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驿界首,乾隆下江南曾在此留下题额

初见界首这个村名,觉得不甚明白。后来才了解,界首者,是指县界之首,它属松阳赤寿乡,于松阳和遂昌两县交界处,是遂昌进入松阳的首村,故此得名。

古驿界首,乾隆下江南曾在此留下题额
古驿界首,乾隆下江南曾在此留下题额

界首村坐落在松荫溪畔,是古代有名的官府仕宦与百姓商家络绎来往的古驿道,现今贯穿全村的街道就是始建于宋代的通京官道,当年可是边陲要地。

古驿界首,乾隆下江南曾在此留下题额

明清时期,界首客货云集,商贾繁荣,为丽水、遂昌等地的货物集散地,历史上老街两侧店铺林立。

古驿界首,乾隆下江南曾在此留下题额

古道深幽,人迹罕至。临街大都是泥木结构的两层楼房,前店后宿,依稀可见旧时盐店、旅店、南货店、酒家等商铺的影子。

古驿界首,乾隆下江南曾在此留下题额

历尽千年的古道如今已是饱经风霜,不复当年的容颜,早无车马喧。

古驿界首,乾隆下江南曾在此留下题额

古村落内较完整地保留了的传统风貌,有牌坊、宗祠、大禹宫、震东学校、古民居等历史建筑。

古驿界首,乾隆下江南曾在此留下题额
古驿界首,乾隆下江南曾在此留下题额

古宅的天井以石板、卵石铺就,门楼、厅堂等大都雕梁画栋,装饰格扇门窗,木雕技艺精湛。

古驿界首,乾隆下江南曾在此留下题额

张氏宗祠位于老街北段,建于清乾隆年间。门顶砖雕门额,梁枋、牛腿、雀替雕着人物、花卉等图案,雕工精致。

古驿界首,乾隆下江南曾在此留下题额

刘姓是界首大姓,宏伟的刘氏祠堂见证了家族昔日的辉煌。宗祠共二进五开间,门前置石旗杆一对,祠堂外还有一座戏台,才子佳人的戏在这里上演又散场。

古驿界首,乾隆下江南曾在此留下题额

始建于明代的禹王宫,可惜现在只剩门厅孤立在风中,其余三进被一场大火烧为灰烬。看到一位木匠师傅正在努力打木,似乎要重建辉煌的样子。旧时堂前燕,可寻得到归巢?

古驿界首,乾隆下江南曾在此留下题额

紧挨着禹王宫还保留着“震东女子两等小学堂”旧址。是清光绪年间松阳第一所收女生的小学,开创了处州兴办女子学堂之先河。

古驿界首,乾隆下江南曾在此留下题额
古驿界首,乾隆下江南曾在此留下题额

福满堂建于清康熙年间,泥木结构楼房,距今350年之久。祖上在此经营馄饨、油饼等小吃。前堂厢房天井,后堂厨房花园,祖辈行善积德,希冀福气满堂。

古驿界首,乾隆下江南曾在此留下题额
古驿界首,乾隆下江南曾在此留下题额

古村中较具特色的是盘踞在驿道连续三座巍峨的古拱门,它们排立在禹王宫和刘氏家祠之间,隐隐还有唐宋遗风。拱门楹额上分别有“怀德古里”、“彭城旧家”、“松川锁钥”、“德被苍生”、“功垂奕祀”、“栝水浚疏”等六块匾额,字体潇洒刚劲,相传是清乾隆皇帝游江南途径界首村时所写。

古驿界首,乾隆下江南曾在此留下题额

彭城旧家的意思为界首刘氏祖先的发详地为彭城郡,即今江苏徐州,可见界首刘氏为早年由彭城迁居而此。

古驿界首,乾隆下江南曾在此留下题额
古驿界首,乾隆下江南曾在此留下题额

村内祥和宁静,白首的老人们聚在门庭下闲聊,多少旧年往事,人生的循环往复。

古驿界首,乾隆下江南曾在此留下题额
古驿界首,乾隆下江南曾在此留下题额

恬淡沉敛的生活,老人们没有其他娱乐,只能在细雨斜阳里向世人展示着流传千年的“古道遗风”。

古驿界首,乾隆下江南曾在此留下题额
古驿界首,乾隆下江南曾在此留下题额

看淡了云卷云舒,模糊了夕阳西下,把时光的印痕刻在墙上,让记忆留在古驿道。

古驿界首,乾隆下江南曾在此留下题额
古驿界首,乾隆下江南曾在此留下题额

如果说江南是一幅山水画,那么界首村便是那个长亭外、古道边的江南女子,任凭光阴荏苒、岁月流苏,界首都演绎着它独一无二的婉约风情。

||想了解更多有趣、好玩的古村落或小众景点,请大家关注“文旅影像”,带你开启一段人文之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