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諸葛亮北伐時期的蜀漢國力加強三倍的話,能不能北伐成功?

orsunny


即使增加三倍其北伐也不能成功,因為一是天下大勢不在蜀國,什麼是天下大勢?就是百姓經歷了長時間動盪不安,渴望和平安寧的生活,而魏國的政策恰恰符合百姓願望,必然受到百姓歡迎和擁護,天時地利人和均在魏國;二是蜀國在諸葛亮主政期間沒有注重協調荊州和益州官僚集團的矛盾,沒有真正獲得益州當地士紳真心擁戴,派系紛爭極大削弱了國力;三是諸葛亮沒有注重人才的培養和鍛鍊,包括軍事、行政、城市治理乃至民間文化教育方面的人才,人才隊伍青黃不接,後繼無力;四是整個國家一直處於高度戒備臨戰狀態,人民和社會各階層沒有很好的休養生息,表面上強大,實際毫無底蘊,處於崩潰邊緣。


楚天男


《三國志》中記載:然亮才,於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而所與對敵,或值人傑,加眾寡不侔,攻守異體,故雖連年動眾,未能有克。

意思是說諸葛亮的才華,擅長治軍,差在奇謀;民政才華又勝過軍事才華。加上他的對手又是人中豪傑,加上他寡不敵眾,又加上是主動進攻,所以雖然連年用兵,卻沒能成功。

諸葛亮北伐時期蜀國將領青黃不接,五虎將除了趙雲之外,皆已死亡,趙雲年紀也不小了,說小老頭也不為過。

而反觀曹氏集團老一輩將領死後,又冒出司馬昭曹休等後起之秀。

諸葛亮北伐呢,有兩個難度:一方面要一州之力抗九州之力,另一方面是,要出蜀道。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在防守時不錯,是蜀漢的天然屏障。曹操自己回憶漢中之戰,都說那是五百里石頭監獄,噩夢啊!打進來難,打出去也

所以諸葛亮北伐,是在試圖完成一個歷史上沒人完成的偉業。

三倍兵力可能會有局部勝利影響不了大局


nash越越


蜀漢(221年5月15日[1]—263年),三國之一。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漢”,簡稱“蜀”,亦稱“劉蜀”、“季漢”。蜀漢王朝疆域所及,北至武都、漢中,東抵巫峽,南包雲、貴,西達緬甸東部。佔有今雲南全省,四川、貴州二省的大部,陝西,甘肅南部、廣西西北部及緬甸東北部、越南西北部。263年為魏所滅。共歷二帝,四十三年。

蜀國共有22郡,僅有益州一個洲,人口約110萬,國土面積約107萬平方公里。

魏國立國後,共有87郡及十二州,人口將近500萬,國土面積約291平方公里。

拋開顯學的軍事將領材能,軍隊人員的戰鬥力,裝備對戰鬥力的加成等等因素,單以國力(人口,土地面積,經濟)紙面數據來看,蜀國擴大加成三倍實力也不能贏。因為做為進攻方,隨著戰爭的勝利補給線會越來越遠,最要命的是蜀漢的運輸線路太難走了,歷史上魏國在兵力不佔優的時候也是通過防守消耗,一次次的讓蜀國自然失敗的!


天下城城天下


北伐失敗我總結了幾點最主要的原因:

一是國力,劉備死前在與吳國的交戰中把諸葛亮積攢的家底都打光了,丞相費心費力平定了南蠻,儲備了北伐的物資,但這個過程中曹魏卻是憑藉自己廣闊的北方領土,大力發展農業國力日漸昌盛。

二是,蜀國北伐路途遙遠,且蜀道難行運送糧草困難,沒有軍糧補給,諸葛亮只能退軍。

三是蜀國在關羽、張飛等人死後,人才不濟。諸葛亮提拔的馬謖失守街亭,搭檔李嚴在後方攛掇後主劉禪讓他退兵。

本來北伐已經步履維艱,身邊沒有能幫忙的,還盡是些拖後腿的人,最後諸葛亮心力交瘁死於五丈原,接任的姜維也沒能力挽狂瀾,北伐以失敗告終。

當然如果蜀國國力增強三倍的話,其結果也很難預測。我們知道,歷史不容假設。你可以認為能取勝,也可認為不能取勝。只是誰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而已。



小皮說歷史


強弩之末而已!人口不如,領地不如,軍隊不如,小規模的戰鬥蜀軍都是殺敵1000自損800!要知道,領地大,人口多,人才就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