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千變萬化,日新月異

這幾年來,每當新的廣告形式出現,唱衰原有形式的聲音便層出不窮。

有人說,條漫不行了,2019年卻依然是條漫創作爆發年;有人說,H5疲軟了,但這次騰訊新聞極速版的H5爆火堪稱巨型打臉現場。

於是,狂人想問:被唱衰的究竟是廣告形式,還是我們的創意?

今天,狂人總結了40年來中國廣告形式的幾大變遷,以及各種廣告形式的高光時刻。

電視廣告

營銷,千變萬化,日新月異

“參桂補酒”廣告


1979年1月28日,上海電視臺宣佈“即日起受理廣告業務”,中國大陸的第一條電視廣告片誕生了,廣告主竟然是一瓶酒!

雖然短片至今下落不明,但這則由16 毫米彩色膠片攝製完成的“參桂補酒”廣告,拉開了中國電視廣告史冊的帷幕。 (上海電視臺:憋說話,誇我)


到了90年代,廣告業發展迅猛,央視也開始“出租”廣告位,帶來了廣告招標的黃金時期和一系列我們耳熟能詳的廣告語:

營銷,千變萬化,日新月異

康師傅:康師傅方便麵,好吃看得見。

營銷,千變萬化,日新月異

大寶:想要皮膚好,早晚用大寶。

從此,拍攝廣告片,也成為了品牌營銷的常規動作。

當各大品牌拍廣告正嗨的時候,廣電總局出來發言了:“全國各電視臺播出電視劇時,每集電視劇中間不得再以任何形式插播廣告”。

沒事,反正互聯網崛起大家也不愛看電視了,移動端廣告時代,電視廣告逐漸被移動端廣告取代,品牌推廣和傳播的形式也越來越豐富,品牌方開始琢磨如何創意,於是各種以微電影、情節植入劇、走心廣告劇等形式的廣告出現在我們面前……

營銷,千變萬化,日新月異

可愛多微電影

營銷,千變萬化,日新月異

爆款廣告《啥是佩奇》

創意中插

營銷,千變萬化,日新月異

《龍門鏢局》創意中插

年輕受眾對廣告的耐心總是一點就炸,所以,創意中插廣告成為了金主們競購的寵兒。


從2013年的《龍門鏢局》,再到《老九門》、《白夜追兇》、《軍師聯盟》等大熱劇集,由劇中演員進行出演的創意中插的形式開始被廣告主關注,

“小劇場”也成為了品牌營銷的新陣地。

營銷,千變萬化,日新月異

《白夜追兇》創意中插

這種廣告形式,解決了用戶對廣告的耐心問題,畢竟,誰讓這屆年輕人都愛看沙雕廣告呢?當然,水漲船高的廣告費用,劇集本身的熱度以及觀眾對廣告的疲勞感也成為了品牌所需考慮的問題。

創可貼廣告

營銷,千變萬化,日新月異

《延禧攻略》中的貼片廣告

然而,沒過多久,中插廣告的風頭就被“創可貼廣告”搶去了,例如去年大火的《延禧攻略》,就不斷有金主加入到廣告植入的隊伍中。(金主:我超多錢的,選我選我選我!)


“創可貼”廣告,一種是“字幕貼”,也被稱之為“貼片廣告”,在播放的過程中,以“貼片”形式出現。另一種為

“效果貼”,俗稱“彈幕廣告”,就是把劇情中的槽點結合廣告,通過滾動彈幕的形式出現。


拿2016年papi醬的2200萬天價貼片資源來說,就屬於“創可貼”裡的貼片廣告,超高的成交價引起了當時廣告圈的熱烈討論,也引起了我強烈的羨慕嫉妒恨。

營銷,千變萬化,日新月異

Papi貼片資源拍賣

地鐵廣告

營銷,千變萬化,日新月異

網易雲音樂地鐵廣告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品牌開始藉助創意化的場景,向消費者直觀的傳遞品牌信息, 舉個例子:2017年網易雲音樂頻頻刷屏的地鐵文案。

這些來自於用戶真實感受的樂評,非常容易喚起社畜的情感共鳴(哪個社畜上班還不擠一段地鐵呢?)從此,這種以

“鮮豔的色彩+簡潔的大字”為特色的地鐵廣告則在全國颳起了一陣旋風。

導致我……再也不坐地鐵了(轉身就買了一輛保時捷)

電梯廣告

營銷,千變萬化,日新月異

鉑爵旅拍電梯廣告

縱觀這兩年,電梯廣告開始入侵我們的生活,這種洗腦式的廣告在全國各地以“病毒式“擴散,以鉑爵旅拍為例的一句“婚紗照,去哪拍?”“想去哪拍就去哪拍!”讓大家看到了電梯廣告的威力,而這種誰聽誰煩的形式卻吸引了不少廣告主的注意。


廣告主:效果夠騷,我喜歡!(我不會告訴你我在說BossX聘和X蜂窩的)


當然,從另一個角度考慮,電梯廣告抓住了用戶不得不用、不得不看的特點,以快準狠的特點傳達了核心信息,而這也是各大品牌冒著被罵的風險,也要選擇投放電梯廣告的原因吧。(這一段是我硬誇的)

不管電梯廣告爭議多大,上面的廣告形式都算傳統那一卦。而隨著微信為首的社交APP崛起,新的廣告形式正在快速迭代。

H5

營銷,千變萬化,日新月異

9102年了,最火的廣告形式不得不提H5。就說前兩天刷爆朋友圈的“請給我一面國旗”,背後的H5小遊戲就是騰訊新聞極速版為自己打的“變相廣告”。


那我們記憶裡,第一支刷屏H5是什麼?時間退回2014年,微信3歲。根據上一年的財報顯示,微信月活躍用戶已達3.55億,快速趕超新浪微博,成為新一代流量池。

正是這一年,微信萌芽了新玩法——H5互動,遊戲式互動帶來的參與感令人耳目一新,能和熱點靈活結合的特點也極易引爆流量。比如當年柯震東吸毒事件後,刷屏朋友圈的H5小遊戲《全民找祖名》。

有流量的地方就有品牌,有好玩的事物就少不了營銷。形式靈活、表現出眾的H5創作很快就被品牌方盯上了。

朋友圈廣告

營銷,千變萬化,日新月異

廣告預告


當微信用戶數超過 6.5 億,月活躍用戶超 4.7 億時,第一波朋友圈廣告出現了。

營銷,千變萬化,日新月異

vivo

營銷,千變萬化,日新月異

寶馬

軟文廣告

營銷,千變萬化,日新月異

咪蒙軟文廣告

2015年,微信生態成為了廣告界的藍海,反應速度極快的品牌方瞄準了第一波自媒體網紅,這讓第一批搶佔流量高地的博主們賺得盆滿缽滿。

比如,號稱“宇宙第一網紅”的咪蒙,借犀利文風成功飛昇為“風口上的豬”,短短一年時間,用平均百萬的閱讀量,定下每篇50萬的軟文報價(2016年報價)。即使當下,這個數字也能在一眾KOL報價里名列前茅。(不信你點

KOL報價看看)


軟文廣告的優點在於,它開創了一個“猜到算我輸”的新套路。標題與內容、開頭與結尾,無處不在的神轉折,讓一眾看官差點閃折了腰,從而對這類內容產生期待感,廣告轉化效果也很驚人。


咪蒙一篇《其實,你沒你想象的那麼在乎朋友!》,就為廣告主禮物說帶來了近10W的註冊新用戶。

模仿的人多了,套路也就不新鮮了。當文字套路變得陳舊,條漫廣告橫空出世。

條漫廣告

營銷,千變萬化,日新月異

百雀羚《一九三一》

2017年,局部氣候調查組為百雀羚創作的《一九三一》發佈在公眾號A廣告門(aaaaggm),一鏡到底式的漫畫讓其在短時間內獲得了600W+閱讀,可以說是條漫形式的首次巨大成功。


相較於圖文式內容,漫畫形式文字更少、畫面感更強,更能滿足公眾號讀者速食閱讀的習慣。很快,這一方式開始風靡。


除了一鏡到底式長圖,分隔式漫畫也頻出爆款。2018年GQ出的《那一夜,他傷害了他》,清奇腦洞,犀利洞察,延續了軟文時代猜得中開頭猜不中廣告的神奇基因。

營銷,千變萬化,日新月異

GQ《那一夜,他傷害了他》

短視頻廣告

營銷,千變萬化,日新月異

《文物戲精大會》

除了微信生態日益完善,異軍突起的短視頻領域也找到了自己的盈利模式——短視頻廣告。這一次,除了各大品牌廣告主有所行動,連一向嚴肅自持的官方機構也開始頑皮。


還記得去年霸屏的抖音神片《文物戲精大會》七家博物館聯合出動,讓沉默的文物來蹦迪,歡脫到頭掉,影響力甚至滲透到了微信平臺,還喜提到了兩次“封殺”,熱度可想而知。

借勢營銷

營銷,千變萬化,日新月異

杜蕾絲“北京暴雨”事件

另一方面,微信、微博等社交媒體的日趨成熟,讓人人都能參與的營銷時代正式到來。熱點借勢、事件營銷等新興的廣告形式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借勢營銷好比借力,一次成功的借勢,營銷效果可以比耗費幾個月做的案子曝光量更大。抓住當下熱點,與自己品牌進行關聯化創作,這樣省時、省力,還事半功倍的熱點借勢自然成了每個品牌的心頭愛。

在國內營銷圈子裡,靠熱點借勢走紅的品牌非杜蕾斯莫屬。它是出了名的“快”槍手,關鍵還手法“準”、文案“狠”,將社會化營銷發揮到極致。


杜蕾斯萬年熱點王地位的基礎早在2001年就奠定了,那年夏天,北京水災,杜蕾斯憑著“把套套套在腳上”的大膽創意爆火,成為營銷界流傳的經典。

直到2019年,杜蕾斯品牌形象轉型,換了代理公司,才開始慢慢走下熱點界神壇。

事件營銷

營銷,千變萬化,日新月異

支付寶錦鯉營銷

同樣以小博大,四兩撥千斤的營銷手段還有事件營銷。


在獲客成本越來越高,獲客難度越來越大的今天,大量的初創型公司開始將市場推廣的預算慢慢轉移到了各種各樣的增長活動上,事件營銷就是能幫品牌迅速打開知名度,聚焦關注的最佳手段。


但千萬要避免這樣的情況:明明是場全民狂歡事件,背後的廣告主卻沒能有姓名。比如2016年轟動一時的“逃離北上廣”,帶火了新世相,背後的金主航班管家卻無人知曉。


2018年國慶期間,支付寶在微博發佈的一條“祝你成為中國錦鯉”引爆了社交網絡,僅6小時轉發破百萬,成為微博史上轉發量最快破百萬的企業微博。

最終曝光量

破2億的成果,引起了一陣覆蓋線上線下的“錦鯉”營銷熱潮。

線下快閃

營銷,千變萬化,日新月異

喪茶快閃店

對於線下事件的營銷,週期短,成本低的快閃店是越來越多品牌選擇的一種創意形式。無論是誰將這種形式帶出圈,還得追溯到2017年網易新聞和餓了麼合作的喪茶快閃店,喪文案、喪菜單,黑白配的喪杯子都在社交網絡上瘋傳。

社群營銷

營銷,千變萬化,日新月異

狂人社群

今年 ,市場上越來越關注私域流量這個熱詞,它是相對於公域流量而言,在一個封閉的平臺中,自己可以隨時觸達,反覆利用的免費流量。


隨之營運而生的廣告形式就是社群營銷。只能說社群營銷還在發展期,因為品牌案例不太多,火的更是罕見。離社群營銷的高光時刻,還差一個品牌社群營銷爆款。


期待你來創造這個爆點。

從1979年第一條電視廣告誕生以來,中國廣告至今已經走過40年風雨。

40年前,文匯報發表了一篇文章,題目是《為廣告正名》

40年後,狂人想來”為廣告形式正名“。

所謂創意,向來都是人的創意,廣告形式也無非是創意的子集。從TVC到中插貼片、從H5到軟文條漫、從熱點借勢到事件營銷,廣告扮演的角色在主演與配角間反覆切換,卻總能帶來高光時刻。

所以,請別再唱衰廣告形式,就像,我們從來不會質疑自己的創意。

作者介紹:玉勵中年,野蠻生長的90後,做過銷售、後來獨立創業3年,人生經歷跌宕起伏。堅信:“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願和你一起實現財富自由、精神自由、時間自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