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盡杏花開 武漢疫情,是悲壯不是豪放

九盡杏花開之疫情悲壯不是豪放

新冠疫情下的武漢是悲壯的。悲壯,沒有豪邁,沒有瀟灑,沒有指點江山,沒有豪氣千丈。那新冠疫情,由於人為的原因,把自己的貪婪和兇惡幾乎發揮到了極致,讓成千上萬人感染,讓數以千計的無辜平民死亡。這樣的局面,這樣的結果,當然悲慘,當然悲愴,當然悲哀。抗擊疫情,戰勝疫情,雖然壯觀,但那就是壯觀裡帶著悲哀,那是悲壯!

當年曹孟德有詩句:“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那絕對是悲壯。今天的新冠疫情,讓生機勃勃的九省通衢武漢,城市封閉,萬民禁足,生離死別不斷,悲愴之聲相連。幾千條生命被斷送,七八萬人被感染,生離死別,恐懼悲哀,籠罩全城。醫務人員,竟然有三千多醫務人員染病,甚至有不少人搭上性命!這是多麼的慘烈!那是病毒在肆虐,是老百姓在受難,是驚天動地的大悲劇。在疫情前期,有好多人得了病住不上醫院,只好在家等死,那又是多麼悲慘!好端端的生命,經過一場病,就走了,就陰陽兩隔,這是多麼讓人悲愴。特別是舉家感染,親人相繼亡故,那是多麼慘痛!看看吧,那凝結著血淚的遺書,那無可奈何時候的求救帖子,那簡短的兩句話:我的遺體卷國家,我老婆呢?這些,都讓人感慨,讓人心酸,讓人淚下。然而,在媒體刊登消息的時候,“我老婆呢”沒有了,變成了單調的七個字:“我的遺體捐國家”。這一閹割,發自內心牽腸掛肚沒有了,悲壯變成了飄逸豪放,變成了大徹大悟,彷彿就成了仙風道骨,感染力一下子降低了太多!

還有,那些出行在外的武漢人,哪一個都不容易。他們中間有些人,只是為了得到治療條件,能夠活下去。雖然他們的做法讓人們詬病,但是,在住不上醫院,救不了命的那個特殊時候,那不虧是權宜之計。然而,他們很多人的流浪,有家難歸,有店難住,吃喝拉撒都沒有保障,到處是驅趕,感受最多的是白眼,也太讓人心酸。他們能挺過來,經歷當然心酸。那苦苦支撐過來,當然悲壯。

有了悲愴的前提,抗擊病毒,治病救人才有更多的可歌可泣。醫生護士,因為感染而殞命,這樣的事情,就像當年的項羽關羽,就像文天祥史可法,那些人儘管英雄,都帶著悲劇色彩,都讓人感嘆!這是一種大氣蒼涼的壯美,絕對不是豪邁,沒有興高采烈,也沒有摧枯拉朽,更沒有馬到成功,這本來就是生命的博弈,就是用生命戰勝病毒。有位護士語言:“如果可以平安回來,第一件事就是抱著爸媽。”這就是悲壯,就是武漢的色彩,武漢今天的精神。

文學作品,悲壯比起娟秀雄偉豪放,都能感動人,更能引起人們的共鳴,而且相對於這次疫情,更能反映真相。年後開始,有句口號,叫“武漢加油”。“加油”這個詞,常常讓人聯想體育賽場上的興高采烈,聯想那種紅火,那種熱烈。其實,外面的同胞對於武漢,不是加油的事情,是挺住的事情!“武漢挺住”當然更合適,也更悲壯。當然,武漢加油的同時,鋪天蓋地的高大上文字,充斥幾乎整個網絡。那些東西,往往太高太上,總是跟地氣沒有關係。當然時間長了,這高大上衍生出原生態的假大空,那更事與願違。還要說,沒有悲壯,高大上就沒有了一點兒地氣,當然跟老百姓的生老病死風馬牛不相及。咱不妨來個比方:倘若一幢又高又大又上的摩天大廈,沒有了地氣支撐,會怎麼樣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