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中國古代的食人記錄,人肉竟比狗肉更便宜,看完讓人心酸無奈

寒食節的由來想必大家都知道: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為躲避禍亂而流亡他國長達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終追隨左右、不離不棄;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勵精圖治,成為一代名君”晉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祿,與母親歸隱綿山,晉文公為了迫其出山相見而下令放火燒山,介子推堅決不出山、最終被火焚而死。晉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將其葬於綿山,修祠立廟,並下令在介子推死難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

這些中國古代的食人記錄,人肉竟比狗肉更便宜,看完讓人心酸無奈

白居易的詩歌中“是歲江南旱,衢州人食人”一句,描寫當時貧苦百姓的真實寫照!

唐僖宗中和三年,黃巢與秦宗權聯軍攻打陳州。史書上記載,當時“賊圍陳郡三百日,關東仍歲無耕稼,人餓倚牆壁間,賊浮人而食,日殺數千。賊有舂磨砦,為巨碓數百,生納人於臼碎之,合骨而食”。

這些中國古代的食人記錄,人肉竟比狗肉更便宜,看完讓人心酸無奈

可見黃巢起義吃人的方法有多殘忍。每天要殺死數千人,而且還要將這些人活生生地磨碎,連著骨頭和肉一起嚥到肚子裡。

《舊五代史》記載,五代十國時期,割據軍閥劉守光圍攻滄州的時候,“城中大飢,人相篡啖,析骸而爨,丸土而食,轉死骨立者十之六七”。

城中饑荒,人們相互食用,到處都是白骨,當然,這些都是因為過分飢餓的無奈之舉,但是也有人刻意為之。例如,東晉十六國之時,前秦苻登領兵征戰時,他把殺死的敵人叫做“熟食”,讓自己的士兵吃這些敵人的肉,他還宣稱:“你們早上殺敵,晚上就有肉吃,還怕捱餓嗎,只有吃掉這些死人的肉,將來才能更加勇猛地戰鬥。”

隋末唐初,自稱迦樓羅王的朱粲率領二十萬部眾在漢水、淮河附近殺傷搶奪。每攻破一個城池,便將全部的物資拿盡,如果有拿不完的就毀掉。而如果看到沒有什麼可以搶的,他就將婦女、兒童作為糧食,讓士兵烹飪。他還說:“食之美者,寧過於人肉乎!但令他國有人,我何所慮。”

這些中國古代的食人記錄,人肉竟比狗肉更便宜,看完讓人心酸無奈

宋朝人莊綽在《雞肋編》裡寫道:“自靖康丙午歲(1126年),金狄亂華,六七年間,山東、京西、淮南等路,荊榛千里,鬥米至數十千,且不可得……人肉之價,賤於犬豕,肥壯者一枚不過十五千,全軀暴以為臘。登州範溫率忠義之人,紹興癸丑歲泛海到錢塘,有持至行在猶食者。老瘦男子謂之饒把火,婦人少艾者名之下羮羊,小兒呼為和骨爛,又通目為兩腳羊。”

從這段文字中可以看到,不但把人肉的各種價格和不同年齡的人肉有著不同的名稱都寫了出來,還將人稱之為“兩腳羊”,意思是人不過就是兩隻腳的羊。可見,吃人再那個時代並不是罕見的事情!

紀曉嵐說:“寧為太平犬,莫為亂世人。”這話說得很有道理啊!可見生活在當今時代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