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前一杯茶

清明节都来了,

明前茶怎么能少?

因为不知道要怎么判断明前茶,

而迟迟不敢买明前茶。

于是,有了这篇文章。

如果你还有其他更好的方法,

咱们来留言板好好探讨交流一下吧!

清明 | 明前一杯茶

何为明前茶?

明前茶是我国长江流域江南茶区按节气对不同阶段春茶的称呼,是清明节前采制的茶叶,故称作明前茶。在此之后还有雨前茶,即谷雨前,即4月5日以后至4月20日左右采用细嫩芽尖制成的茶叶。

清明 | 明前一杯茶


  1. 为什么在明前采摘茶?

清明节前采制的茶叶,受虫害侵扰少,芽叶细嫩,色翠香幽,味醇形美,是茶中佳品。同时,由于清明前气温普遍较低发芽数量有限,生长速度较慢,能达到采摘标准的产量很少,所以又有“明前茶,贵如金”之说。

2.为什么明前茶特别贵?

  • 物以稀为贵。

清明前,江南茶区的气温普遍较低,通常茶树在春分时才开始发芽,在清明前开始采茶,只有差不多10天左右的时间。由于发芽数量有限,生长速度较慢,能达到采摘标准的很少。

清明 | 明前一杯茶

通常一个非常娴熟的采茶工,一天也只能采半斤鲜叶,而4斤鲜叶才能做1斤干茶。最后在经过筛选、精制,每斤干茶,其芽头通常在60000个以上。物以稀为贵,明前茶的价值就这样体现出来了。


  • 营养物丰富。

在江南茶区,茶树冬季长时间处于休眠状态。在漫长的冬季,茶树体内的养分得到充分积累。另外,这一时期的茶叶其内含物丰富,水浸出物含量高,叶绿素含量也高,尤其是叶绿素A含量较高,因此制成的绿茶色泽绿润,冲泡后如朵朵兰花或片片竹叶,视觉观赏效果好。

清明 | 明前一杯茶

明前茶由于芽叶细嫩,香气物质和氨基酸成分较高,而苦涩为主的茶多酚含量不高,所以喝起来鲜爽可口,但并不耐泡。雨前茶虽不及明前茶那么细嫩,但由于气温已高,芽叶生长相对较快,因此雨前茶往往滋味鲜浓而耐泡。

但不是所有的绿茶都是明前好,现在的顾渚紫笋,采茶的时间最好是在清明后谷雨前,而像六安瓜片这种要开面才能采的品种,要谷雨后小满前最好。太平猴魁也是要到谷雨后,一芽三叶初展最好。

清明 | 明前一杯茶

其实,饮茶更重要的是追求一种平常的心态,一种真诚面对自我的心境,基于此,名品和孤品并非是最好的选择,而质量有保证的好茶叶才是更多茶人的安心首选。


怎么判断明前茶?

清明 | 明前一杯茶

春茶的叶子一般裹得较紧,显得肥壮厚实,有的还有较多毫毛,色泽鲜润,香气浓郁而新鲜。夏茶和秋茶则叶子松散,颜色暗,香气平和,与春茶有很大区别。


茶汤:

清明 | 明前一杯茶

茶叶在贮藏过程中,构成茶叶色泽的一些物质,会被缓慢分解或氧化,使绿茶的色泽变得枯灰无光。而隔年茶茶褐素的增加,则会使绿茶汤色变得黄褐不清,失去原有的新鲜色泽;春茶冲泡时茶叶下沉较快,香气浓烈持久,滋味醇厚;夏茶和秋茶在冲泡时茶叶下沉较慢,香气不高。

茶底:

清明 | 明前一杯茶

茶叶泡完后,新茶茶底绿中带黄,显鲜嫩,而隔年茶茶底偏黄,没有鲜嫩感。


清明 | 明前一杯茶

在贮藏过程中,茶中的各类构成味道的物质,有的分解挥发,有的缩成不溶于水的物质,因此不管何种茶类,新茶的味道都醇厚、鲜爽,而陈茶喝起来淡而不爽口。

此外专家提醒,茶叶水分超标是茶叶销售市场上常见的通病。消费者在选购时应该注意茶叶的干燥度和新鲜度。

用两个手指能将茶研成粉末的,说明茶叶是干燥的。如果只能研成细片状,说明茶叶干燥度不足,这种茶叶较易变质。茶叶的新鲜度很重要,除个别茶类如六堡茶、普洱茶外,都要力求新鲜。有陈霉味的茶叶一般不宜饮用。一般的散装茶,超过1年以上者,往往容易陈化,导致品质下降。

但其实,小编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直接去有品牌、有质量保证的企业购买啦!


那你呢?

记得留言分享你的方法哦!

温馨小贴士:春茶虽好,但不要贪杯哦!

虽然春茶鲜爽,但新茶中的咖啡因、活性生物碱以及多种芳香物含量也较高,易使神经系统兴奋,饮用者可能产生四肢无力、冷汗淋漓和失眠等“茶醉”现象,神经衰弱、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饮茶要谨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