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詩作怎樣?你喜歡嗎?

偉大的時代


曹操是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同時也是一位十分優秀的詩人。曹操的詩歌,今存不足20篇,全部是樂府詩體。內容大體上可分三類。一類是關涉時事的,一類是以表述理想為主的,一類是遊仙詩。太祖御軍三十餘年,手不捨書。書則講武策,夜則思經傳。但是,曹操成就最大的,還是四言詩,所以我便以曹操的四言詩為例,介紹一下曹操詩歌的三大特點。

在《詩經》八百年後,是曹操重新將四言詩的創作推上了一個新的高峰,曹操四言詩的成就,超越了秦漢時期,對後世有著極大的影響,沈德潛曾評價說:“曹公四言,於《三百篇》外,自開奇響”,這一評價是非常中肯的。

曹操是建安文學的開創者,其許多著名的四言詩,如《觀滄海》、《龜雖壽》、《短歌行》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從這些詩歌中,我們不難看出曹操詩歌的三大特點。


1、慷慨悲涼,梗概多氣,豪邁奔放,有濃郁的抒情性。

真正確立詩歌的抒情本位,是在建安時期,在建安詩人中曹操詩歌率先表現出強烈的抒情個人化和個性化,他那沉雄之氣根源於他自身的強大精神力量,正因為他有政治的高度和文人的敏感心靈,去審視社會,感悟生命,所以他的樂府詩歌才會這種獨有的慷慨悲涼,梗概多氣。

這是曹操的樂府詩歌共有的風格特徵,尤其是慷慨悲涼這個風格特徵幾乎成了建安時期整個文壇的特徵。


2、古直蒼涼,古樸自然。

這是曹操詩歌的重要風格特徵。孔瑞明《曹操詩歌的民歌特色和文人性》中說:“鍾嶸在《詩品》中說:“曹公古直,甚有悲涼之句”。

這概括了曹操詩歌風格所謂“古直”,“古”指的是古拙。


3、具有厚重的歷史使命感

曹操由於他的特殊政治地位,他一生以天下為己任,昂揚進取,自強不息。他一生征戰,志在統一神州,他的詩歌下在他的志向和經歷的記錄。所以在他的詩歌中都基本具有厚重的歷史使命感,這是其他建安詩人詩歌不曾有的風格特徵。

曹操詩歌特色建安風骨影響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這是曹操於公元207年烏桓經過河北碣不山時抒發的不甘衰老、積極奮發的凌雲壯志。

一代梟雄曹操不僅是個出色的政治家、軍事家,而且是個很有風格、很有建樹、很有影響的詩人,儘管存詩僅20餘首。

翻開《曹操集》,往往被詩歌所吸引。曹操詩歌的鮮明特點是悲涼慷慨。 悲涼慷慨的藝術特色,實為建安時代許多作家所具有,但我們認為在曹操的詩歌中卻體現得最為突出。

例如他的《短歌行》乃是膾炙人口的詩篇:“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幽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當你情不自禁地吟誦此詩時,你會馬上聯想到赤壁之戰,曹操打了敗仗,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此後曹操雖多次用兵,均無顯著成效。曹操此詩乃是晚年之作。由於戰爭失利,軍事上受挫,統一大業難以實現,詩人感到年華易逝,壯志難酬,所以從內心深處發出“人生幾何”和“去日苦多”的慨嘆,呈現出極濃重的悲涼氣氛。

反映曹操悲慨風格的還有《苦寒行》。此詩為曹操於建安十一年(公元206—)春,親率大軍徵高幹時所作。詩人細緻地描寫了路難行,沿途人煙稀少,卻到處都是熊、虎的啼叫聲等等景象,由此而抒發征戰爭的哀嘆。“北風聲正悲”,突出了征戰的悲苦。“延頸長嘆息”“直抒胸臆,刻畫出遠行征戰者無可奈何的哀愁。此時天色己晚,人飢馬困,無處宿營,連喝稀飯都極為困難。詩人於詩中寫了“悲彼《東山》詩,悠悠使我哀”兩句,使全詩的悲慨氣氛達到頂點。陳延傑指出:“備言冰雪溪谷之苦,尤為悲涼者也”(《詩晶注》卷下),較為準確地抓住

我們說他是“建安風骨”的開創者,他也是當之無愧的。又由於他寫作的時間最久,詩的質量也較高,說他對形成“建安風骨”這一時代風格的作用最大,這也是事實。此外我們還應看到,在建安作家中,曹操的地位最高,權力最大。他“挾天子以令諸候”,名雖為相,但實際上他是當時北方最高權勢者。由於身居高位,他的創作必然對他所統治的地區的文人產生巨大反響。特別是他的兩個兒子曹丕與曹植,則是直接受影響的人。曹植的《送應氏》,描寫了京都洛陽慘遭破壞的景象。詩的內容與慷慨悲涼的風格,顯然是受其父《薤露行》的影響。

至於除孔融外的其他六子的詩作,都在不同程度受曹操的影響。例如曹操喜歡用樂府舊題寫時事,而陳琳的著名詩篇《飲馬長城窟行》,寫勞役繁重,造成人民妻離子散,其風格與曹操詩極相似。正因為曹操帶頭創作,其詩歌又獨具風格,他對當時作家影響也大,他才有資格被後代視為“建安風骨”這一時代風格的代表。

曹操詩歌的獨具風格,不僅對建安時代時歌的發展,時代的風格的形成具有重大作用,而且對後代詩歌評論與創作也產生了深遠影響。南朝時劉勰、鍾嶸,為反對當時形式主義和玄言詩風,曾推崇“風骨”的傳統。鍾嶸指出:“永嘉時,貴、黃、老,稍尚虛談,於時篇什,理過其辭,淡乎寡味。爰乃江表,微波尚傳。孫綽、許詢、桓、庾諸公詩,皆平典似《道德論》,建安風力盡矣。”(《詩品》)此處所說的“建安風骨”,即指“建安風骨”。鍾嶸對東晉以來“建安風骨”這一優良傳統的不傳,極為惋惜。

曹操開創的建安風骨,對唐代的詩歌批評與創作,其影響極為深遠。作為唐初四傑之一的王勃,在批判以上官儀為首的浮豔詩風時,指出其“爭構纖微,競為雕刻”,“骨氣都盡,剛健不聞”(楊炯《王子安集序》)。此處說的“骨氣”,實即“建安風骨”,“剛健”則指“建安風骨”所表現出的風格特點。可見王勃對“建安風骨”,頗為欽慕。

唐代詩人受“建安風骨”影響深者,首推陳子昂。他在倡導文學時,曾高舉“建安風骨”這面旗幟。他在《修竹篇序》一文中說:“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漢魏風骨,晉、宋莫傳„„”。此處所說的“漢魏風骨”,主要是指“建安風骨”。陳子昂披覽晉、宋以來的作品以後,深感遠不如以曹操為代表的建安詩歌的創作,為此他對追求形式技巧之作,很是不滿。陳子昂的文學革新主張,就是舉起“漢、魏風骨”的旗幟,使唐代詩歌能反映觀實生活,能出現剛健爽朗的藝術特色。

陳子昂不僅創作理論上主張恢復以曹操為代表的建安文風,而且在他自已的創作實踐中力求仿效建安詩歌。例如《丁亥歲雲募》中的“拳跼競萬仞,崩危走九冥。籍籍峰壑裡,哀哀冰雪行”詩句,與曹操《苦寒行》中“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羊腸坂詰屈,車輪為之摧”的詩句相較,在內容、語言以及風格方面均有相似處。另外陳子昂的《蒼蒼丁零塞》、《本為貴公子》和《朔風吹海樹》等邊塞詩,則和曹操詩作呈現出“梗概而多氣”的作品風格較為接近。總之,辣子昂在創作思想上嚮往“建安風骨”在創作實踐方面力求建安化,可見他受“建安風骨”影響之深。

繼陳子昂之後,李白、杜甫也曾主張詩歌革新,並以“漢魏風骨”為榜樣,力求糾正齊梁時期追求形式主義的傾向。李白說:“自從建安來,綺麗不足珍”(《古風》其一)。可見李白對建安文學也是相當重視的。杜甫雖然來直接歌頌建安文學,但他對陳子昂以“漢魏風骨”為詩歌革新的楷模,不僅大力支持,而且給予較高評價。杜甫稱頌陳子昂為“有才繼騷雅,哲匠不比肩。公生楊馬後,名與日月懸” (《陳拾遺故宅》》,此處可窺見杜甫對“建安風骨”的態度。 作為詩人的曹操,他的詩歌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

他的創作對“建安風骨”這一時代風格的形成起了重大作用。儘管“建安風骨”這一時代風格的形成,首先應歸之於時代,但曹操個人的努力是不可忽視的。後代人一提起建安文學:便想到曹操,因為他是建安文學的代表。他的詩歌風格不僅在當時起了重大作用,而且對後代,特別是唐代的詩歌革新,詩歌發展與繁榮,均起了不可泯滅的作用。

曹公古直,甚有悲涼之句:

一、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三、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四、水深橋樑絕,中路正徘徊。迷惑失故路,薄暮無宿棲。

五、熊羆對我蹲,虎豹夾路啼。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七、神龍藏深泉,猛獸步高岡。狐死歸首丘,故鄉安可忘?

八、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九、戎馬不解鞍,鎧甲不離傍。冉冉老將至,何時反故鄉?

十、行行日已遠,人馬同時飢。擔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光說不累


回眸耀眼奪目的中國文學史,不能不提到歷朝歷代文人所喜好的詩歌,而兩千多年來詩壇更是人才輩出,星光燦爛。他們中有的文溫以麗,意悲而遠;有的詞旨清捷,怨深文綺;有的骨氣奇高,詞采華茂;有的奔放瀟灑,清新飄逸;有的沉鬱頓挫,細緻入微⋯⋯然而有這樣一位詩人,他的詩歌蒼涼深遠,吞吐天地,大氣雄渾,不僅抒王者之心胸、之抱負,而且其刀筆合一,在眾多的詩歌大家中,別有一番風骨。

這位詩人就是生活在東漢末年、三國時期的曹操。無疑,曹操首先是一個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正是他非凡的政治和軍事才能,且善於知人善用、用人唯才,使其建立了可以抗衡群雄的軍事力量,並在官渡之戰擊敗北方最大的割據勢力袁紹後,逐步統一併實際統治了中國北方。

在統一的過程中,曹操“外定武功,內興文學”,一方面廣納文士,形成了“彬彬之盛”的建安文學局面;一方面自己身體力行,創作了不少流傳後世的詩作。正如南朝文學理論家劉勰在《文心雕龍·時序》中所說:“觀其時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積亂離,風衰俗怨,並志深而筆長,故梗慨而多氣也。”尤其是曹操,其詩悲壯慷慨,震爍古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這種充滿激情詩歌所表現出來的爽朗剛健的風格,後人稱之為“建安風骨”,曹操無疑是其最為重要的代表。

魏武風骨,氣韻沉雄

曹操詩歌現存二十六首,從藝術形式上說,曹操的詩全部都是樂府歌詞,他多用樂府舊題,敘漢末實事,也有少數自擬新題之作。史家說他“御軍卅餘年,⋯⋯登高必賦,及造新詩,被之管絃,皆成樂章”。所謂“詩言志”,“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諸言”,因此從內容上看,曹操的詩作或抒發其天下太平的政治理想,或表露其濟世安民、統一國家的雄心和抱負,或反映漢末動亂、民生疾苦、戰爭艱難以及將士們的思鄉之情,或傳遞了其對神仙世界的嚮往之情。

◎抒發政治理想。曹操有兩首詩集中反映了他的政治理想。一首是《度關山》。詩中雲:“天地間,人為貴。立君牧民,為之軌則⋯⋯侈惡之大,儉為共德。許由推讓,豈有訟曲?兼愛尚同,疏者為戚。”

曹操從“人為貴”入筆,從“立君牧民”寫起,通過敘述古代君主治民的法則,認為退小人任用德才兼備者是國家昌盛的基本保證;並且強調“儉為共德”,才能廢止奢靡之風。在這基礎上,曹操提出“讓”與“兼愛”,即國君賢明、君民平等、執法公正、訟獄不興的大同思想,表達了渴望國家統一,天下安定的願望。

另一首是《對酒》,詩中描述了一個太平的環境里人們的生活景象:“吏不呼門。王者賢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鹹禮讓,民無所爭訟。三年耕有九年儲,倉谷滿盈⋯⋯爵公侯伯子男,鹹愛其民,以黜陟幽明。子養有若父與兄。犯禮法,輕重隨其刑。路無拾遺之私。囹圄空虛,冬節不斷。人耄耋,皆得以壽終。恩德廣及草木昆蟲。”

在曹操看來,沒有官吏上門催租、政治清明、監獄空虛、路不拾遺、老有所養且以壽終等就是人生追求的理想社會。而曹操正是願意為了這樣的政治理想而不斷追求之人。

◎表露雄心壯志。曹操詩作的一大特點是善於直抒胸臆,直陳其事。他在《觀滄海》、《龜雖壽》、《短歌行》這三首代表作中,表達了自己的雄心壯志。

前兩首詩是曹操在平定北方豪強烏桓,勝利回師途中所作,其英雄氣魄令人慨嘆。《觀滄海》中雲: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曹操“眼中”的景和“胸中”的情交融中,藉由描繪大海來比喻自己的博大襟懷和征服天下的雄心,頗有吞吐宇宙的宏偉氣象。

再如《龜雖壽》透過神龜、騰蛇的比喻,表達了生命終有盡頭的觀點,但卻言:“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即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紀的千里馬,雖然形老體衰,屈居櫪下,但胸中仍然激盪著馳騁千里的豪情。也就是說,雖然到了晚年,但他那顆勃勃的雄心永不會消沉,對宏偉政治理想的追求永不會停息。

而《短歌行》則作於曹操平定北方後,率軍南征至長江,與孫權決戰之時。清陳祚明《采菽堂古詩選》認為:“此是曹孟德言志之作”。詩曰: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詩歌伊始便發出了時光短促、人生幾何的慨嘆,這大概是因為業已54歲的曹操感到年事漸高,時日見淺,但統一大業卻仍舊未完成。為此,他求賢若渴。詩中表達道:對於已經“越陌度阡”屈尊任用的,“契闊談宴”,熱誠相待;對那些尚在“繞樹三匝”、徘徊不定的賢士,則發出“山不厭高,海不厭深”的呼喚。

曹操那愛才、惜才、禮賢下士的政治家的寬廣胸襟,以及渴望“天下歸心”的宏大志願和信心,無不從此詩中傳遞,而這樣意境廣闊、大氣的詩歌,也只有像曹操這樣一位有雄才大略、感情豪放的人才能吟誦出來。

反映現實社會。曹操寫的反映漢末社會現實、百姓疾苦的詩篇讀來也讓人心有慼慼焉,代表作有《蒿里行》、《苦寒行》、《卻東西門行》、《薤露行》等。

《蒿里行》寫於曹操討伐謀逆的董卓時。詩歌描寫了戰爭帶來的危害:“鎧甲生蟣蝨,萬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其傳遞的是曹操對陷於苦難中人民的深深的同情。

《苦寒行》寫於曹操征討袁紹之甥高幹時,描寫了委曲如腸的阪道、風雪交加的征途、食宿無依的困境,“羊腸阪詰屈,車輪為之摧。樹木何蕭瑟!北風聲正悲。熊羆對我蹲,虎豹夾路啼。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由此將士產生了“延頸長嘆息,遠行多所懷。思欲一東歸”的思鄉情。曹操的現實描摹讓人猶身臨其境,可感卻不可言說。

《卻東西門行》則描寫了久戍在外的將士們懷鄉思歸之情。詩風與《苦寒行》接近。詩歌悲涼中不顯得過於柔綿,反而回蕩著剛健爽朗之氣。

遊仙詩源於漢代以前的道家歌賦,詩中主要描繪的是仙人、仙境或仙人傳說,同時表現遊仙境與仙人共樂的景象。(網絡圖片)

◎遊仙詩。曹操的詩作中有一些是遊仙詩,計有《秋胡行》二首、《氣出唱》三首及《精列》、《陌上桑》等共七首,佔其詩歌創作的三分之一,比例甚高,基本屬於晚年之作。這表明晚年的曹操對於另一世界的探求。

遊仙詩源於漢代以前的道家歌賦,詩中主要描繪的是仙人、仙境或仙人傳說,同時表現遊仙境與仙人共樂的景象。如《氣出唱》三首就描寫了仙界的美妙景象:“仙人慾來,出隨風,列之雨。吹我洞簫,鼓瑟琴,何誾誾!酒與歌戲,今日相樂誠為樂。玉女起,起舞移數時。”“仙人玉女,下來翱遊。驂駕六龍飲玉漿。河水盡,不東流。解愁腹,飲玉漿。”

在代表作《精列》中,素懷統一華夏之志的曹操,因尚未完成其志向,於是想到要去崑崙、蓬萊尋求長生之術,“思想崑崙居”,“志意在蓬萊”,來完成他未竟的事。但是,正當他沉浸在陶陶快意的遐想中時,現實與理想的矛盾,又使他發出了“年之暮奈何,時過時來微”的感嘆。

此外,曹操的詩歌中還有讚揚周文王事殷、齊桓晉文框扶周室事蹟,以及歷史上的賢德帝王、名臣的作品,如《善哉行》、《短歌行‧周西伯昌》。曹操藉此表明自己忠於漢室的忠義之心。因此,曹操終其一生都沒有取代漢室稱帝。

對當世和後世影響

清代詩人沈德潛曾指出:“借古樂府寫時事,始於曹公。”漢代崇賦而輕詩,以致詩歌創作日漸沒落。而曹操繼承了漢樂府詩“感於哀樂,緣事而發”的精神,以現實生活為寫作素材,尤其是對重大政治事件的描寫,都是重大突破,而其對建安文學形成慷慨悲涼的特質、對建安風骨的形成,都起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可以說是不僅定下了基調,也是開創者。不少建安詩人緊隨曹操身後,創作了不少優秀詩作。建安文學上承西漢,下開盛唐,獨領風騷數十年,並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了璀璨的一頁。

此外在語言風格上,曹操使四言詩再度大放光彩,是“於三百篇外,自開奇響”,而原本不登大雅之堂的五言詩,在曹操成功用其反映社會生活後,五言詩成為魏晉南北朝詩歌的基本形式。

歷代文學家對曹操詩歌也多有評論,如南朝鍾嶸《詩品》中評價“曹公古直,甚有悲涼之句。”宋熬陶孫《詩評》中言:“魏武帝如幽燕老將,氣韻沉雄。”劉熙載《藝概》中道:“曹公詩,氣雄力堅,足以籠罩一切。”

而千百年後,當我們再讀曹操的“梗慨而多氣”的詩作時,我們的心靈依然受到震盪。遙想當年,魏武風骨,當世無雙。


天睛970


曹操的詩作“如幽燕老將,氣韻沉雄”,我很喜歡。

初中的時候一見《觀滄海》就為之震撼了,然後又學了他的《龜雖壽》,到了高中就是《短歌行》了。學了曹操的詩忽然感覺被羅貫中的《三國演義》騙了,這樣慷慨悲涼跌宕豪邁的詩,怎麼可能出自小說裡的那個曹操呢?這是多麼寬廣的胸襟才能孕育出的偉大詩作啊!

上大學,又讀了《步出夏門行》組詩,進一步領略了曹操作為一個政治家積極豪邁的闊大胸懷。真算是佩服到無以復加的地步了!

對於曹操的詩,我絕不僅僅是喜歡那麼簡單,簡直就是崇拜!


襟亞


魏王曹操一生的成就很多。他是政治家和軍事家,南征北戰為魏國的崛起打下了基礎。今天我們來看一下曹操在詩歌上的造詣。曹操善詩歌,詩歌裡寄託了自己的政治抱負和人生感想,詩歌慷慨悲涼,魯迅曾評價他為“改造文學的祖師”。曹操寫下的詩歌很多,但是最為有名的還是這兩句詩。

現在的酒鬼一想喝酒,便會念叨: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這句詩出自於曹操的《短歌行》,是曹操最為春風得意時寫下的詩歌。

曹操結束官渡之戰後,便親自率領八十萬大軍南下攻打江東時,在船上臨時起興,寫下的詩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以當歌,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這時的曹操雄姿英發,意氣飛揚,只待收付江東便可統一天下。

寫這首詩不但表現了自己一統天下的志向,還表達了自己求賢若渴的心情。結果流傳過程中杜康被譯成了美酒,以致成了後代酒鬼的口頭禪。每當他們想找藉口喝酒的時候,就搬出曹操這句詩。只是連曹操都沒想到自己的這句詩竟成了酒鬼們自嘲的金句吧。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曹操被周瑜諸葛亮一招借東風,大敗而歸,讓他徹底失去了統一天下的機會。赤壁之戰之後,曹操雄心被打擊,又加上自己的年齡漸大,頗感力不從心,想到自己雖然平復了北方,但是南方的孫權,劉備卻仍然割據一方,感慨有加,揮筆又寫下了後來被廣為傳誦的《龜雖壽》 。

詩中寫道: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詠志。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比喻有志向的雖然年老,仍有雄心壯志。後代之人常常引用這句詩來表達自己雖老仍不忘初心,從始而終。大詞人辛棄疾在《卜算子》中就引用這句詩:嘆息曹瞞老驥詩,伏櫪如公者。

曹操原是宦官的後人,其父為大宦官的養子,出身低微。但他在複雜多變的政局中不但立足了根腳,還幹出了一番事業。挾天子以令諸侯,殺死了呂布和袁術。又取得了官渡之戰的勝利,十分天下,他一己之力佔據了七成,可謂是一代梟雄。

這是廣為人知的曹操軍事政治的建樹,而身為建安七子的曹操還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詞文賦,都說詩歌最能體現人的靈魂,曹操的詩歌裡,有慨嘆亂世人民生活艱辛,更多的是他變革現實一統天下的壯志,流傳下的詩歌或多成為千古名篇。這是孫權和劉備所不能及的。





杏林人


歷史上真實的曹操,和《三國演義》裡的是不一樣的。經過藝術加工的,帶了太多的主管感情色彩,並非真實歷史人物事實。

曹操是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曹魏政權的奠基人。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以漢朝天子劉協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擴大屯田、興修水利、獎勵農桑、重視手工業、安置流亡人口、實行“租調製”,從而使中原社會漸趨穩定、經濟出現轉機。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獲封魏公,建立魏公國,定都河北鄴城,而後進爵魏王。去世後,其子曹丕稱帝,追尊曹操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曹操喜歡用詩歌、散文來抒發自己政治抱負,反映民生疾苦,是魏晉文學的代表人物,魯迅贊之為“改造文章的祖師”。同時曹操擅長書法,唐朝張懷瓘《書斷》將曹操的章草評為“妙品”。

他的詩作具有悲涼沉雄的獨特藝術風格,他的詩特別能表現出他的個性,有政治領袖人物的宏大氣魄,本色質樸大抒情濃郁,表現了他高遠的志、堅定的信心、卓越的毅力和雄偉的氣勢,悲歌慷慨,氣韻沉雄。如《短歌行》寫得高遠闊大,有君臨天下之氣度,與堅若磐石的信心和意志,能激發起讀者積極向上的奮進精神。

曹操的詩詞名言名句

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2、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3、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4、寧我負人,毋人負我。

5、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也。

6、寧教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

7、駕六龍,乘風而行。行四海,路下之八邦。歷登高山臨溪谷,乘雲而行。

8、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9、士死知己,懷此無忘

10、冉冉老將至,何時返故鄉?

11、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12、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

13、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14、夫有其志必成其事。

15、神龜雖壽,猷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16、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