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致遠筆下一首很經典的小令,短短28個字,卻寫出了秋天的靈魂

秋天是一個多情的季節,幾乎所有的詩人都寫過有關秋天的詩詞。

劉禹錫筆下的秋天有著“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激昂向上;

柳永筆下的秋天有“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的清冷婉約;

王維筆下的秋天有著的“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清新怡人……

但是論把秋天的情思寫到極致的,在詩詞君看來,既不是唐詩也不是宋詞。

馬致遠筆下一首很經典的小令,短短28個字,卻寫出了秋天的靈魂


雖然在著兩個朝代寫秋天的詩詞數不勝數,但是,即使唐宋傑出詩人輩出,論最經典的卻是一首元曲。

這首元曲是我國曆史詞曲庫中最為奇特的一首作品,單從字面上看,它什麼事也沒說,什麼情也沒抒發,只是將十一個名詞串接了起來。

它雖無華麗的辭藻卻成為了元曲經典,是可與唐詩宋詞相媲美的奇絕之作!

這首元曲就是被稱為“秋思之祖”的《天淨沙·秋思》。

《天淨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枯藤纏繞著老樹,樹枝上棲息著黃昏時歸巢的烏鴉。小橋下,流水潺潺,旁邊有幾戶人家。在古老荒涼的道路上,秋風蕭瑟,一匹疲憊的瘦馬馱著遊子前行。夕陽向西緩緩落下,極度憂傷的旅人還漂泊在天涯。

馬致遠筆下一首很經典的小令,短短28個字,卻寫出了秋天的靈魂


這首元曲28個字,前三句列出10個意象,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這些意象單獨看上去不過是一個簡單的環境,然而組合起來,卻創造出了獨特的意境之美。

言詞雖極簡,讀來卻朗朗上口,畫面感滿滿。多種景物並置,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圖。並引出了最後兩句“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最後這一句是全文的點睛之筆,前面寫出裡的所有意象都是為“斷腸人”服務的。“斷腸人”的出現,這幅秋郊夕照圖也就完整了。

浪跡天涯的遊子騎一匹瘦馬出現在一派淒涼的背景上,此種畫面,不管怎麼看,都不免讓人覺哀愁,寥寥數字將一個飄零天涯的遊子在秋天思念故鄉、倦於漂泊的悽苦愁楚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

不管是誰讀到這首元曲,浮現在他眼前的就是這樣一幅畫面:一個飄零天涯的遊子,一身睏倦,鬱郁不得志,悽苦哀愁。他獨自一個緩緩地走在夕陽西下的古道上,耳邊寒鴉點點,道旁藤樹枯萎。

馬致遠筆下一首很經典的小令,短短28個字,卻寫出了秋天的靈魂


整首小令充滿了無限的憂愁,雖然看似很寫得漫不經心,可是卻把一個失落之人秋日黃昏下的那份孤獨描寫得淋漓盡致。

一首簡單的元曲,短短28字,幾乎包含所有秋天憂傷之情,秋天枯萎、蕭瑟、悲傷、壓抑、寂寞、孤獨、、、

這首元曲的意象安排多而不亂,層次分明,作者採用“並列式意象組合”,將全曲十個意象,前九個自然地分為三組。

藤纏樹,樹上落鴉,第一組是由下及上的排列;

橋、橋下水、水邊住家,第二組是由近由遠的排列;

古驛道、道上西風瘦馬,第三組是從遠方而到目前的排列,中間略有變化。

由於中間插入“西風”寫觸感,變換了描寫角度,因而增加了意象的跳躍感,但這種跳躍仍是局部的,不超出秋景的範圍。

馬致遠筆下一首很經典的小令,短短28個字,卻寫出了秋天的靈魂


最後一個意象“夕陽西下”,是全曲的大背景,它將前九個意象全部統攝起來,造成一時多空的場面。

由於它本身也是放遠目光的產物,因此作品在整體上也表現出由近及遠的空間排列順序。

從老樹到流水,到古道,再到夕陽,作者的視野層層擴大,步步拓開。

也正因為作者這高超的意象和情感寫作手法,使得這首詞曲成了元代眾多小令中最為傷感,也最為經典的一首。

千百年傳唱至今,媲美唐詩宋詞,成為元曲的代表之作,也是後世無人不知無人人不曉的秋愁名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