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國民待遇背後,實質上就是對某種社會規則的破壞


超國民待遇背後,實質上就是對某種社會規則的破壞


最近發生了一系列與外籍人士相關的事件。

4月1日7時20分許,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嘉禾院區住院部一樓隔離病區,女護士汪某被一外籍新冠肺炎確診患者OKONKWONWOYE CHIKA PATRICK(男,47歲,尼日利亞籍)推倒在地毆打併咬傷臉部。經法醫檢查,護士汪某面部、脖頸處以及腰部都發現損傷,鑑定為輕微傷。

4月1日上午,3名外籍人員在嶗山區疾控中心進行核酸檢測採樣時,因為插隊與其他人員發生爭執。其中一名外國人甚至大叫,Chinese get out(中國人出去)。

4月2日,平安北京通報,一坦桑尼亞籍男子不配合社區疫情防控措施。

3月26日,在上海一小區門口,一名女子搬家,不顧及小區外來車輛禁止入內的規定,不聽從保安解釋,執意要求搬家車輛進入,同時反覆強調“我是外國人”。

3月20日,上海一位英國籍的女婿輾轉多國回到上海,卻不顧我國對入境人員進行隔離14天的規定,不聽勸解,堅決拒絕集中隔離。

3月13日,上海集中隔離點來了近20個德國人。這些德國人要求加床鋪,還有的人要求在隔離房裡加沙發;還有人要咖啡、麵包、果醬、浴巾、水杯,甚至還有的人要刀叉、紅酒、披薩、吃西餐的專用餐巾。甚至大晚上,他們要求喝礦泉水。

……

在諸如此類的消息中,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有種直覺,這些外國人大概誤以為,在中國,他們或者比普通中國人高人一等?

真不知道他們怎麼會有這樣的想法?

我們也許很難理解,在今天自由民主的當代社會,一個外國人進入了中國,竟然會有如此荒誕無稽的想法。

推測原因,大概有幾個方面。

第一,中國曾經在同等條件下給予外商直接投資高於本國國民投資的待遇,如中國對外資企業一直採取稅收優惠、投資優惠、外匯管理優惠等許多優惠政策。

第二,在正常交往中,華夏民族是一個熱情待客的民族,有著悠久歷史,自古就為文化禮儀之邦。

第三,在一些場合,我們曾經的某些執法,尤其是對外籍人士執法或執行規則,存在一些失之於寬、失之於軟的問題。

……

然後,外籍人士中,極少數素質低下的投機份子混入中國,大搖大擺享受特權,卻不尊重規則,甚至以為熱情是中國人軟弱好欺負。另一方面,某些人對待外籍人士一些過於熱情的招待,又助長了這種誤解,直叫人氣憤。

因此,久而久之,不少外籍人士大概就深深誤以為他們自己確實有了某種超國民待遇。比如在上述的某事件中。一旦他們的這種心理得不到滿足,就會滿口叫囂,“我是外國人。”

好在,我們看到,

毆打併咬傷護士的外籍人士,目前涉案嫌疑人正在警方監管下隔離治療,待其治療結束,警方將堅決依法嚴肅處理。其他幾名外籍人士也經過警方處理,要麼道歉要麼限期出境,這結果,似乎讓不少國人大大出了一口惡氣。

當然,對於外籍人士過於友好,尤其是青島那三名插隊的外國人,根據他們與工作人員的聊天記錄,他們原是嶗山區工作人員“請”來的,並且承諾他們可以不用排隊,優先檢測。那麼這就是另一個問題了,至少公務人員依法依規履職能力需要極大提升。

畢竟,我們都堅信,這已經不再是一個有一些人會天然凌駕於另一些人之上的社會了,

這也早已經不是積弱積貧的舊社會了,不要幻想再超國民待遇,

超國民待遇背後,實質上就是對某種社會規則的破壞。

一個正常的人,誰都不能凌駕於社會規則之上,

今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視同仁。

我相信,伴隨類似這些事件的發酵和大範圍內討論,一個最直接的意義就是,給了很多機構單位處理類似外籍友人關係時很好的一個示範,也給了世界上那些還幻想到今天的中國來找超國民待遇的外籍人士一個警告,

即,無論我們對待外籍人士多麼友好,但這種友好一定是在規則之下,是遵紀守法的,絕不會為了對所謂的外籍人士過於友好而壞了規矩。

簡而言之,就是,我們會盡我所能幫你,但是不能壞了規矩。

因為,壞了規矩,實際上才是真正的違背了待客之道,也絕不會長久。不僅不會讓對方從心底真的尊重,還會令無數國人戳著脊樑骨痛罵,非常得不償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