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诗作怎样?你喜欢吗?

偉大的時代


曹操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位十分优秀的诗人。曹操的诗歌,今存不足20篇,全部是乐府诗体。内容大体上可分三类。一类是关涉时事的,一类是以表述理想为主的,一类是游仙诗。太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书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但是,曹操成就最大的,还是四言诗,所以我便以曹操的四言诗为例,介绍一下曹操诗歌的三大特点。

在《诗经》八百年后,是曹操重新将四言诗的创作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曹操四言诗的成就,超越了秦汉时期,对后世有着极大的影响,沈德潜曾评价说:“曹公四言,于《三百篇》外,自开奇响”,这一评价是非常中肯的。

曹操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其许多著名的四言诗,如《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从这些诗歌中,我们不难看出曹操诗歌的三大特点。


1、慷慨悲凉,梗概多气,豪迈奔放,有浓郁的抒情性。

真正确立诗歌的抒情本位,是在建安时期,在建安诗人中曹操诗歌率先表现出强烈的抒情个人化和个性化,他那沉雄之气根源于他自身的强大精神力量,正因为他有政治的高度和文人的敏感心灵,去审视社会,感悟生命,所以他的乐府诗歌才会这种独有的慷慨悲凉,梗概多气。

这是曹操的乐府诗歌共有的风格特征,尤其是慷慨悲凉这个风格特征几乎成了建安时期整个文坛的特征。


2、古直苍凉,古朴自然。

这是曹操诗歌的重要风格特征。孔瑞明《曹操诗歌的民歌特色和文人性》中说:“钟嵘在《诗品》中说:“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这概括了曹操诗歌风格所谓“古直”,“古”指的是古拙。


3、具有厚重的历史使命感

曹操由于他的特殊政治地位,他一生以天下为己任,昂扬进取,自强不息。他一生征战,志在统一神州,他的诗歌下在他的志向和经历的记录。所以在他的诗歌中都基本具有厚重的历史使命感,这是其他建安诗人诗歌不曾有的风格特征。

曹操诗歌特色建安风骨影响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是曹操于公元207年乌桓经过河北碣不山时抒发的不甘衰老、积极奋发的凌云壮志。

一代枭雄曹操不仅是个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是个很有风格、很有建树、很有影响的诗人,尽管存诗仅20余首。

翻开《曹操集》,往往被诗歌所吸引。曹操诗歌的鲜明特点是悲凉慷慨。 悲凉慷慨的艺术特色,实为建安时代许多作家所具有,但我们认为在曹操的诗歌中却体现得最为突出。

例如他的《短歌行》乃是脍炙人口的诗篇:“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幽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当你情不自禁地吟诵此诗时,你会马上联想到赤壁之战,曹操打了败仗,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此后曹操虽多次用兵,均无显著成效。曹操此诗乃是晚年之作。由于战争失利,军事上受挫,统一大业难以实现,诗人感到年华易逝,壮志难酬,所以从内心深处发出“人生几何”和“去日苦多”的慨叹,呈现出极浓重的悲凉气氛。

反映曹操悲慨风格的还有《苦寒行》。此诗为曹操于建安十一年(公元206—)春,亲率大军征高干时所作。诗人细致地描写了路难行,沿途人烟稀少,却到处都是熊、虎的啼叫声等等景象,由此而抒发征战争的哀叹。“北风声正悲”,突出了征战的悲苦。“延颈长叹息”“直抒胸臆,刻画出远行征战者无可奈何的哀愁。此时天色己晚,人饥马困,无处宿营,连喝稀饭都极为困难。诗人于诗中写了“悲彼《东山》诗,悠悠使我哀”两句,使全诗的悲慨气氛达到顶点。陈延杰指出:“备言冰雪溪谷之苦,尤为悲凉者也”(《诗晶注》卷下),较为准确地抓住

我们说他是“建安风骨”的开创者,他也是当之无愧的。又由于他写作的时间最久,诗的质量也较高,说他对形成“建安风骨”这一时代风格的作用最大,这也是事实。此外我们还应看到,在建安作家中,曹操的地位最高,权力最大。他“挟天子以令诸候”,名虽为相,但实际上他是当时北方最高权势者。由于身居高位,他的创作必然对他所统治的地区的文人产生巨大反响。特别是他的两个儿子曹丕与曹植,则是直接受影响的人。曹植的《送应氏》,描写了京都洛阳惨遭破坏的景象。诗的内容与慷慨悲凉的风格,显然是受其父《薤露行》的影响。

至于除孔融外的其他六子的诗作,都在不同程度受曹操的影响。例如曹操喜欢用乐府旧题写时事,而陈琳的著名诗篇《饮马长城窟行》,写劳役繁重,造成人民妻离子散,其风格与曹操诗极相似。正因为曹操带头创作,其诗歌又独具风格,他对当时作家影响也大,他才有资格被后代视为“建安风骨”这一时代风格的代表。

曹操诗歌的独具风格,不仅对建安时代时歌的发展,时代的风格的形成具有重大作用,而且对后代诗歌评论与创作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南朝时刘勰、钟嵘,为反对当时形式主义和玄言诗风,曾推崇“风骨”的传统。钟嵘指出:“永嘉时,贵、黄、老,稍尚虚谈,于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爰乃江表,微波尚传。孙绰、许询、桓、庾诸公诗,皆平典似《道德论》,建安风力尽矣。”(《诗品》)此处所说的“建安风骨”,即指“建安风骨”。钟嵘对东晋以来“建安风骨”这一优良传统的不传,极为惋惜。

曹操开创的建安风骨,对唐代的诗歌批评与创作,其影响极为深远。作为唐初四杰之一的王勃,在批判以上官仪为首的浮艳诗风时,指出其“争构纤微,竞为雕刻”,“骨气都尽,刚健不闻”(杨炯《王子安集序》)。此处说的“骨气”,实即“建安风骨”,“刚健”则指“建安风骨”所表现出的风格特点。可见王勃对“建安风骨”,颇为钦慕。

唐代诗人受“建安风骨”影响深者,首推陈子昂。他在倡导文学时,曾高举“建安风骨”这面旗帜。他在《修竹篇序》一文中说:“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此处所说的“汉魏风骨”,主要是指“建安风骨”。陈子昂披览晋、宋以来的作品以后,深感远不如以曹操为代表的建安诗歌的创作,为此他对追求形式技巧之作,很是不满。陈子昂的文学革新主张,就是举起“汉、魏风骨”的旗帜,使唐代诗歌能反映观实生活,能出现刚健爽朗的艺术特色。

陈子昂不仅创作理论上主张恢复以曹操为代表的建安文风,而且在他自已的创作实践中力求仿效建安诗歌。例如《丁亥岁云募》中的“拳跼竞万仞,崩危走九冥。籍籍峰壑里,哀哀冰雪行”诗句,与曹操《苦寒行》中“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的诗句相较,在内容、语言以及风格方面均有相似处。另外陈子昂的《苍苍丁零塞》、《本为贵公子》和《朔风吹海树》等边塞诗,则和曹操诗作呈现出“梗概而多气”的作品风格较为接近。总之,辣子昂在创作思想上向往“建安风骨”在创作实践方面力求建安化,可见他受“建安风骨”影响之深。

继陈子昂之后,李白、杜甫也曾主张诗歌革新,并以“汉魏风骨”为榜样,力求纠正齐梁时期追求形式主义的倾向。李白说:“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古风》其一)。可见李白对建安文学也是相当重视的。杜甫虽然来直接歌颂建安文学,但他对陈子昂以“汉魏风骨”为诗歌革新的楷模,不仅大力支持,而且给予较高评价。杜甫称颂陈子昂为“有才继骚雅,哲匠不比肩。公生杨马后,名与日月悬” (《陈拾遗故宅》》,此处可窥见杜甫对“建安风骨”的态度。 作为诗人的曹操,他的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的创作对“建安风骨”这一时代风格的形成起了重大作用。尽管“建安风骨”这一时代风格的形成,首先应归之于时代,但曹操个人的努力是不可忽视的。后代人一提起建安文学:便想到曹操,因为他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他的诗歌风格不仅在当时起了重大作用,而且对后代,特别是唐代的诗歌革新,诗歌发展与繁荣,均起了不可泯灭的作用。

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一、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四、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

五、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七、神龙藏深泉,猛兽步高冈。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

八、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九、戎马不解鞍,铠甲不离傍。冉冉老将至,何时反故乡?

十、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光说不累


回眸耀眼夺目的中国文学史,不能不提到历朝历代文人所喜好的诗歌,而两千多年来诗坛更是人才辈出,星光灿烂。他们中有的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有的词旨清捷,怨深文绮;有的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有的奔放潇洒,清新飘逸;有的沉郁顿挫,细致入微⋯⋯然而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的诗歌苍凉深远,吞吐天地,大气雄浑,不仅抒王者之心胸、之抱负,而且其刀笔合一,在众多的诗歌大家中,别有一番风骨。

这位诗人就是生活在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曹操。无疑,曹操首先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正是他非凡的政治和军事才能,且善于知人善用、用人唯才,使其建立了可以抗衡群雄的军事力量,并在官渡之战击败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袁绍后,逐步统一并实际统治了中国北方。

在统一的过程中,曹操“外定武功,内兴文学”,一方面广纳文士,形成了“彬彬之盛”的建安文学局面;一方面自己身体力行,创作了不少流传后世的诗作。正如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时序》中所说:“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慨而多气也。”尤其是曹操,其诗悲壮慷慨,震烁古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种充满激情诗歌所表现出来的爽朗刚健的风格,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曹操无疑是其最为重要的代表。

魏武风骨,气韵沉雄

曹操诗歌现存二十六首,从艺术形式上说,曹操的诗全部都是乐府歌词,他多用乐府旧题,叙汉末实事,也有少数自拟新题之作。史家说他“御军卅余年,⋯⋯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所谓“诗言志”,“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诸言”,因此从内容上看,曹操的诗作或抒发其天下太平的政治理想,或表露其济世安民、统一国家的雄心和抱负,或反映汉末动乱、民生疾苦、战争艰难以及将士们的思乡之情,或传递了其对神仙世界的向往之情。

◎抒发政治理想。曹操有两首诗集中反映了他的政治理想。一首是《度关山》。诗中云:“天地间,人为贵。立君牧民,为之轨则⋯⋯侈恶之大,俭为共德。许由推让,岂有讼曲?兼爱尚同,疏者为戚。”

曹操从“人为贵”入笔,从“立君牧民”写起,通过叙述古代君主治民的法则,认为退小人任用德才兼备者是国家昌盛的基本保证;并且强调“俭为共德”,才能废止奢靡之风。在这基础上,曹操提出“让”与“兼爱”,即国君贤明、君民平等、执法公正、讼狱不兴的大同思想,表达了渴望国家统一,天下安定的愿望。

另一首是《对酒》,诗中描述了一个太平的环境里人们的生活景象:“吏不呼门。王者贤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咸礼让,民无所争讼。三年耕有九年储,仓谷满盈⋯⋯爵公侯伯子男,咸爱其民,以黜陟幽明。子养有若父与兄。犯礼法,轻重随其刑。路无拾遗之私。囹圄空虚,冬节不断。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德广及草木昆虫。”

在曹操看来,没有官吏上门催租、政治清明、监狱空虚、路不拾遗、老有所养且以寿终等就是人生追求的理想社会。而曹操正是愿意为了这样的政治理想而不断追求之人。

◎表露雄心壮志。曹操诗作的一大特点是善于直抒胸臆,直陈其事。他在《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这三首代表作中,表达了自己的雄心壮志。

前两首诗是曹操在平定北方豪强乌桓,胜利回师途中所作,其英雄气魄令人慨叹。《观沧海》中云: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眼中”的景和“胸中”的情交融中,借由描绘大海来比喻自己的博大襟怀和征服天下的雄心,颇有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

再如《龟虽寿》透过神龟、腾蛇的比喻,表达了生命终有尽头的观点,但却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即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著驰骋千里的豪情。也就是说,虽然到了晚年,但他那颗勃勃的雄心永不会消沉,对宏伟政治理想的追求永不会停息。

而《短歌行》则作于曹操平定北方后,率军南征至长江,与孙权决战之时。清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认为:“此是曹孟德言志之作”。诗曰: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蘋。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诗歌伊始便发出了时光短促、人生几何的慨叹,这大概是因为业已54岁的曹操感到年事渐高,时日见浅,但统一大业却仍旧未完成。为此,他求贤若渴。诗中表达道:对于已经“越陌度阡”屈尊任用的,“契阔谈宴”,热诚相待;对那些尚在“绕树三匝”、徘徊不定的贤士,则发出“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的呼唤。

曹操那爱才、惜才、礼贤下士的政治家的宽广胸襟,以及渴望“天下归心”的宏大志愿和信心,无不从此诗中传递,而这样意境广阔、大气的诗歌,也只有像曹操这样一位有雄才大略、感情豪放的人才能吟诵出来。

反映现实社会。曹操写的反映汉末社会现实、百姓疾苦的诗篇读来也让人心有戚戚焉,代表作有《蒿里行》、《苦寒行》、《却东西门行》、《薤露行》等。

《蒿里行》写于曹操讨伐谋逆的董卓时。诗歌描写了战争带来的危害:“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其传递的是曹操对陷于苦难中人民的深深的同情。

《苦寒行》写于曹操征讨袁绍之甥高干时,描写了委曲如肠的阪道、风雪交加的征途、食宿无依的困境,“羊肠阪诘屈,车轮为之摧。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由此将士产生了“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思欲一东归”的思乡情。曹操的现实描摹让人犹身临其境,可感却不可言说。

《却东西门行》则描写了久戍在外的将士们怀乡思归之情。诗风与《苦寒行》接近。诗歌悲凉中不显得过于柔绵,反而回荡著刚健爽朗之气。

游仙诗源于汉代以前的道家歌赋,诗中主要描绘的是仙人、仙境或仙人传说,同时表现游仙境与仙人共乐的景象。(网络图片)

◎游仙诗。曹操的诗作中有一些是游仙诗,计有《秋胡行》二首、《气出唱》三首及《精列》、《陌上桑》等共七首,占其诗歌创作的三分之一,比例甚高,基本属于晚年之作。这表明晚年的曹操对于另一世界的探求。

游仙诗源于汉代以前的道家歌赋,诗中主要描绘的是仙人、仙境或仙人传说,同时表现游仙境与仙人共乐的景象。如《气出唱》三首就描写了仙界的美妙景象:“仙人欲来,出随风,列之雨。吹我洞箫,鼓瑟琴,何訚訚!酒与歌戏,今日相乐诚为乐。玉女起,起舞移数时。”“仙人玉女,下来翱游。骖驾六龙饮玉浆。河水尽,不东流。解愁腹,饮玉浆。”

在代表作《精列》中,素怀统一华夏之志的曹操,因尚未完成其志向,于是想到要去昆仑、蓬莱寻求长生之术,“思想昆仑居”,“志意在蓬莱”,来完成他未竟的事。但是,正当他沉浸在陶陶快意的遐想中时,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又使他发出了“年之暮奈何,时过时来微”的感叹。

此外,曹操的诗歌中还有赞扬周文王事殷、齐桓晋文框扶周室事迹,以及历史上的贤德帝王、名臣的作品,如《善哉行》、《短歌行‧周西伯昌》。曹操借此表明自己忠于汉室的忠义之心。因此,曹操终其一生都没有取代汉室称帝。

对当世和后世影响

清代诗人沈德潜曾指出:“借古乐府写时事,始于曹公。”汉代崇赋而轻诗,以致诗歌创作日渐没落。而曹操继承了汉乐府诗“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以现实生活为写作素材,尤其是对重大政治事件的描写,都是重大突破,而其对建安文学形成慷慨悲凉的特质、对建安风骨的形成,都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是不仅定下了基调,也是开创者。不少建安诗人紧随曹操身后,创作了不少优秀诗作。建安文学上承西汉,下开盛唐,独领风骚数十年,并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璀璨的一页。

此外在语言风格上,曹操使四言诗再度大放光彩,是“于三百篇外,自开奇响”,而原本不登大雅之堂的五言诗,在曹操成功用其反映社会生活后,五言诗成为魏晋南北朝诗歌的基本形式。

历代文学家对曹操诗歌也多有评论,如南朝锺嵘《诗品》中评价“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宋熬陶孙《诗评》中言:“魏武帝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刘熙载《艺概》中道:“曹公诗,气雄力坚,足以笼罩一切。”

而千百年后,当我们再读曹操的“梗慨而多气”的诗作时,我们的心灵依然受到震荡。遥想当年,魏武风骨,当世无双。


天睛970


曹操的诗作“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我很喜欢。

初中的时候一见《观沧海》就为之震撼了,然后又学了他的《龟虽寿》,到了高中就是《短歌行》了。学了曹操的诗忽然感觉被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骗了,这样慷慨悲凉跌宕豪迈的诗,怎么可能出自小说里的那个曹操呢?这是多么宽广的胸襟才能孕育出的伟大诗作啊!

上大学,又读了《步出夏门行》组诗,进一步领略了曹操作为一个政治家积极豪迈的阔大胸怀。真算是佩服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了!

对于曹操的诗,我绝不仅仅是喜欢那么简单,简直就是崇拜!


襟亚


魏王曹操一生的成就很多。他是政治家和军事家,南征北战为魏国的崛起打下了基础。今天我们来看一下曹操在诗歌上的造诣。曹操善诗歌,诗歌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人生感想,诗歌慷慨悲凉,鲁迅曾评价他为“改造文学的祖师”。曹操写下的诗歌很多,但是最为有名的还是这两句诗。

现在的酒鬼一想喝酒,便会念叨: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句诗出自于曹操的《短歌行》,是曹操最为春风得意时写下的诗歌。

曹操结束官渡之战后,便亲自率领八十万大军南下攻打江东时,在船上临时起兴,写下的诗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以当歌,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时的曹操雄姿英发,意气飞扬,只待收付江东便可统一天下。

写这首诗不但表现了自己一统天下的志向,还表达了自己求贤若渴的心情。结果流传过程中杜康被译成了美酒,以致成了后代酒鬼的口头禅。每当他们想找借口喝酒的时候,就搬出曹操这句诗。只是连曹操都没想到自己的这句诗竟成了酒鬼们自嘲的金句吧。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曹操被周瑜诸葛亮一招借东风,大败而归,让他彻底失去了统一天下的机会。赤壁之战之后,曹操雄心被打击,又加上自己的年龄渐大,颇感力不从心,想到自己虽然平复了北方,但是南方的孙权,刘备却仍然割据一方,感慨有加,挥笔又写下了后来被广为传诵的《龟虽寿》 。

诗中写道: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比喻有志向的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后代之人常常引用这句诗来表达自己虽老仍不忘初心,从始而终。大词人辛弃疾在《卜算子》中就引用这句诗:叹息曹瞒老骥诗,伏枥如公者。

曹操原是宦官的后人,其父为大宦官的养子,出身低微。但他在复杂多变的政局中不但立足了根脚,还干出了一番事业。挟天子以令诸侯,杀死了吕布和袁术。又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十分天下,他一己之力占据了七成,可谓是一代枭雄。

这是广为人知的曹操军事政治的建树,而身为建安七子的曹操还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文赋,都说诗歌最能体现人的灵魂,曹操的诗歌里,有慨叹乱世人民生活艰辛,更多的是他变革现实一统天下的壮志,流传下的诗歌或多成为千古名篇。这是孙权和刘备所不能及的。





杏林人


历史上真实的曹操,和《三国演义》里的是不一样的。经过艺术加工的,带了太多的主管感情色彩,并非真实历史人物事实。

曹操是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朝天子刘协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亡人口、实行“租调制”,从而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出现转机。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获封魏公,建立魏公国,定都河北邺城,而后进爵魏王。去世后,其子曹丕称帝,追尊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曹操喜欢用诗歌、散文来抒发自己政治抱负,反映民生疾苦,是魏晋文学的代表人物,鲁迅赞之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擅长书法,唐朝张怀瓘《书断》将曹操的章草评为“妙品”。

他的诗作具有悲凉沉雄的独特艺术风格,他的诗特别能表现出他的个性,有政治领袖人物的宏大气魄,本色质朴大抒情浓郁,表现了他高远的志、坚定的信心、卓越的毅力和雄伟的气势,悲歌慷慨,气韵沉雄。如《短歌行》写得高远阔大,有君临天下之气度,与坚若磐石的信心和意志,能激发起读者积极向上的奋进精神。

曹操的诗词名言名句

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2、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3、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4、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5、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也。

6、宁教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

7、驾六龙,乘风而行。行四海,路下之八邦。历登高山临溪谷,乘云而行。

8、老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9、士死知己,怀此无忘

10、冉冉老将至,何时返故乡?

1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12、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13、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4、夫有其志必成其事。

15、神龟虽寿,猷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6、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