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三国中5位命短才长之人,若非如此,历史可被改写

盘点三国中5位命短才长之人,若非如此,历史可被改写

三国乱世,人才辈出,前赴后继,谱写英雄之歌,有人奇谋巧计却如过眼云烟,有人芝兰玉树却好景不长,有人骁勇善战却弹指一瞬,有人智力超群却稍纵即逝,有人运筹帷幄却昙花一现,正所谓天妒英才是也!

今天小虫子就和小伙伴们一同盘点一下三国之中5位命短才长之人,如果不是他们英年早逝,足可以逆天改命。


盘点三国中5位命短才长之人,若非如此,历史可被改写

第一位为奇谋巧计者,法正是也,字孝直,扶风人士。据《三国志》记载,他同孟达一起入蜀投入刘璋门下,奈何刘璋能聚人却不善用人,每每让法正生出怀才不遇之叹,赤壁战后,法正被举荐出使刘备,这下,如鱼得水,法正暗投刘备,之后屡出奇谋,取益州,夺汉中,定《蜀科》,当是刘备第一谋臣,所重更甚于诸葛亮,《华阳国志》中曹操曾感叹:“吾收奸雄略尽,独不得法正邪?”,陈寿在《三国志》中也将之比作程昱郭嘉。

奈何,天不遂人愿,建安二十五年,法正去世,终年只有45岁,想后来夷陵之战蜀汉败后,诸葛亮曾叹:“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若真如此,历史岂不会被改写?


盘点三国中5位命短才长之人,若非如此,历史可被改写

第二位是芝兰玉树者,周瑜是也,字公瑾,长身玉立,资貌丰伟,精通音律,亦有将相之才,性度恢宏,实有王佐之资,实在是个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马上定乾坤之辈,对战曹操时,力挺孙权,联刘抗曹,三万精兵,火烧赤壁,为三国鼎立奠基的重要一战,之后又大破曹仁,巩固了江左政权。陈寿于《三国志》中盛赞周瑜“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刘备亦称其“文武筹略,万人之英”。

奈何,天妒英才,建安十五年,公瑾返回江陵途中,突然病故,年仅36岁,袁宏曾评公瑾道:“公瑾卓尔,逸志不群。总角料主,则素契于伯符;晚节曜奇,则叁分于赤壁。惜其龄促,志未可量。”何为“志未可量”?


盘点三国中5位命短才长之人,若非如此,历史可被改写

第三位是骁勇善战者,江东小霸王孙策孙伯符是也!所谓江左“三世之业”,其中孙策奠基之功不可没,定会稽,取庐江,以至平江东,皆能谋善断,骁勇果决,自言能“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于天下争衡”,无虚言!袁术恨不能“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 曹操感叹“猘儿,谓难与争锋”。

奈何,英雄气短,建安五年,孙策踌躇满志偷袭许都之时,却被敌客暗箭射伤,不久亡故。陆机《辩亡论》中言:“(孙策)将北伐诸华,诛锄干纪,旋皇舆于夷庚,反帝座于紫闼,挟天子以令诸侯,清天步而归旧物。戎车既次,群凶侧目,大业未就,中世而陨。”大意便是如果长沙桓王(孙策)能够偷袭许都成功,挟天子以令诸侯,则恢复汉室旧物,未尝不可啊!


盘点三国中5位命短才长之人,若非如此,历史可被改写

第四位是智力超群者,曹冲是也,字仓舒。据《三国志》载:“少聪察岐嶷,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曾有“曹冲称象”“智救库吏”之事传为典故,胡应麟曾言赞曰:“… …仓舒智慧出众。阿瞒何徳,挺育多才?生子如此,孙仲谋辈讵足道哉!”

奈何,天有不测风云,建安十三年,曹冲才及13岁,便重病卧榻,不治而亡,当时曹丕前去宽慰曹操,曹操竟然说这是其不幸,乃是曹丕等人之幸!难道不是曾有喜爱曹冲想要让曹冲传其衣钵之意?又有邵博言:“魏武之子仓舒,十三而存,则汉之存亡虽未可知,必不至于杀荀文若辈矣。”大意是如果曹冲活着,虽然不一定能够保存汉室,但至少不至于会杀掉荀彧等人,也是个可能改写历史之人呐!


盘点三国中5位命短才长之人,若非如此,历史可被改写

第五位是运筹帷幄者,陈登是也,字元龙。此人年少有为,有勇有谋,徐州牧陶谦病死之后,拥戴刘备,并有言:“今欲为使君合步骑十万,上可以匡主济民,成五霸之业,下可以割地守境,书功于竹帛。若使君不见听许,登亦未敢听使君也。”

大意是如今我愿意作为你的马前卒,若为王佐,便一起辅佐君主,恩抚百姓,若为诸侯,则一起打天下,割据江山,若是使君却是犹豫不决,那实在是不好意思,也不要怪元龙不听使君的命令了。可谓胸有主见,运筹帷幄;又,众所周知,“江东小霸王”孙策平江东诸战,可谓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然而,据《先贤行状》载,就在孙策平江东后期觊觎广陵时,却被陈登屡次战败,只能放弃占据广陵。

奈何,人有旦夕祸福,劲敌孙策亡故一年之后,陈元龙也因为宿疾,在建安六年,英年早逝,年仅三十九岁。李斗在《扬州画舫录》中语:“孙策用兵,仿佛项羽,既定江东,威震海内,举十倍之众,叩城请战。陈登出奇制胜,再破其军,由是画江以守。”便是若陈元龙不死,占据江东,鼎立三国之中的,就定是孙氏乎?

然,历史容不得假设,虽无命中注定之语,却也往事不可追矣!小伙伴们觉得呢?欢迎留言同小虫子一起讨论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