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打敗莊家到打敗市場——愛華德•索普

平凡的人各有各的平凡,而天才則基本上都一樣。早慧、記憶力強、數學好幾乎是我們整個連載裡所有的天才的共性,而愛德華·索普(Edward Thorp)也是如此。

△愛德華·索普(Edward Thorp)

索普小時候家境不好,所以他很早就開始出去打雜,在雜貨鋪打工的時候,他每天都可以額外獲得一個冰淇淋,因為他靠和雜貨部老闆比誰先計算出當日的準確賬單賺錢,他靠心算,老闆靠計算器,每次都是索普贏。有空的時候索普會去圖書館看書測自己的智商,結果每次都是170-200。長大後索普家搬到了洛杉磯,而天資聰穎的他也很快就進入UCLA學習物理學。而在那裡,他第一次接觸到了賭博。當時他在和同學們聊什麼東西最能不勞而獲,大家提到了賭博,而討論的最終結果是,賭博永遠賺不到錢。

但索普不這樣看,他認為如果自己能從數學角度想到密碼,那麼他一定能戰勝莊家。至少到這一步,索普所做的還和大部分彩票或者賭博愛好者別無二致。但是索普,之後所做的事情,只能讓你佩服天才終究是天才。對於我們普通人而言,賭博還是永遠別沾。

索普先是做了一臺計算機預測輪盤賭會出現的每個數字,但是他發現機器的預測性太差,就放棄了。這時他看到了一篇論文,論文的內容是計算二十一點撲克遊戲的最佳策略。作者是羅傑·鮑德溫(Roger Baldwin),他們偷偷用軍方的計算器進行了計算,當時是1958年,對大多數人而言計算機甚至還不是一個普及的名詞。鮑德溫的計算結果表明,按照他們的策略,如果賭場的佣金率是0.62%,那麼以1美元一把的下注策略,打1000把也只用交給賭場6美元。索普看完論文之後非常激動,馬上開車跑到拉斯維加斯準備一試究竟,但很遺憾,他輸得很慘。

接下來的幾個月,索普都在思考怎麼改進鮑德溫的論文,因為他發現鮑德溫對於發牌的概率設定存在先天的缺陷。這是索普已經在MIT當上數學老師,於是他正好使用學校裡當時非常稀罕的IBM電腦,自學了FORTRAN語言進行計算。他自覺研究出了二十一點的制勝秘訣,並寫了一篇論文準備介紹他的秘訣,在此之前他找了一個人幫他修改論文,這個人就是我們上一期說到的香農,香農建議他把論文名字確定為《財富公式:二十一點的制勝秘訣》。在論文裡,索普提到,撲克牌裡的5是制勝秘訣,你可以通過發了多少張5判斷,你能有多大的幾率獲勝。

論文發表後,雪片式的信件飛向索普,向他討教二十一點的制勝秘訣,以至於MIT校方不得不禁止索普對此再發表任何評論。但是索普和香農決定把理論上升到實踐,他們希望找到幾個出資人資助他們去拉斯維加斯一試身手。

出資人們當然不願意白花錢,他們找來索普測試他的牌技,說白了,誰會完全相信一個數學博士會是一個賭神呢。但是測試的結果讓他們非常開心,因為索普的策略已經不限於論文裡對5的執著,進一步開發出了數10等策略,而且戰果令人信服。出資人之一是當時紐約的最大莊家,他提出出資的條件是要獲得利潤的90%。索普立即同意了,因為他的目的在於檢驗自己理論的可靠性。

說起來索普的策略並不複雜,就是數牌。通過剩下的牌,來判斷自己的在後面的優勢,當優勢為正的時候,再下注,否則就不出手。比如當你有51%的勝算的時候,贏一局資金翻倍,那麼100局裡你獲勝51局,就能獲得102美元,這是你的優勢,也就是你的利潤除以你的本金,也就是2%。根據索普的規劃,如果你能確認你存在2%的優勢,那麼你每局就應該下注本金的2%。

使用這個策略,索普一下子就贏了13000美元,但是很快他就輸了20000美元,因為賭場發現他老是贏,就派了一個發牌員負責出千。此後索普越贏越多,拉斯維加斯的賭場開始分析索普的的策略,並且試圖通過改變賭場規則來打敗他,比如提前洗牌,比如在索普改變下注額度的時候就洗牌,因為他們發現每當他改變下注額,賭場輸掉的幾率就變大。

從拉斯維加斯回來之後,索普寫了一本書叫做《戰勝賭場》,這本以數學研究為主的書,因為名字太過於有吸引力,而成為了暢銷書籍。在書裡,他把記牌策略改進為高低數法,比如發一張低數牌(2、3、4、5等)就計1,而發一張高數牌(J、Q、K等)就計-1,你可以通過計算正負值來判斷自己的優勢,並依舊依照優勢來按比例下注。

△愛德華·索普的《戰勝賭場》

通過索普的書,一時間拉斯維加斯的賭場生意興旺,但是學會索普這樣下注方法依然不多。拉斯維加斯的賭場已經提醒門衛注意索普這個長相的人出入,但是索普關注的重點,早已經從二十一點,轉移到股票市場中了。那麼索普會怎麼樣把在賭場的手段轉移到股市,而股市又將被他攪動成什麼樣子呢?

1964年索普在拉斯維加斯打牌的時候,點了一杯雪頂咖啡解渴,喝下去沒多久整個人都飛了起來,及時趕到的朋友發現他被人下了藥,而幕後黑手毫無疑問是恨他入骨的賭場老闆。這件事讓索普十分後怕,他決定將自己的目光轉向另一個方向——股市,在他看來,這是另一個賭場。

索普研究的第一個標的,是股票權證。這種權證和看漲期權一樣,賦予購買者在未來以某個價格購入股票的權利,主要的交易渠道是做市商,是當時投機客們的最愛。從整個交易機制來看,莊家、競爭和不停變化的價格,在索普看來,這是二十一點在華爾街的一個映射。

如果你還記得索普二十一點的贏牌策略,就會發現,他一直採用記牌的方式進行操作,對於某一局而言,他沒有辦法說他一定可以贏或者輸,但是在一個連續的比賽過程中,他就能估算自己總體而言獲勝或者失敗的概率。這個說法是不是很熟悉?通過不斷的觀察來提高預測的確定性,這就是我們之前提到過的大數定律。

索普已經觸摸到了當時金融學研究的最前沿,也就是隨機漫步理論。

索普發現,運用大數定律,你不能說每一支股票在明天是漲還是跌,但是他可以來推算股票漲跌一定幅度的概率。也就是說,如果股票的波動率是隨機的,那麼它就是可以量化的。這個發現,奠定了之後量化投資的基調。

而對於那些股票權證而言,通過對波動率的估計,我們就能知道他的定價是否失準。比如你買了一份貴州茅臺的權證,它的現價是100塊,6個月後需要上漲到120塊你才能賺錢,那麼你就需要計算在此期間上漲到120的概率是多少,並基於這個概率來得到這份權證的價格。索普利用隨機遊走模型,再加上一個某隻股票是否上漲或下降比其他股票更大比例的變量,就可以估算這份權證到底值多少錢。

這個方法用現在的眼光看多少有些粗糙,對於很多投資者而言,這個方法似乎也有些異想天開,感覺跟用水晶球占卜似乎沒什麼兩樣,只不過水晶球變成了看不懂的公式。但是這個思路對於數學出身的索普而言非常自然,因為這只是利用參數對未來概率進行推算,符合所有數學或者物理工程師的直覺。

索普為此找到了一名叫做席恩·卡索夫(Sheen Kassouf)的金融學家一起合作,把市面上所有的股票權證都測了一遍,結果讓他們非常開心,因為在他們的模型下,這些權證的定價基本都是錯誤的。利用這些錯誤的定價,他們賣空高價權證,在股市又的相應股票作為對沖,如果股票出人意料的上漲,那麼股價的漲幅可以彌補他們在權證上的損失,而公式會告訴他們買入多少股票是正確的。這種方法實際上就是現在我們所說的可轉債套利,在那個大家還靠碰運氣賭漲跌的年代,索普和卡索夫靠公式大賺一筆,就好像索普當年在拉斯維加斯所做的那樣。而索普更過分的是,他像寫《戰勝莊家》那樣,寫了一本介紹投資的書《戰勝市場》,而這本書也成為量化投資的開山之作。

△《戰勝市場》

很快索普賺錢的消息引來了大量投資客,許多人希望能成為索普的合夥人。1969年的時候,索普成立了一家叫做可轉換對沖合夥基金的公司,開始成為公開的投資基金。1970年,標普500下跌了5%,而索普的基金轉了3%,1972年他的回報率是26%,比標普500高了11.7%。而與此同時,索普收到了一封信,寄送者是芝加哥大學的教授費雪·布萊克(Fischer Black),信裡是他和邁倫·斯科爾斯(Myron Scholes)的論文草稿。

這篇論文裡描述的情形其實同索普在《戰勝市場》中的描述類似,而索普用論文內容計算得到的結果和他自己的公式計算結果也非常相似。很多年後,斯科爾斯因為這篇論文獲得了諾貝爾獎,以他和布萊克名字命名的B-S模型在金融理論和實務界都是里程碑式的發現,成為華爾街量化革命的鼻祖,可是在此之前,這個叫索普的人已經利用相同的思路,獲得了億計的財富。

索普的基金在成立之後,連續11年獲得兩位數的回報,而基金名字也改成普林斯頓-紐波特合夥公司。索普當年玩兒二十一點時,金主們了他10000美元,1969年基金成立時已經變成140萬美元,他把這些錢變成基金的啟動資金,到1985年,基金的規模是1.3億美元。似乎沒有什麼能阻擋索普賺錢,成為華爾街競相模仿的偶像,如果股市到這裡結束,那麼會成為一個偉大的傳奇故事,但是命運女神卻給了索普一個異樣的微笑,叫做波動率微笑。

1987年10月19日是一個普通的星期一,在紐約證交所開盤前15分鐘,芝加哥的期貨交易所先開盤,作為先導指標,所有紐約的交易者都會將芝加哥所發生的情況當做自己當日交易的參考。芝加哥一開盤,標普500指數期貨就下跌了14點,這意味著紐約的道瓊斯工業指數會下跌70點,而拋盤還在繼續。人們不清楚這是怎麼回事,但是紐約的交易者很清楚自己這時該幹什麼。

紐約市場開盤後,賣單同樣洶湧而來,無論他們到底是指數套利者還是真正的驚弓之鳥,而紐約市場的下跌又連帶著芝加哥的期貨指數繼續下跌,整個美國的交易商都在發出賣出指令,道瓊斯工業指數全日下跌了508點,是之前歷史最大單日下跌幅度的接近5倍,23%的指數蒸發不見。如果你經歷過2015年的A股股災,你可以想象你經歷的一切都發生在一天之內到底是什麼情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