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中国古代的食人记录,人肉竟比狗肉更便宜,看完让人心酸无奈

寒食节的由来想必大家都知道: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

这些中国古代的食人记录,人肉竟比狗肉更便宜,看完让人心酸无奈

白居易的诗歌中“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一句,描写当时贫苦百姓的真实写照!

唐僖宗中和三年,黄巢与秦宗权联军攻打陈州。史书上记载,当时“贼围陈郡三百日,关东仍岁无耕稼,人饿倚墙壁间,贼浮人而食,日杀数千。贼有舂磨砦,为巨碓数百,生纳人于臼碎之,合骨而食”。

这些中国古代的食人记录,人肉竟比狗肉更便宜,看完让人心酸无奈

可见黄巢起义吃人的方法有多残忍。每天要杀死数千人,而且还要将这些人活生生地磨碎,连着骨头和肉一起咽到肚子里。

《旧五代史》记载,五代十国时期,割据军阀刘守光围攻沧州的时候,“城中大饥,人相篡啖,析骸而爨,丸土而食,转死骨立者十之六七”。

城中饥荒,人们相互食用,到处都是白骨,当然,这些都是因为过分饥饿的无奈之举,但是也有人刻意为之。例如,东晋十六国之时,前秦苻登领兵征战时,他把杀死的敌人叫做“熟食”,让自己的士兵吃这些敌人的肉,他还宣称:“你们早上杀敌,晚上就有肉吃,还怕挨饿吗,只有吃掉这些死人的肉,将来才能更加勇猛地战斗。”

隋末唐初,自称迦楼罗王的朱粲率领二十万部众在汉水、淮河附近杀伤抢夺。每攻破一个城池,便将全部的物资拿尽,如果有拿不完的就毁掉。而如果看到没有什么可以抢的,他就将妇女、儿童作为粮食,让士兵烹饪。他还说:“食之美者,宁过于人肉乎!但令他国有人,我何所虑。”

这些中国古代的食人记录,人肉竟比狗肉更便宜,看完让人心酸无奈

宋朝人庄绰在《鸡肋编》里写道:“自靖康丙午岁(1126年),金狄乱华,六七年间,山东、京西、淮南等路,荆榛千里,斗米至数十千,且不可得……人肉之价,贱于犬豕,肥壮者一枚不过十五千,全躯暴以为腊。登州范温率忠义之人,绍兴癸丑岁泛海到钱塘,有持至行在犹食者。老瘦男子谓之饶把火,妇人少艾者名之下羮羊,小儿呼为和骨烂,又通目为两脚羊。”

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到,不但把人肉的各种价格和不同年龄的人肉有着不同的名称都写了出来,还将人称之为“两脚羊”,意思是人不过就是两只脚的羊。可见,吃人再那个时代并不是罕见的事情!

纪晓岚说:“宁为太平犬,莫为乱世人。”这话说得很有道理啊!可见生活在当今时代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