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點導致清朝的滅亡,咸豐皇帝一個不成熟的想法,幸虧沒有實施

愛新覺羅·奕詝(1831年7月17日—1861年8月22日),清朝第九位皇帝,定都北京後的第七位皇帝,清朝以及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有實際統治權的皇帝,也是清朝最後一位通過秘密立儲繼位的皇帝。年號咸豐。奕詝是清宣宗道光帝第四子(嫡子),生於北京圓明園,生母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被立為儲君。

差點導致清朝的滅亡,咸豐皇帝一個不成熟的想法,幸虧沒有實施

奕詝即位後便勤於政事,大手筆地對朝政改革。為了挽救統治危機,咸豐帝頗思除弊求治。他任賢去邪,企圖重振綱紀。重用漢族官僚曾國藩,依靠其訓練指揮的漢族地主武裝鎮壓太平天國和捻軍起義。提拔敢於任事的肅順,支持肅順等革除弊政。同時,罷斥了道光朝軍機大臣穆彰阿、耆英等。但此時的大清帝國內憂外患不斷,最後以簽定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收場。咸豐朝以後也因企圖重新扭轉對內交外困的局面而開啟洋務運動。

咸豐帝在位十一年,崩於承德避暑山莊,享年31歲。廟號文宗,諡號協天翊運執中垂謨懋德振武聖孝淵恭端仁寬敏莊儉顯皇帝,葬於定陵,死後由其子載淳繼位。

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他一直糾結於外國公使常駐北京的問題。

差點導致清朝的滅亡,咸豐皇帝一個不成熟的想法,幸虧沒有實施

以近代常識,建立外交關係的國家在對方首都設置使領館、安排常駐外交人員,乃是尋常之事。但是,咸豐帝完全不理解這一點,他所堅持的還是朝貢體系理念——外交事務由兩廣總督(後改為兩江總督)辦理,使節非朝貢不得進京。但是,英法等列強早就想在北京派駐使節,乾隆末期馬戛爾尼經爭取未成,第一次鴉片戰爭也錯過了機會。這一回,他們是鐵了心要實現使節常駐北京的初衷,不容清廷討價還價,動輒以堅船利炮威脅。

鑑於清軍在大沽口海戰中一敗塗地,咸豐帝被迫同意英法的要求,批准了1858年簽訂的《天津條約》中“外國公使常駐北京,可在北京租地賃屋,隨時往來”的條款。咸豐帝對此心有不甘,設法在後續談判中反悔。《天津條約》簽訂後不久,清廷將與英法等國商定進出口關稅稅則。他向參與談判的欽差大臣桂良、花沙納以及兩江總督何桂清等授“一勞永逸之計”。咸豐帝的“一勞永逸之計”是什麼呢?就是以全免關稅作為交換,利誘列強放棄公使駐京、長江通商、外國人在內地自由遊歷等條款,其中以列強放棄公使駐京為“第一最要之事”。

差點導致清朝的滅亡,咸豐皇帝一個不成熟的想法,幸虧沒有實施

關稅是國家主權的標誌之一,如果全免關稅,不僅造成主權受損、清廷減少一大筆財政收入,還使得國貨喪失價格優勢,外商將藉此傾向商品大獲其利。咸豐對此毫無認識,他的算盤是:“此時須將全免稅課一層,明白宣示,使知中國待以寬大之恩。此後該夷獲利無窮,無須再赴天津伸訴冤抑,所許各項,自可全行罷議。此為一勞永逸之計。”

他對此計成竹在胸,多次“由六百里”密諭各辦事大臣,要求“恪遵原議,妥為辦理”,以為“夷人”必定因在關稅上佔便宜而放棄其它索求。他把外交等同於外貿來處理了。不過,桂良、何桂清等大臣頗有憂慮,多次委婉勸諫道:“全免入口稅課一層,亦為夷人惟利是圖,給以便宜庶易令其就範。但設關抽稅,藉以稽查,若聽其自便,則利柄盡屬該夷,奸宄且有不可勝道者。

差點導致清朝的滅亡,咸豐皇帝一個不成熟的想法,幸虧沒有實施

他們認為全免關稅無益於大局,反而後患無窮,還算比較清醒。但是,咸豐帝固執地要求他們用“一勞永逸之計”,必須達到取消公使駐京的目標。辦事大臣左右為難,他們一方面繼續遊說咸豐帝,極言關稅對國家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在談判中冒著抗旨的風險,並沒有將免稅之說向列強提出。

何桂清等人雖然費勁唇舌,列強沒有任何實質性讓步,所以咸豐帝孜孜以求的拒絕公使駐京等目標一個也沒有實現。

差點導致清朝的滅亡,咸豐皇帝一個不成熟的想法,幸虧沒有實施

咸豐帝的愚蠢、幼稚、可笑,真是讓人長嘆。一個落後國家,面對氣勢洶洶的侵略者,除了富國強兵,哪有什麼“一勞永逸之計”?若是真的如咸豐帝所做,清朝勢必立馬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