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山神与寒食节之四:火烧绵山封山神


【原创】山神与寒食节之四:火烧绵山封山神

晋重耳在秦王的帮助下,逃亡十九年后终于登上了宝座。新王奚齐被晋卿里克所杀,骊姬遂死。

重耳登基以后,也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晋文公。他重用孤偃、赵衰等人,协力修明朝政,整饰法纪,增强战备,犒赏功臣,自然不在话下。

介子推回家,见到了白发苍苍的母亲。母子重逢,悲喜交加,阔别十九年的话语,自不必细说。过了些日子,晋文公(即重耳)犒赏功臣的榜文已经贴出,风声传到老娘耳内。老娘对介子推说:“儿啊,人家粮田百顷,新宅新院,你跟晋文公十多年,刮肉奉君,有功有劳,何不去打点上一官半职,咱娘儿俩也好好过几天清闲日子,何必再泥里来,水里去呢!”介子推便说:“侍君能治其身,侍母能接其力。晋文公执掌天下,乃天命注定,非儿子一块股肉所成也!还是任其自然,不去为好。”母亲听儿子说的有理,点头便说:“尘世上有烈子,便有烈母,依我儿便是。”

再说介子推同村有个豆腐客,名叫谢张的人,到京城做豆腐生意,发现城门墙上的犒赏功臣的榜文里没有介子推的名字,气愤得不得了,遂产生了抱打不平的念头。他当即写了一纸黑告,笔云:“有龙皎皎,悲失其所;众蛇从之,周游天下。龙饥乏食,一蛇割股;龙返深渊,重安坏土。众蛇入穴,各有宁寓;一蛇无穴,浩于终野。嗟乎!”偷偷地贴在榜文旁边,被护榜人发现,揭将下来,送给了晋文公。

晋文公看了,深知给介子推漏封爵禄,实觉惭愧,急忙派人请介子推入朝。但介子推早已料到会有此事,已把母亲背进绵山隐居起来。请的人打探得清楚,回来将此事如实上奏给了晋文公。

【原创】山神与寒食节之四:火烧绵山封山神

晋文公闻讯大喜,但请不回介子推,着实犯愁。旁边丞相赵衰奏道:“臣有一计,能使介子推自己走出山来。”晋文公忙问:“爱卿有何良策?”赵衰道:“介子推是个孝子。依我之见,绵山脚下,燃起一把火,介子推一见,自然会将母亲背出山林。”晋文公认为有理,便派人火焚绵山。没料到放火的人没听清楚,在山林四周一齐点起火来。介子推无路可逃,只好用自己的身体,替母亲遮火。水火无情,竟将母子二人活活烧死在山林中的一棵柳树底下,连柳树也烧了个黑桩桩子。

大火熊熊,连烧三日,烟散火熄。晋文公悲恸欲绝,点起人马,亲自满山遍野寻找介子推母子的踪迹。找了好几天,才在烧焦了的一棵大柳树茬茬下,从灰堆里刨出了一只玉镯和介子推母子二人的骨骸。晋文公脱下了他的龙衣蟒袍,动情地痛哭了一场,然后,金顶玉葬了。当此之时,晋文公斋戒沐浴,设起香案,敕封介子推为山神爷。

火焚绵山,正是清明前一天之时。后来,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下令每年全国百姓不动烟火,冷食三日。如发现谁家冒烟火,定斩不饶。国人无不遵从,形成习俗。

介子推忠君孝母,世人敬仰。仇池一带的敬山神和寒食节的习俗,跟着也就产生了,一直流传到现在。

另外,五月五日门头插柳枝,也是为了纪念介子推而产生的。因介子推母子俩烧死在柳树下,又因五月五日是介子推的生日,除门头插柳以外,家家烧钱化纸,点(燃)高山的习俗也伴随着有了。

当然,端午节的习俗是多元化的,复合成分甚多。在此,就不一一细说了!

【原创】山神与寒食节之四:火烧绵山封山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