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為同事沒做,我也就沒做”:聰明的員工,不會被4個字影響

“我以為同事沒做,我也就沒做”:聰明的員工,不會被4個字影響

一、“我覺得大家可能都沒時間做方案,所以我也沒做”

最近幾天,曉靜的經理談成了一個加盟的單子,在對方老闆把錢轉過來的同時,經理也對部門所有員工下達了一個通知:

“策劃一個加盟方案,但不要求每個員工都做,看自己時間安排。不過有做得好並被採納的,給予豐厚獎勵;沒時間做的,也不會進行處罰。下午週五在會議室進行展示”。

通知一下來,曉靜便聽到同事抱怨:“這麼忙?哪有多餘時間做啊”“還加盟方案,我要是會做,我還至於坐在這裡嗎”“而且我們也不會策劃啊。”

……

對於這些抱怨,曉靜雖然沒有插嘴,但感受更深。

曉靜是會計,每天都要核對各種賬目,不能有一點分心和馬虎,而且馬上要發工資了,曉靜還要協助行政算績效和出勤,這又是一項很大的工作量。

本職工作還要天天加班做,更不要說再加上另外的策劃方案了,不僅花時間,而且費腦力。

“大家剛都說工作忙,應該沒有太多人做這個吧。”

“如果沒有太多人做,到時候應付了事,經理應該也不會察覺出來吧。反正都有很多人沒做了。”

曉靜動搖了,便真的沒有做方案。

結果到了週五,進了會議室,曉靜發現原來只有自己沒做方案。

“我以為同事沒做,我也就沒做”:聰明的員工,不會被4個字影響

二、關於投射效應

曉靜沒有做方案,是認為“大家都抽不出時間做,那我也可以不做。”但大家並沒有真正地說:“我不做了”。這一切的判斷都是曉靜自己的“想當然。”

這讓我想到了“投射效應。”

1.什麼是投射效應呢?

心理學家羅斯做過這樣的實驗來研究投射效應,在80名參加實驗的大學生中徵求意見,問他們是否願意揹著一塊大牌子在校園裡走動。結果,48名大學生同意背牌子在校園內走動,並且認為大部分學生都會樂意背,而拒絕背牌的學生則普遍認為,只有少數學生願意背。可見,這些學生將自己的態度投射到其他學生身上。

投射效應:是指將自己的特點歸因到其他人身上的傾向。在認知和對他人形成印象時,以為他人也具備與自己相似的特性的現象,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並強加於人,即推己及人的認知障礙。

也就是說,投射使人們傾向於按照自己是什麼樣的人來知覺他人,而不是按照被觀察者的真實情況進行知覺

不止是曉靜,每個人幾乎都有過類似於這樣的例子。拿我自己來說,大學時,洗澡要去公共澡堂,每到下雨天,我就以為其他同學都不願意在雨天出門,澡堂人就會少。但等去澡堂一看,人更多了。

2.投射效應有什麼樣的表現形式呢?

“我以為同事沒做,我也就沒做”:聰明的員工,不會被4個字影響

(1)相同投射

與同事交往時,由於彼此不夠了解,所以相同投射效應很容易發生,通常會在不知不覺中從自我出發,進而做出判斷。

比如在辦公室,你感到冷,進而會覺得其他同事也感到冷,於是你把空調的溫度調高了。

因而,這種投射效應的發生在於忽視自己與對方的差別,在意識中沒有把自我和對象區分開來,而是混為一談

(2)願望投射

這個很好理解,從字面上的意思看:即把自己的主觀願望強加給對方的投射現象。

舉個例子:

比如一個自我感覺良好的員工,希望並相信老闆對他的能力很認可,結果自己就把老闆對其的一般性評價認為是讚賞性評價。

(3)感情投射

一般人們對自己喜歡的人越看越覺得優點很多;與之相反,對自己不喜歡的人,則越看越討厭,越看越覺得這個人有很多缺點。

於是人們過度地吹捧、讚揚自己喜愛的人,嚴厲指責、甚至肆意誹謗自己厭惡的人。

比如,你很不喜歡一個同事,當她某一天突然主動打掃了衛生,你可能會覺得她在故作姿態。

3.為什麼多數人的身上會產生投射效應呢?

“我以為同事沒做,我也就沒做”:聰明的員工,不會被4個字影響

(1)當對方的年齡、職業、身份等方面與自己相同的時候

我們常常會相信一句話:“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會認為同一個群體的人總是具有某些共同的屬性或特徵。

因此,在認識和評價與自己同屬一個群體的人的時候,我們往往不是實事求是地來判斷,而是想當然地把自己的特性投射到別人身上。

不止如此,我們總是喜歡評價與自己有某些相同特徵的人,總是習慣於與這些人進行比較。但是,我們又不希望在比較中自己處於不利之地,而投射作用在此時就起到了一個很好的保護作用:把自己的特點投射到別人身上,自己和別人就一樣了,沒有太大區別。

(2)為了尋求心理平衡

當我們發現自己有某些不良特點或行為習慣的時候,為了尋求心理平衡,就會把自己所不能接受的性格特徵投射到別人身上,認為別人也具有這種惡習或觀念。

“五十步笑百步”就是這樣的例子:自己因為臨陣脫逃而感到難堪,心裡感覺很不舒服,但當突然發現別人比自己逃得更遠時,便大肆嘲笑別人,以減輕自己內心的不安。

這種時候,還會更傾向於把這種不好的特徵投射到自己尊敬的人或者比自己厲害的人的身上,如此一來,內心的不安會更加減少。

因為大人物尚且不可避免地具有這些特徵,何況自己又是一個無名小卒呢?

雖然說這樣做可以保證個人“心安”,但往往影響自己對人和事的正確判斷。

4.在職場上,投射效應會帶來什麼弊端呢?

  • 人際認知過程中會產生誤差

之前我們有了解到:投射效應就是在人際認知過程中,人們常常假設他人與自己具有相同的屬性、愛好、想法等。

然而事實上,

投射效應也是一種心理定勢的表現,它以評價人自己的心理特徵作為認知他人的準備,作為認知他人的標準。

由於評價人往往把自己的某種品質、性格、愛好投射到甚至是強加到被評價者身上,以自己為標準去衡量被評價者,從而使評價的客觀性打了折扣,最終會使評價結果產生誤差。

比如,同事過生日,你想要送禮物,如果你的角度是:“買一束花過去?我覺得送花好的”“要不然送支口紅?”“或者香水?”……

就像這樣,把自己的喜好投射到同事身上,結果就會產生誤差。

“我以為同事沒做,我也就沒做”:聰明的員工,不會被4個字影響

三、三種方法,幫你避免投射效應,遠離“以己度人”

由此看來,產生投射效應的原因主要是人的主觀意識在作祟,所以我們必須時刻保持理性,克服潛意識和慣性思維的不良影響,讓事物的發展規律還原它本來的面目。

那麼到底要如何做,才能在職場上避免投射效應,遠離“以己度人”呢?三種方法可供參考:

“我以為同事沒做,我也就沒做”:聰明的員工,不會被4個字影響

(一)學會運用“換位思考定律”

換位思考定律:是指站在對方的立場上理解對方的想法、感受,從對方的立場來看事情,以對方的心境來思考問題。通過換位思考設身處地地理解別人能夠給對方帶來很大的好感,對方也會感到自己被尊重,從而願意與自己交流和溝通。

然而,我們因為長期生活在自己熟悉的圈子中,固定了思維,習慣了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猜測別人的感受,判斷事情的對錯是非,因此會得出錯誤結論。

在工作中,也常常會不可避免地會與同事發生一些衝突,遇到很難調解的麻煩又不知如何去協商,其實,只要真正站在同事的角度,很多矛盾都會輕鬆解決。

汽車大王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說:“假如成功有什麼秘密的話,就是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瞭解別人的態度和觀點。因為這樣不僅能得到你與對方的溝通和理解,而且可以更清楚地瞭解對方的思維軌跡,從而有的放矢,擊中要害。”

大家可能都聽過這個寓言故事:

主人將一頭豬、一隻綿羊和一頭乳牛同時關在一個畜欄裡。

一天,豬被主人捉住,嚇得“嗷嗷大叫”,拼命掙扎。這時,綿羊和乳牛對它嗤之以鼻,一起嘲笑豬:“我們經常被主人捉住,誰也不像你這樣嚎叫,膽子真是小。”

豬回答道:“這完全是兩碼事,主人捉你們,只是要你們身上的羊毛和牛乳,但是捉住我,卻是要一刀結束我的性命啊。”

(二)從外在看內在,從別人看自己

有句話是這樣說:“你從別人身上看到的其實是你自己。”所有的人際關係都是一面鏡子,透過它,我們才能認識真正的自己。

所以,我們對同事的意見,主要取決於他們使我們看清什麼,而不是我們如何看他們。而同事惹你討厭的地方,通常也是你最受不了自己的地方。

舉個例子:

如果你是一個很愛發脾氣的人,你就會是同事常惹你生氣,每一件事都可能變成你憤怒的理由。但並不是說每一樣東西都是錯的,而是你會把隱藏在自己內在的東西投射到同事身上。

如果你討厭加班加點、熬夜通宵工作,你也會認為“周圍同事都討厭加班加點工作”,但殊不知,同事的加班加點也許是因為熱愛工作,也許是因為工作沒做完。

所以,很多時候,“外在”困擾我們的問題,正是我們“內在”無法整合的部分。如果想改變外在的一切,就必須從改變內在開始。

記住三條原則:

  1. 你是什麼樣的人,就會認為同事是什麼樣的人;
  2. 你內在是什麼,就會被什麼樣的同事吸引;
  3. 你約束同事,同事就會約束你。

(三)關注自己的情緒,提前干預

拿破崙曾經有一句名言是:能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將軍更偉大。

由於投射效應的影響,我們有時會對不喜歡的同事越看越討厭。所以有時即使我們極力隱藏對同事的不喜歡,但是同事還是會很輕易感受到你的不友善。因為人的情緒有70%可以通過身體表達。

但察覺到不友善之後,同事往往也會做出負面反饋。結果自然是雙方的惡意越來越多。所以這時,一定要提前干預自己的行為,減少惡意和扭曲。

但如果未經過干預,我們要怎麼調節情緒,才能不讓事件進一步發酵呢?

  • 暗示調節法

自我暗示是改變自己情緒的有效方法之一。做法:自己給自己輸送積極信號,以此來調整自己的心態,改變自己的情緒。

  • 不逃避現實法

研究證明,發生問題後逃離,或許慶幸自己避免了一場風暴,不利於解決問題,反而會使問題更加嚴重,因為問題仍然存在,與其不理性地離去,不如留下,好好正視問題,與同事理性地溝通。

“我以為同事沒做,我也就沒做”:聰明的員工,不會被4個字影響

有一句名言說:成功的人際關係在於你能捕捉對方觀點的能力;還有,看一件事須兼顧你和對方的不同。

而投射效應是決定一個人人際關係的和諧程度的重要要素之一,所以我們要正確認識投射效應並加以改正,才能建構和諧、良性的人際關係網,才能在職場上更遊刃有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