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一道什麼菜最讓你回味?為什麼?

小維美食間


在我記憶中印象最深,最喜歡的那一道菜就是鍋包肉,記得小時候每到過年過節,不管是在家吃還是去飯店吃飯,餐桌上都會有一盤鍋包肉,鍋包肉可以算是老少皆宜了,那脆脆的口感,咬起來咯吱咯吱的,味道是酸甜可口,吃起來讓人回味無窮

鍋包肉的做法也不算困難,烹飪步驟有醃製、炸、炒汁,其中炒汁做法是有所不同的,有新式和老式的,老式的調汁主要是用白醋和白砂糖,而新式的調汁加入了番茄醬,加入了番茄醬的新式鍋包肉會更迎合大眾的口味,但我還是比較喜歡老式的做法

下面我來分享一下我製作老式鍋包肉的製作方法


製作鍋包肉所需要的食材有:豬裡脊肉、蔥、姜、蒜、胡蘿蔔、香菜


首先將豬裡脊肉切成五毫米左右厚的肉片(我們可以事先將裡脊肉放入冰箱中冷凍一下,凍得有些微微發硬後再切,這樣切起來更容易)切肉的時候,要逆著裡脊肉的紋理來切

肉片切好後放入碗中,碗中放入一勺白胡椒粉,一勺料酒,半勺食鹽,用手抓勻後醃製二十分鐘


在醃製的過程中我們來調炸糊和醬汁,碗中放入澱粉,多次少量的添加清水,一邊加水一邊用筷子攪拌,將水澱粉攪得跟牛奶差不多時,放置十五分鐘左右就可以了


然後調醬汁,碗中放入三勺白醋,兩勺白砂糖,小半勺料酒,兩勺澱粉,少許清水,攪拌均勻備用


準備輔料,大蒜切片,胡蘿蔔去皮切絲,生薑切絲,蔥切絲,香菜切段備用


肉片醃製好後放入炸糊中,讓肉片均勻的裹上一層炸糊


鍋中倒入寬油,油溫燒至六成熱左右時,我們一片一片的放入裹好炸糊的肉片,炸的時候要用筷子翻一下肉片,防止肉片粘在一起,將肉片炸熟,顏色金黃後將肉片撈出,撈出後放置一分鐘左右,將肉片再次放入油鍋中復炸,復炸至肉片顏色焦黃酥脆後撈出控油


鍋留底油,放入蒜片和薑絲熗鍋,炒出香味後將調好的醬汁倒入鍋中,將醬汁翻炒至有些粘稠後,放蔥絲和胡蘿蔔絲,轉至大火,放入炸好的肉片,快熟的將醬汁炒勻,炒的時間不要太長,炒的時間長了,肉片就會回軟,炒勻後出鍋,撒上香菜段即可

酸甜可口的鍋包肉就做好了,大家可以嘗試製作一下


如果您喜歡我分享的美食烹飪方法,希望您能關注我,點贊,並轉發給更多的朋友們,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交流美食的烹飪方法


我係萬能輝


醬豆,不知道你們聽說過沒有?


反正我好多年沒吃到了。做這道菜費時費力,工序很多,已經沒有多少人願意出這個力來做這些東西了。

這道菜和我的童年有關,我尤其想再次吃到去世的奶奶親手烹飪的這道菜。

記得這道菜首先要買來許多的黃豆,拿柴火灶燒開水蒸煮一番。

黃豆煮熟後,拿簸箕瀝乾,然後放到通風的地方進一步吹乾。


待這些黃豆乾燥之後,就攤在木板或者簸箕上面,在太陽底下暴曬。太陽下山後,必須將這些醬豆拿回室內,免得被夜晚的潮氣和露水將他們浸溼。總而言之,要保證絕對的乾燥。除此之外,還要使用乾淨的棉被將這些醬豆捂起來,用來保溫。目的是為了讓醬豆充分地發酵。


以上步驟要反覆重複,據我的記憶,大概要重複十五天。此時,醬豆已經屬於半成品,呈現一種黃褐色了,而且發出一種特殊的香氣。並且,有許多的醬豆長出放射狀的白白的“鬍子”。這無疑是發酵的結果。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一定一定要保證百分百的乾燥。我見過我們家鄰居晚上不收醬豆進屋裡,一天二十四小時都放在室外,結果導致醬豆受潮。最終,潮溼的美味招開了蒼蠅,滋生了許多蛆蟲。

待醬豆發酵完成,就要放進陶罐,注進去適量的涼白開水。陶罐用一個瓷碗倒扣住,並且拿水封住,進行二次發酵。這次發酵的時間,最少得半個月,且以二三個月啟封為宜。


二次發酵完成,開罐後,成品的醬豆粘度向蜂蜜看齊。香氣特殊,我也不知道怎麼形容。盛起來,用來炒雞蛋或者炒肉片都是很好的選擇。

說實話,我已經有二十多年沒有吃到這種東西了。現在還會經常想起二十幾年前端著一個大瓷碗到奶奶家盛上滿滿一瓷碗醬豆回家的樣子。

為什麼好吃的東西都是小時候吃過後,長大再沒有吃過的呢?


桂圈兒


小時候在東北生活多年。最讓我懷念的一道菜。當算是那時候的硬菜之一。也被稱作“女士菜”(其實大老爺們也都愛吃),在東北熱菜排行榜上第一的鍋包肉。

那時候不同於現在,有的還號稱是新派鍋包肉做法,加入番茄醬。它只用白醋,糖,鹽熬出的汁芡緊緊的裹在炸好的肉片兒上,酸酸甜甜的口味。酥酥脆脆的口感。一咬在嘴裡能感覺到咔嚓的聲響,一盤子用不了多少時間就會見底,吃完帶著咀嚼之後的餘香,會獲得極大的滿足感。直到多年以後,依然讓我記憶深刻,不時想起。



說來奇怪。在東北,受天氣環境影響,人們通常喜歡熱乎糊嘴,湯汁肥厚的菜式。以殺豬菜,小雞燉榛蘑為代表。或是燉河魚,江魚。都是口味鹹香,汁濃味厚,量大實惠,凸顯東北人粗獷豪爽的性格。居然有鍋包肉這個菜,以糖醋口,小菜量,這個異類出現。還被東北人廣泛追捧,深受喜愛。不能不說這個菜,具有自身獨特的魅力。

據說這道菜是上世紀六十年代,哈爾濱某國營店,為了接待外賓而專門研製出來的。 結果大受好評,之後慢慢兒廣為流傳,也受到普通百姓的喜愛,逐步成為東北菜裡的一道名菜。

下面我就分享一下,這道非常考驗廚師功底的鍋包肉。它其實從原料到成菜每一步都非常的講究。1選材:一定要選用豬裡脊肉。因為豬裡脊瘦肉多脂肪非常少。這樣才能保證吃起來肉外酥裡嫩。 要按照豬裡脊的紋理頂刀切,而不能順著切。因為要是順著切,豬裡脊的肉片纖維比較長,炸完之後肉片發柴,很硬,嚼不爛, 所以要頂刀切,要 把豬裡脊切成,三四毫米厚的片,不能切的太薄,切的太薄,容易炸的比較焦,而如果切得太厚,容易炸的不夠酥脆。2掛糊:掛糊是這道菜的靈魂所在。首先就是澱粉的選擇。澱粉一定要用土豆澱粉。不會用其他的澱粉。因為只有土豆澱粉,炸出來效果最好。而且裹上糖醋汁不會迅速回軟。像玉米澱粉和紅薯粉,炸制的效果,都不如土豆澱粉好。 做鍋包肉之前一定要先把土豆澱粉先用水泡著。 使土豆澱粉充分吸收水分。將澱粉靜置十分鐘,把水倒掉,只留少許的水在碗裡,底部的澱粉比較結實,用少量的水就會把澱粉抓均抓散。再在泡好的澱粉上面加少量的豆油,抓勻, 使澱粉糊成淺金黃色。(加油的作用,第一是為了防崩。第二是為了炸肉的時候,容易起孔更加酥脆)。這時就可以把切好的肉片兒,放在的一個大點兒容器裡。把泡好的澱粉均勻的裹在肉片上。


澱粉的幹稀程度,以提起肉片兒,間隔兩秒到三秒鐘之後澱粉才落到,下邊兒容器裡為宜。如果掉落太快,證明澱粉太溼。澱粉太溼,掛在肉片上不均。炸出肉片兒容易口感發幹,如果掉的太慢了證明澱粉太乾。澱粉太乾炸制完之後。也是會影響口感。3炸制:鍋裡大火燒油,一半兒豆油,一半色拉油。燒到五成熱,(約150°的溫度)。把包裹均勻的肉片兒一片兒一片兒沿鍋邊下入。最多下入十片。下入之後先不要攪動。

等肉片炸約一分鐘後定型。在用手勺翻動撈出。逐次分批把肉片炸定型就撈出,也可以不用炸熟,再把油溫升到七成左右,(210℃)(油麵漸漸開始平靜,鍋底部外側開始冒薄薄的煙)把肉片再下入油鍋復炸一下,油溫高,可以使肉片兒在鍋裡的時間縮短,迅速的形成外焦裡嫩的效果。讓皮更酥脆。(如果 在家裡製作,由於火比較小。強烈建議炸三遍)炸到肉片成金黃色。用手勺敲打不會變形為好。

為了更加直觀易懂,我把用料比例附上。用料:豬裡脊肉200克,、土豆澱粉100克、生薑1小塊、大蔥白1段、胡蘿蔔細絲2克(也可以不放),香菜梗3克,白糖30克、白醋15克,鹽2克。姜切細絲,大蔥白去芯也切成細絲。


鍋裡留底油,把糖,白醋,鹽,下入鍋中,把汁熬到起大泡時,同時下肉片,和蔥薑絲,香菜梗,翻幾下,迅速出鍋裝盤。一盤酸酸甜甜,外焦裡嫩的鍋包肉就做好了。還沒吃到嘴裡,離老遠就能聞到一股誘人的糖醋香味。直到現在還經常能回憶起吃鍋包肉時咔嚓咔嚓的場景。(補充一下,只加鹽,糖,白醋,正是老派鍋包肉的做法,在遼寧地區,喜歡加番茄醬,後期做法又有加濃縮橙汁的,但是個人認為都沒有老派的做法純粹)


伯爵lwh


作者這樣一問我就想到我們老家重慶的一道菜―渣海椒,想到就要流口水了,在我們重慶老家的農村幾乎家家都要做的。 外面一般是吃不到。

這個渣海椒是要裝在罈子裡面的 ,因為在我們老家每年過年都要殺一頭豬一下也吃不完,有的肉就做臘肉,有的肉跟豬大腸一起做渣海椒,裡面要放很多的剁椒和調料一起拌好,還要弄很多的曬乾了的蘿蔔絲(芋頭絲和紅薯絲也是可以的)然後一起調拌好了就放到一個密封的瓦罐裡面,封上幾個月就可以拿出來蒸來吃了,時間越久越香,可以放上幾年都沒有問題,那個味道太爽口了。

小時候家裡一到荒月的時候也就沒有什麼菜吃不像城裡可以買很多的菜,這個時候吃的最多的就是它了,真的好懷念小時候可以經常吃,現在一年就過年的時候才回家吃得到。

渣海椒不光是好吃還是我這輩子都吃不膩的,同時它還記載著媽媽的味道,家的味道。





莉子的生活日記


因為我的家鄉是貴州的,說起家鄉最喜歡的一道菜,那就是酸湯魚了,製作原料主要有鮮活魚、番茄、白醋等,美味可口,一種酸酸的感覺。汁濃味鮮,魚肉細嫩,民族風味因其口感獨特深受家鄉人民的喜愛。

酸湯魚,也是苗族獨有的食品,入口酸味鮮美,辣勁十足,令人胃口大開。酸湯是用燒開的米泔水釀製而成的,上好的酸湯應為白色。我們家鄉人常吃的一種是清酸湯,另一種是紅酸湯。

清酸湯味酸而清香,但醇厚味略差些。而加上用西紅柿泡製而成的紅酸湯,味道則更加完美。吃酸湯魚時,再加些黃豆芽、小竹筍和野蔥作輔料,風味就更加獨特。





小聰來了


我最懷念的糖醋鯽魚。

那是我外婆最拿手菜。小的時候,我很挑食,我很瘦,外婆為了讓我能夠多吃下一點飯,想盡了辦法。折耳根燉雞,我嫌有藥味兒不吃;酒麴蒸米飯,我覺得不乾淨不嘗。後來,外婆帶著我去吃酒席,發現我很喜歡吃糖醋魚,回家後,便學著做給我吃。醋放多了,外婆自己吃掉;糖放多了,外婆自己吃掉。試做了好多次,終於做得了荔枝味,我全吃了。

如今,外婆已經去逝多年,我也曾經努力學著做糖醋鯽魚,可是,再也吃不出當年那個味道。


時令廚房


我現在最想吃的是我小時候在家鄉媽媽給我做的玉米餅,注意我說的可不是玉米麵餅啊!

它的做法簡單,但是得到那個季節才能做,因為它得在玉米長到鼓粒的時候,可是還得在玉米粒定江之前才能吃到!

下面我就說一說它的做法!

將青玉米棒用插土豆絲的插板插出玉米漿,然後在放鹽,味精,雞粉,豆油,蔥花,攪拌均勻即可使用!

起鍋放底油將攪拌好的玉米漿烙成餅即可!

美食已完成希望大家喜歡!謝謝大家喜歡😊





小峰東北菜


東北人在唐山 回憶最深處 是小時候在東北過年時的殺豬菜 看著自己的一年多玩伴被宰了{那個年代的豬都是散養} 哭的最心疼 菜做好了吃的比誰都多 左鄰右舍 前院後院 親戚朋友 熱鬧非凡 再也找不回那個時光了 對不起故鄉原諒我這個浪子不能為您添磚加瓦 也許有一天我成功了 一定肯定會回去 懵懂年齡來到唐山 美食也是非常多 典型的大格扎 小格扎 麻糖酥糖 各種水果 眼花繚亂


這會剛剛好



喜楊的小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