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決襄陽,宋蒙兩大帝國的浴血搏殺:戰雲密佈

對決襄陽,宋蒙兩大帝國的浴血搏殺:戰雲密佈

在中國古代史和古代戰爭史中,發生於宋元交際之時的襄陽大戰,無疑佔有極其重要且特殊的地位。這一先後讓宋、蒙(元)兩大帝國投入近百萬部隊的慘烈大戰,不僅規模空前、戰況空前,還是關係到南宋存亡和蒙元統一的決定性之戰。不僅如此,後世文人墨客不停地用手中的筆對這場大戰進行各種覆盤,將人們的思緒一次又一次帶回到那充滿硝煙與血腥的戰場之上,留下了無數佳作。這其中,尤以金庸先生的《射鵰英雄傳》和《神鵰俠侶》最令人津津樂道,並且也讓襄陽城和襄陽大戰在今天的中國幾乎家喻戶曉。

那麼,歷史上真實的襄陽之戰究竟是什麼樣的?圍繞襄陽城,宋蒙兩國上演了怎樣的博弈?大俠郭靖、黃蓉苦守十年,最後與城共亡的故事,又是否真實存在過?從今天開始,我們將通過《對決襄陽》這一系列,一一為大家進行解答。

對決襄陽,宋蒙兩大帝國的浴血搏殺:戰雲密佈

01

必爭之城

襄陽,即今日湖北襄陽。在中國地理中,襄陽自古便有“跨連荊豫,控扼南北”之稱,從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尤其在南北兩大政權對峙之時,誰握有襄陽,誰就能夠在爭霸中佔據主動:北方據襄陽,既可向東以圖江南,又可向西駕控巴蜀;南方據襄陽,既可北上進中原,又可西征入關中。據史料記載,中國歷史上圍繞襄陽城及周邊州縣,先後發生過戰役級別的重要戰事達200多次,足見其戰略地位之重要。

也正因襄陽有著別處無法代替的地位和作用,南宋自打從偽齊手中奪回襄陽後,便將其作為收復中原的前進基地全力經營。之後的岳家軍北伐就是從襄陽出發,一路連戰連勝,差一點實現洗刷靖康之恥的夙願。宋蒙交戰之初,蒙軍曾一度攻克襄陽、樊城,但因為對其重要性缺乏認識,故而未能加強守禦,所以很快就被大宋戰神孟珙率軍奪回。隨著宋蒙戰爭進入僵持,在四川、兩淮無法取得突破的蒙軍也曾想把主攻方向轉移到襄陽,但因為受到西征影響,以及蒙古高層之間爭權奪利導致政局不穩,這一想法始終未能付諸實施。

對決襄陽,宋蒙兩大帝國的浴血搏殺:戰雲密佈

02

悍將獻策

正因為襄陽如此重要,1267年(宋鹹淳三年、蒙古至元四年)四月,蒙古南京路宣撫使劉整向大汗忽必烈進言,力主蒙軍進兵襄陽,拿下這個戰略要地。之前蒙軍的攻宋方略一直採取由川至淮的政策,即先以重兵攻取蜀地,而後沿長江上流順流而下直搗宋都臨安——這也是西晉等諸多朝代平定江南的慣用之策。

但名將餘玠主持川蜀軍務時,在蜀中修築了完整的山城防禦體系,致使蒙軍入川的軍事行動極不順利,甚至連忽必烈的兄長、前任大汗蒙哥都殞命釣魚城下。

故而劉整提議:“攻蜀不若攻襄陽,無襄陽則無兩淮,無兩淮則江南唾手可下也。”(《元史˙劉整傳》)我們與其在蜀地一座山城接一座山城的苦戰,倒不如集中精銳猛攻襄陽,只要得到襄陽,就可以威脅兩淮、近逼臨安,何愁南宋不滅!劉整之言一出,立即得到郭侃、木裡花、阿術等大將的贊同。

說來有趣,這劉整本是宋軍驍將。因其作戰勇猛、屢挫蒙軍,故人稱“賽存孝”(存孝即五代時期晉王李克用手下的晉軍名將李存孝)。可這麼個猛人怎麼跑到蒙古去了?這還得拜當時掌握宋廷中樞大權的奸相賈似道所賜。賈似道此人就不用再多講了,作為中國歷史上著名奸相的代表,這廝在任上的確沒做什麼好事,還一步步把大宋拖入覆亡的漩渦中,逼反劉整就是最典型的一例。

賈似道上臺後,為在軍中樹立威信,便以推行“打算法”為名,也就是核查各部軍餉賬目有無虛假,藉機對將領進行清洗。要知道在那時,喝兵血、吃空餉是軍官們屢試不爽的生財之道,所以誰的賬目上能幹淨?但問題是,賈相爺查賬是假,要各路將帥向自己表忠心才是目的。

聰明的比如兩淮制置使呂文德,就藉機投在了賈相爺門下。可劉整不信邪,老子手裡有兵,你能怎樣?如此,劉整上了賈似道的“黑名單”,遭到了無休止的彈劾與構陷。最終,擔心小命不保的“賽存孝”只能北上降蒙,另謀出路去了。

劉整久在宋軍,深知其虛實,故而他的話在忽必烈那裡很有分量。正欲一統天下的忽必烈對此深以為然,遂決定改變攻宋策略,以蒙軍主力進攻襄陽、樊城,對宋軍的長江防線實施中央突破。

對決襄陽,宋蒙兩大帝國的浴血搏殺:戰雲密佈

03

緊鑼密鼓

咱們花開兩朵,各表一枝。正當蒙古君臣為謀取襄陽日夜謀劃時,南宋這邊又在幹什麼呢?

早在孟珙率軍收復襄陽後,南宋為避免重蹈覆轍,一直在不斷加強襄陽城防。賈似道主政後,雖然幹了不少缺德事,但他也知道襄陽若失,自己的日子必然也不好過,故而便委任心腹大將呂文德全權主持襄陽防務。呂文德雖然依附於賈似道,但平心而論,他確實是當時南宋首屈一指的名將。

為使襄陽成為“不破之城”,呂文德緊鑼密鼓地上馬各項工程:加固城牆,儲備糧食和軍需物資,在周圍高地修建要塞和烽火臺,在襄陽與樊城所夾漢水的水域中打下木樁,聯以鎖鏈,中間鋪設浮橋溝通兩城聯繫,從而使襄樊成為一個互為犄角的完整防禦體系。此外,打虎親兄弟,呂文德派弟弟呂文煥為將,統領呂家軍精銳入駐襄樊。這麼一套“組合拳”打下來,呂文德自信滿滿,認為襄樊即便被圍得水洩不通,也足以堅守二十年無虞。

對決襄陽,宋蒙兩大帝國的浴血搏殺:戰雲密佈

04

揮師南下

1268年(宋鹹淳四年、蒙古至元五年)七月,忽必烈命阿術、劉整為南征都元帥,“同議軍事”,調集陝西、山西、河南、山東等地契丹、女真、渤海、漢軍六萬三千人,連同蒙古本部精銳步騎兩萬五千,水陸並進,向襄陽進發。劉整分析之前得到的情報,認為貿然強攻宋軍嚴密設防的襄樊二城,勢必傷亡巨大,故建議採取築壘的方式將二城與周圍的聯繫斷絕開來,待城內糧草告罄時再行攻取。阿術認為有理,立即調派人手,先在城外要點白河口修築城寨,而後順漢水流向挖掘長塹直到襄樊城下。

本來,宋軍如趁蒙軍初來乍到立足未穩,且又忙於施工之時,遣精兵發動突襲,就算不能取勝,也足以大大耽誤蒙軍築壘的進展,消耗其士氣。但呂文德卻不以為意,認為蒙軍築壘不足懼也,否決了呂文煥的夜襲建議。就這樣,到次年九月,蒙軍依託各堡壘工事,順利完成了對襄樊的包圍。

襄樊陷入重圍,令宋軍守將呂文煥頓感壓力山大。他不甘坐以待斃,幾番遣兵殺出城來,欲擊破蒙軍封鎖。然而,在準備充分、嚴陣以待的蒙軍及其精心構築的工事面前,宋軍的攻擊就好比是拿人頭去碰磚頭,除了碰個頭破血流外毫無收穫。呂文煥把突襲、夜襲、自殺式襲擊用了個遍,不僅沒有給蒙軍造成像樣的打擊,反倒折兵頗重。無奈之下,他只好堅守城池閉門不出,同時派勇士拼死殺出重圍,將襄樊危局告知其兄呂文德,請他速速派兵來援。

對決襄陽,宋蒙兩大帝國的浴血搏殺:戰雲密佈

接到弟弟的求援,呂文德這才明白過來,原來他竟被蒙軍結結實實地玩了一把。鑄成如此大錯,呂大帥只能是跺腳長嘆,後悔不已。不過,到底是一員沙場宿將,後悔歸後悔,但亡羊補牢為時未晚。於是除去將劉整的祖上和全家女性問候一遍外,他迅速做出應對,一面上奏朝廷,一面急調兩淮都統張世傑率軍馳援襄樊。那麼,襄樊告急,宋廷將作出怎樣的應對?張世傑又能否打破封鎖,解除蒙軍的圍困呢——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未完待續……想看下一集對決襄陽的小夥伴,請關注魚羊史記

策劃:魚羊史記 監製:魚公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