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支书自掏腰包,连续5年干了一件事

六月,骄阳似火,一阵阵热浪扑面而来,一片片麦田在太阳的炙烤下泛出一片金黄。农谚说,六月天,孩儿脸,说变就变,这会儿还晴空万里,一会儿就乌云密布,暴雨滂沱。每到这个季节,麦农都揣着一颗焦急的心,等着收割机的到来。

万荣,地处河东,是一个农业大县,农作物以种植小麦和经济林为主,每年到了麦收时节,外出务工的人都要回来帮忙收麦子。自2015年以来,荣河镇谢村的麦农不再为收麦发愁,村民们高兴地说:我们有当家人,收麦子不用操心,也不用花钱。

村支书自掏腰包,连续5年干了一件事

这位当家人就是谢村党支部书记吕春林。吕春林自担任村支书以来,致富不忘乡邻,一心为群众着想,从2015年起,进入六月,他就开始联系专业大型收割机,全村5000多亩麦子,由他负责统一收割,每年收割费用约20万元,也由他自己支付,不用麦农花一分钱。

吕春林是个地地道道的庄稼汉子,他忠厚豪放,为人朴实,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敢想敢干,率先做起了防水工程。刚开始是小打小闹,只能解决一些平房漏水问题,但骨子里的那股闯劲,促使他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他查找资料,请教专家,开始研发新型防水材料,把防水建材做出了专业水平。后来他走出山西,闯入京城,在北京、天津等地工程做得风生水起。

村支书自掏腰包,连续5年干了一件事

在他的带动下,村里很多人也做起了防水,年轻人外出干工程,村里就剩下老人和孩子了,到了农忙季节,特别是收麦时,老人年迈体弱,自然会发愁。

面对这种情况,吕春林为了让在外打工的人安心,为在家的老人解忧,他就承担起了为全村收麦子的责任。从2015年到现在,个人出资100万元,连续5年为村民收麦子。他的举动感动了全村老小,都亲切的称他是谢村父老的儿子。

村支书自掏腰包,连续5年干了一件事

提起谢村,可以说是远近闻名,方圆百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万荣县被誉为笑话王国,而谢村就是万荣笑话的发源地。相传谢村一带有“七十二挣”,都是口口相传,土生土长的民间笑话。“七十二挣”笑话生动有趣,诙谐幽默,看似愚人做蠢事,但故事里蕴含着劳动人民的智慧。

村支书自掏腰包,连续5年干了一件事

在这里不妨给大家讲个笑话,是谢村真实发生的事。有一家老人去世,因发葬之事产生了纠纷,几经调解未果,闹事的一方坚持事情不解决不能发葬。出殡当天,灵柩抬不出去,引来很多人围观。情急之下,有个村民急中生智,挑了两个大竹筐出来了,有人问他干啥去,他大声的说:到池泊担水去。人都觉得诧异,竹筐能担水?这人不会是疯了吧?这事立马传开,围观和闹事的人都跑到村边的池泊看稀奇。那人挑着竹筐围着池泊转圈,趁此机会,主家和亲戚抬着灵柩把老人送到了地里,入土为安了。之后,就有了“竹筐挑水”的笑话。

村支书自掏腰包,连续5年干了一件事

言归正传,谢村人聪明,有才智,在80年代初期,就站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很快走上了致富路,吕春林就是其中的代表。他致富不忘家乡,不忘乡亲,他常说,一人富不算富,全村富才富得安心,他挑起了村支书的重担,在奔小康的道路上,带领村民快速前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