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了解曹操,只看《三國演義》,你會不懂真正的曹操

1.


曹操之“年少輕狂”


曹操的一生,波瀾壯闊。東漢末年,戰亂頻仍,年輕時候的曹操,也曾想過要做一個單純的好人。然而,他的出身,已經決定了,在這亂世中,他終究要走一條非同尋常的變革之路。


東漢末年,外戚和宦官輪番專權,曹操的父親曹嵩,是老宦官領袖曹騰的養子。所以說,從家族角度考慮,曹操的出身雖談不上高貴,但也不是普通的寒士。


想要了解曹操,只看《三國演義》,你會不懂真正的曹操


曹操少年時,很是放蕩不羈。曹嵩行賄,曹操得以入朝做官,那時候的他,也是有著忠君報國的理想,怎奈周圍的人,似乎不是很吃他這一套。後又因事牽連,曹操被罷官。


被罷官也無所謂,後來他又通過其他的形式,做了些無關痛癢的小官。文臣的路走不通,他就走武官的路。那個亂世,真的是群雄四起,剛開始時候的曹操,和董卓袁紹之流,還是有著很大的差距。


但曹操有一個特點,就是不放棄。他從沒有放棄過自己的理想,哪怕最後這個理想大到想要改朝換代,一統天下,他也還是以自己的形式,儘可能地努力,去實現。


正是因為他對宏圖偉業的執著追求,再加他卓越的軍事才能,縱使他有個性的弱點,但依然結交了很多優秀的人才。


想要了解曹操,只看《三國演義》,你會不懂真正的曹操


這些人才,在選拔上不拘一格,曹操的“唯才是舉”“不仁不孝亦可”,在整個中國歷史上,都是罕見的。但這也的確符合當時的實際情況,曹操也確實是在眾多人才的幫扶下,最終成就了霸業。


不管黑貓白貓,捉到耗子的就是好貓。誠如是。


2.

堀敏一《曹操》,揭露原生家庭的隱痛


日本有一位作家堀(kū)敏一,他對曹操的研究頗深,且有一個著作,名為《曹操》。黑色的封面,透著神秘和某種不可言說的張力,彷彿是在向我們訴說著,曹操這一梟雄的人生隱秘。


想要了解曹操,只看《三國演義》,你會不懂真正的曹操


關於少年時代,曹操的輕狂放蕩,堀敏一有一段話值得我們注意:


年輕而精力旺盛的人,無法如自己所願去發揮能量,被置於一個限制自由發揮的環境中時,往往會表現出如曹操那樣的無賴行為。由於曹操生於濁流之家,故受到了相當大的制約。正是少年時期的經歷,決定了日後曹操想要接近名士階層的行為。


很多人不明白,到底是什麼,造就了曹操豪放不羈,又生性多疑的個性。


讀了堀敏一的《曹操》中的這段話,你就會明白,人的個性,很大程度上,還是受原生家庭的影響。


想要了解曹操,只看《三國演義》,你會不懂真正的曹操


濁流之家,雖富貴,但卻受盡清流的鄙視,登不上大雅之堂。再加上家父曹嵩的壓制,曹操不能遵從內心做自己,他很是不快。這也為我們解釋了,在25個兒子中,他最為欣賞曹植的原因。大概是因為,曹植在做自己這方面,很是像自己。


3.

多才多藝,豐功偉績


曹操是很多才多藝的一個人,他不僅打仗厲害,寫詩也很棒,在書法、音樂和圍棋等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詣。


在東征西討之餘,他也不廢吟詠,不僅寫出了《短歌行》、《觀滄海》等千古名篇,還與曹丕曹植以及建安七子,開啟了文學史上重要的建安文學。


曹操的詩歌,還是以質樸為主,且多用四言。等到了他的兒子輩,五言七言又得到了一個很好地發展。


想要了解曹操,只看《三國演義》,你會不懂真正的曹操


說起那些成就啊,他們父子三人真的是夠說上一陣子的。


比如說:


曹操的《蒿里行》中,“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被譽為“漢末實錄”。


那真的是一個變態的社會,死的人太多了,人心中的悲憫也越來越少。饑荒、戰爭,讓人們喪失了生的希望。戰爭殘酷,曹操雖然也曾血洗屠城,但他終究還是一個有熱血的政治家,他不願看到天下如此的景象,但無奈的是,這樣的景象,也唯有通過戰爭才能夠平定。


再比如:


曹操的《觀滄海》,是我國現存的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詩。


曹操的兒子,曹丕,他的《燕歌行》“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是我國現存的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詩。


曹植,他對後代詩人的影響更大,鍾嶸把他列為上品,稱他:骨氣奇高,辭采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


總之,是三曹父子開創了建安文學,他們的作品,對後來唐詩的產生,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所以,我認為,想要學習瞭解古代詩歌,就一定不能跨過建安文學。他們很多作品的價值,往往被人低估。而實際上當你讀懂了《古詩十九首》,當你讀懂了建安文學,你將會更瞭解後代詩人的心態,以及他們所吟詠的那些,千古不變的意向其淵源所在。


4.

讀詩要先讀史


知人論世,是我特別看重的古詩文學習方法。尤其是和我們年代距離遙遠的詩人,我們更應該儘可能多的,去了解他所處的社會歷史背景。

想要了解曹操,只看《三國演義》,你會不懂真正的曹操


對於曹操,他因為《三國演義》而背上了千古罵名,多少年來一直被人唾棄。如果你是因為《三國演義》而認識的曹操,那你瞭解的,一定不是真正的曹操。

所以,有可能的話,讀一讀《三國志》,你會發現,人其實是多面立體的。不同的評價角度,會有不同的評價結果。遭人非議多的,未見得不是大英雄。

如果你覺得《三國志》難讀,不如去看看上文我提到的那個堀敏一,所寫的曹操的傳記——《曹操》。

他這個傳記,有三個好處:簡單易懂,這是第一;第二是,條例清晰;第三是,能抓住人物重點。

想要了解曹操,只看《三國演義》,你會不懂真正的曹操


政治上的那些勾心鬥角,自始至終,我都不是很瞭解。正是堀敏一的這本《曹操》,讓我知道了一代梟雄的傳奇經歷。他之所以成為一代梟雄,正是時代和個人所共同塑造的。不僅如此,曹操實際上還有很多大功績,比如說擊敗匈奴,比如說他的稅制改革。

越瞭解曹操我便越知道,那種不為人理解的孤獨


曹操求賢若渴,然而在用人這一方面,他又常常生性多疑。這一點總是被歷代士人所詬病。但其確實是自有原因。

我很欣賞曹操求賢若渴的那種明君的氣度,同時,我更欽佩他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慷慨高歌。

想要了解曹操,只看《三國演義》,你會不懂真正的曹操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回望歷史長河,我們的毛澤東寫道:


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