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九三寒天,冬雪遲遲歸


數九三寒天,冬雪遲遲歸

萬物沉寂的冬天,如果沒有雪花的點綴,整個冬天都覺得缺少樂趣,冬天也就不像冬天了。在這寒冷的冬天裡讓我們一起欣賞古人的雪與詩。

提起詠雪的名句,很多人想到的大概是才女謝道韞的“未若柳絮因風起”一句,作者以輕盈的柳絮喻雪,為後世開了無數法門。

馬致遠有《壽陽曲·江天暮雪》詞,描寫的是“瀟湘八景”之“江天暮雪”,其中有“天將暮,雪亂舞,半梅花半飄柳絮”幾句描寫雪景。通過一個“飄”字,帶出了“梅花”、“柳絮”兩個虛擬的意象,拓展想象的審美空間,使詩境愈顯幽美。


數九三寒天,冬雪遲遲歸


陳允平的《紅林擒近·壽詞·滿路花》有“漠漠梨花爛漫,紛紛柳絮飛殘”之句,這兩句以梨花、柳絮比喻白雪紛紛的樣子,十分貼切自然。

作者將雪比作梨花,源自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詩句,給人以濃濃的春意及美好的想象。將雪比作柳絮,當然取自詠絮才謝道韞的一句“未若柳絮因風起”了,柳絮亦是春天的意象,輕盈翩飛的柳絮與飛舞的雪花十分相像,故有此喻。

詩人們還是偏向於將雪花比作梅花,如上文提及的“半梅花半飄柳絮”。梅花與雪有太多相似之處,唐代張謂《早梅》詩說它們形似難辨 :“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 。”呂本中說“雪似梅花,梅花似雪”,它們是那樣的相似,雪像梅花一樣清雅,梅花像雪一樣潔白晶瑩,二者渾融一片,讓人難以辨認。


數九三寒天,冬雪遲遲歸


盧梅坡說“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詩俗了人,日暮詩成天又雪,與梅並作十分春

”,不僅一語道出雪與梅的關係,還引入了“詩”這一概念對於雪的重要性。天晚的時候,寫了一首好詩,而這時空中正好飄起了雪花,那潔白的雪與枝頭的梅花相映成趣,詩、雪、梅三者就組成了整個春色。

也有詩人直接以飛花比雪,飛花可以是白梅,也可以是梨花或是杏花,抑或是其他白色之花,詩人們以模糊的概念,給人留下更大的想象空間。

高駢的《對雪》有“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之句,描寫雪花漸漸堆積在樹枝上的情景,寫得十分美麗嫻雅。

宋之問的《苑中遇雪應制》“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開”將庭院中的雪花比作昨夜剛開的林花,比喻生動、巧妙,不露痕跡。這兩句描寫冬景,非但沒有嚴寒肅殺的氣氛,反而充滿春日的生機與活力,讓人耳目為之一新,精神為之一振。


數九三寒天,冬雪遲遲歸


雪花是一種特殊的“花”,它來自高寒的天空,化為晶瑩的水珠,它是降落到人間的精靈,是冬季景物的點綴。冬天由於雪花的參與而變得生氣盎然,春天由於雪花的降臨而變得更加美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