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說杜牧,懷才不遇而又樂觀開朗,風流卻痴情的矛盾人生

今年的寒假著實長了一些,眨眼又到清明時節,遍野已鋪上黃綠的新毯,枝條也抽出嫩黃的新芽。江南即將迎來梅雨季節,不由得提起每年都會想的起的詩。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時節說杜牧,懷才不遇而又樂觀開朗,風流卻痴情的矛盾人生

清明時節雨紛紛

眾多描寫清明時節的詩句,偏愛這一首。出自唐代著名詩人杜牧的《清明》,已成為耳熟能詳的經典,連小朋友都能夠熟讀背誦。每當讀杜牧的詩總有一種清新淡雅卻觸動心靈的感覺。不像李白那樣幽怨訴情,也不像杜甫那樣憂國憂民。杜牧的詩讀來總有些輕描淡寫,輕鬆愉快的,卻又暗藏情愫的信手捏來之感。

清明時節說杜牧,懷才不遇而又樂觀開朗,風流卻痴情的矛盾人生

牧童遙指杏花村

然而縱觀杜牧的人生,卻也像其它多數偉大詩人一樣,總是懷才不遇的,詩句暗藏的感情也是憂鬱苦悶的,但是突然間他又能夠豁然開朗,樂觀起來。杜牧的一生是風流倜儻的,官場不得意之間,寄情於青樓,眠花宿柳無數,卻也有痴情的一面,苦等湖州少女十四年,終歸煙消雲散。後面就從他的生活經歷以及詩句中,窺讀一下杜牧矛盾的人生。

懷才不遇的杜牧

杜牧,出生於晚唐,排行十三,故也稱杜十三,這名號雖為當時的習慣叫法,但卻頗有些快意江湖的俠氣。祖父杜佑曾出任宰相,也算是名門之後,所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年少有才。二十歲就寫下了大名鼎鼎的《阿房宮賦》,二十六歲進士及第。

清明時節說杜牧,懷才不遇而又樂觀開朗,風流卻痴情的矛盾人生

年少有才

前半生順風順水,後面情形卻急轉直下,會昌二年,被宰相李德裕排擠,外放貶謫黃州。直到暮年,四十五歲時,才又得到宰相周墀幫助,入京為官。僅僅一年多,因為京官俸祿低,不能滿足杜牧大手大腳花錢習慣,自請外放到了湖州,當然也是為了去尋他曾痴情的少女。

然而,再到湖州,已物是人非,一年後又輾轉回到京都整修了祖上的樊川別墅,閒暇時會會親友,宣宗大中六年冬病,四十九歲的樊川居士病重去世。

感傷而又樂觀的杜牧

詩人都是敏感的,很多詩人看似寫景卻是在抒情,這也是常用的手法,比如杜牧的《江南春》。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清明時節說杜牧,懷才不遇而又樂觀開朗,風流卻痴情的矛盾人生

多少樓臺煙雨中

全詩四句全是在寫景,但是前兩句與後兩句的轉折,巧妙地凸顯出了作者對新景的憧憬和對舊事的感傷。單獨看前兩句作者是在描繪秀美的山水村莊景色,是樂觀開朗的,後兩句卻敏感地想起了前朝的盛景如今不在,讓人感懷。

杜牧的詩裡,總是感傷和開朗交織並存著,轉折手法的運用,似乎在逃避著自己的情緒。比如說上前面的《清明》。清明節是傳統的掃墓祭祀的節日,本來祭掃是寒食節的傳統。晉文公重耳為太子時,在山中迷路,幾近餓死,介子推割股啖君救活了重耳,後來晉文公即位,介子推卻帶母親隱居,晉文公為報恩,大火燒山想逼介子推出山,卻不小心燒死了母子倆。

清明時節說杜牧,懷才不遇而又樂觀開朗,風流卻痴情的矛盾人生

晉文公劇照

晉文公十分後悔,就把這一天定的了寒食節,作為天下第一大祭日,寒食節與清明節前後僅差一天,傳到唐代就與清明節合併,於是清明節就有了祭掃的習俗。

再說回杜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先點明瞭清明這個祭掃的幾日,再加上了雨紛紛的渲染,急速的把氣氛帶入了憂鬱和感傷,接下來,路上的行人也是懷念亡故的親人,前往祭掃欲斷魂。本來前兩句奠定了一個悲涼的意境,然而轉折又來了,隨之而來的便是樂觀。

清明時節說杜牧,懷才不遇而又樂觀開朗,風流卻痴情的矛盾人生

牧童遙指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突然畫風一轉,作者掩藏了之前的悲涼情緒,開始找酒喝,酒是杜牧的一大愛好,他的很多詩句都會出現酒,上面的《江南春》裡也有“水村山郭酒旗風”。而且還有騎牛的牧童和滿眼的杏花,變成一副活潑雀躍的景象。

杜牧就是這樣輕描淡寫地表達著自己的感情,卻又半遮半掩地收斂著自己的情緒,看起承轉合,似收放自如,地也掩蓋不住內心的矛盾與糾結。

風流卻痴情的杜牧

其實不僅杜牧的詩中的情緒表露著矛盾與糾結,他的感情生活也是糾結與擰巴的,看似風流卻又痴情。前面說過杜牧每二次外放是到湖州做官,其實早在此之前,他就曾經到過湖州。杜牧在宣州做官的時候,聽說不遠的湖州美女如雲,便約了友人過去遊玩。

杜牧雖然懷才不遇,卻也是大名鼎鼎,湖州刺史崔君素接待了他,並且也投其所好,帶杜牧逛遍了各大妓館,召湖州所有的名妓前來拜會。見多識廣的杜牧雖然是樂得其中,卻也沒挑得特別稱心如意的紅顏。崔君素也是真的寵他,又為他在江邊舉行了一次競渡的娛樂活動,讓全湖州的人都來,無異於一場全城的民間選美了。

清明時節說杜牧,懷才不遇而又樂觀開朗,風流卻痴情的矛盾人生

眠花宿柳

杜牧盪舟而行,順流而下,在兩岸的人群中特色美人,直至傍晚看到一位老女人手牽著一個十幾歲的少女,杜牧看了驚為天人。激動萬分,停舟靠岸,上岸攀談。然而母女兩面露難色,原來女孩年齡尚小,杜牧也不能強人所難。杜牧仍舊不放棄,約定好十年之期,定來相會。

然而懷才不遇的杜牧一直消沉,沒有機會再臨湖州,直到好友周墀出任宰相後,他才幾經活動,外放到湖州任刺史。再到湖州已經過了十四年,十年之約已過,當年的少女也早已嫁人,成為人婦,杜牧也已經到了暮年,作詩《嘆花 / 悵詩》感慨,祭奠自己的痴情,一年後回了京都。

清明時節說杜牧,懷才不遇而又樂觀開朗,風流卻痴情的矛盾人生

不須惆悵怨芳時

自是尋春去校遲,不須惆悵怨芳時。

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

總之,杜牧出生是高貴的,仕途是懷才不遇的,詩詞是感傷卻樂觀的,感情是風流又痴情的,整個人生卻又是矛盾擰巴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