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教育告訴你,為什麼窮人的孩子"不配"擁有質量教育?

現在越來越看得清楚"家庭決定命運",家庭這東西是天定的不可選擇的,家庭背景往往決定成長學習環境。人生中起到至關重要的就是家庭

英國BBC曾推出過一個《人生七年》的紀錄片,導演選擇了一幫不同階層的七歲孩子,每隔七年就去記錄一回,當紀錄片拍到第八集,大部分的孩子的成長軌跡都證明:富人的孩子還是富人,窮人的孩子還是窮人。

事實證明,階級固化很難改變,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會打洞"。

留學教育告訴你,為什麼窮人的孩子

窮人"不配"擁有質量教育

曾幾何時,我們的媒體和受眾越來越喜歡沉迷於各式各樣的"勵志雞湯",被各種各樣的奇蹟成長路徑所吸引——被牛津哈弗錄取的孩子有什麼樣的成長路徑?把孩子送進斯坦福的媽媽採用什麼樣的教育方式?

留學教育告訴你,為什麼窮人的孩子

雞湯不僅好喝,還很容易上癮,找到共性。


許可馨公費留學

公費出國留學的許可馨,並非傳統意義上的學霸,網爆其出國留學的秘訣是"一靠爸媽的錢和資源,二是靠蘇州的平臺和資源。有幸生在比世界上大多數地方都富裕的家庭,終於努力跟這些比起來,則絲毫不值一提"

留學教育告訴你,為什麼窮人的孩子

1.5萬的英國留小學生留學英國

從小接受國外教育,上貴族學校,鍍上留學經歷。真正向他們一樣留學,真的不容易。

留學教育告訴你,為什麼窮人的孩子

官方曾發佈一組數據,通過對13946個家庭的抽樣調查得出:中產階級家庭僅佔全國人口的千分之一。如果把年入50萬當作中產階級的准入門檻,真正能負擔得起從小留學的"素質教育",讓孩子出國留學、環遊世界,恐怕也得是"千分之一"裡的佼佼者才行。

香港歌手陳美齡將三個孩子送進斯坦福,為的是孩子獲得高質量教育,陳美齡在無數次分享中提到有錢需要帶孩子見識外面的世界,讓他增長見識才最重要。在精英母親的薰陶下,從小就走南闖北、見多識廣的三個孩子,其實早就已經"生在羅馬"。在母親所處階級及附帶資源的影響下,最終被斯坦福大學錄取,才是最正常不過的結局。

留學教育告訴你,為什麼窮人的孩子

雖然這個事實很殘酷,但這就是"文化資本的隱性遺傳"。精英的孩子依舊是精英,無可辯駁。


破階級固化越來越嚴重,剩下的我們該怎麼辦?

那些比你有錢又比你努力的同齡人,也早已帶著他們的詩和遠方,把普通人微末的努力深深踏進塵土裡。

那剩下的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北京摺疊》的作者、清華博士郝景芳說,閱讀讓人通透,給人更大的視野和更高的眼界,感悟到認知侷限之外的東西。

用她的話來講:閱讀就像一束統籌萬物的光,照亮眼前的抽象乏味,讓它們有了色彩。你知道自己為什麼學,為什麼來世上,又將去往怎樣的方向"。

留學教育告訴你,為什麼窮人的孩子

美國教育部的網站上,也清清楚楚地寫著:"能夠閱讀的孩子,是能夠學習的孩子,能夠學習的孩子終將會在生活中獲得成功。"

可惜的是,中國人年均讀書量在全球墊底,甚至被冠上"不讀書的中國人"的"惡名",而我們的下一代,閱讀量也僅僅為美國孩子的1/6。

留學教育告訴你,為什麼窮人的孩子

在如今互聯網技術如此發達,閱讀是如此便捷如此容易之事,閱讀維持著信息的平衡,象徵著打破階級的固化。有這種可能性,普通人唯有通過努力去踐行。

標註:此內容已證實,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