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是節日,是祭奠,所有成年人的眼裡,更是永不再來的青春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每到清明節,杜牧這首詩就會被頻頻提及。

童年時期眼中的清明節

小時候,眼中的清明節是快樂的。每年清明節家族會有2次大聚會,奶奶家、姥姥家各1次。平時各忙各的,親戚們也經常不見面,但在清明節前,長輩們會約定好日期,在奶奶家/姥姥家集合,去墳上為祖先燒紙,而做為孩子的我們,尤其是女孩子,不用同長輩去祭墳。所以,那天就成為了我和表兄妹/堂兄妹歡聚遊玩的日子。

清明,是節日,是祭奠,所有成年人的眼裡,更是永不再來的青春

少年時期眼中的清明節

上學後,知道了清明節也是農事節氣。清明是我國傳統的二十四節氣之一,時間在農曆三月。所謂“清明”就是清潔明淨之意。《歲時百問》載:“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

清明節氣的到來,氣溫會緩緩上升,雨水也會漸漸增多,天空清澈明朗,草木萌動發芽。

清明節是農事節氣,是備耕春種的時機,因而民間至今仍流傳的諺語“清明前後,種瓜點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

成年的清明節,教我學會盡孝

隨著年齡增長,已為人父母,經歷了親人離別。每年清明節,站在祖先和親人的墳前,才真正的知道自己從何而來,將向何處!

每個人都來自父母,父母來自祖父母,祖祖輩輩,總會有根,總歸有源。

雖然一代代的開枝散葉,可是儘管枝再繁,葉再茂,它扎向大地的根,只有一處。

那就是融入血脈中的眷念,也是我們的來處。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生者尋根,葉落歸根。人煙處,必有血脈傳承。

清明節是中國的盡孝節!“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清明,是節日,是祭奠,所有成年人的眼裡,更是永不再來的青春

今年的清明節,教我學會感恩

新冠肺炎席捲全球,當中國的英雄城市武漢按下暫停鍵,全國人民靜止在家時,卻有4萬多名醫護人員、9000萬黨員、廣大的解放軍指戰員、公安民警、疾控工作人員、社區工作人員、志願者按下了加速鍵,舉國上下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

我們國家,能從最高日增萬餘確診到如今本土疫情傳播已基本阻斷的局面,那是許許多多的“逆行者”與死神頑強戰鬥的結果。

感恩有你,最美逆行者!是你們的付出與堅守,扼住了命運的咽喉,讓我們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清明,是節日,是祭奠,所有成年人的眼裡,更是永不再來的青春

為表達全國各族人民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2020年的清明節,將舉行全國性哀悼。在此期間,全國和駐外使領館下半旗誌哀,全國停止公共娛樂活動。4月4日10時起,全國人民默哀3分鐘,汽車、火車、艦船鳴笛,防空警報鳴響。

清明節是中國的感恩節!“哪有什麼好,只是歲月靜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清明,是節日,是祭奠,所有成年人的眼裡,更是永不再來的青春

我想,清明節,也在教人學做人

清潔、清廉、清淨,無非一個清白;明事、明禮、明法,無非一個明白!

清白明白之人,自有清風拂面滌心,自有明月皎潔般的真善美。

紅塵滾滾、功名利祿,如果你過於執著、拿不起放不下,為權、為錢、為名、為情黯然神傷,不妨清明時分去掃墓。

那裡,自有另一種答案,讓你心如止水、超然物外!

清爽做人,清白做事,足矣!豈能事事如意,但求無愧於心!

不管是誰,多麼偉大,這世間終將忘記你的存在,“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

這樣一想,很多事自可淡然、豁然、悠然、樂然、坦然。

花開花落,雲捲雲舒。你是人子(女),你是人父(母),你是人夫(妻),你是華夏血脈,你是人類赤子。

清明,是節日,是祭奠,所有成年人的眼裡,更是永不再來的青春

清明節是中國人的重要日子,清明祭祖,彰顯的是一種血脈的傳承和責任。懂得了清明節,就懂得了人生!就懂得了做人!

來到這世間,你安身立命,擁有自己的角色,承擔相應的責任。

清明是責任、是盡孝,是感恩,是哀思、是心靜,是思接千載、神遊萬仞,是傳承、是教育。清明,更像一種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