孩子,精準掌握孩子的學能動態,確保孩子學習天賦、學習能力、學習素養健康發展。合作發展,歡迎諮詢瞭解。啟涵心理(FDSP)工作室團隊期待與您的合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