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国很多地方清明节要插柳枝?


为什么我国很多地方清明节要插柳枝?


同学们,在你的家乡,清明节都有什么习俗呢?在清明节这天,除了扫墓,诸葛先生还会在屋檐下插上柳条,诸葛先生说这也是清明节的一种习俗,你知道这个习俗有什么说法吗?哈,就让八斗来解释一下吧。

这个习俗还要从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讲起。晋文公又叫重(chóng)耳,在成为国君之前,是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公子。重耳年轻时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他受尽了苦难屈辱,身边的臣子们也陆陆续续地离开了他,各奔前程去了。在留下的几个人中,有一个叫介子推的人对重耳非常忠诚。有一次,重耳在流亡的途中饿昏了。介子推为了救活重耳,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烤熟了给重耳吃。经历了十九年艰难的流亡生涯后,重耳回到晋国成为了国君,也就是后来的晋文公。

重耳执政后,开始大加封赏这些年对他忠心耿耿的臣子,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他唯独忘记了曾经割肉救他的介子推。在别人的提醒下,晋文公猛然想起了当年介子推救过自己的命,于是马上派人去找介子推,但是请了几次,介子推都没有来。于是,晋文公亲自来到了介子推家里,可是却发现介子推的家房门紧锁,空无一人。原来啊,介子推得知晋文公要来,连夜带着自己年迈的母亲躲进了当地的绵山中。

于是,晋文公派兵搜山,却始终没有找到介子推和他的母亲。这时,有人给晋文公出了一个主意——放火烧山。在山的三面放火,留下一面,介子推为了逃命一定会从没有放火的一面出来。于是,晋文公便下令在绵山上放火,想逼出介子推。可是谁知,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也不见介子推的身影。人们等大火熄灭才发现,介子推母子二人抱在一棵被大树,已经被烧死了。晋文公见状,失声痛哭,只好把介之推和他的老母安葬在这棵柳树之下,还下令将放火的那天定为“寒食节”,全国上下不能生火做饭,只能吃寒食,用来纪念介子推。

第二年,晋文公带着群臣来到介子推的坟前祭奠。当众人走到介子推的坟前时惊奇地发现那棵被烧死的老柳树竟然复活了。柳条随风飘舞,生机盎然。晋文公望着复活的柳树,仿佛看到了生前的介子推。于是他走到树前,摘下了一条柳枝,编成一个圈戴在头上,以此表达对介子推的怀念。

后来,在清明节吃寒食、插柳枝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了下来啦,介子推的忠心也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

同学们,你们家乡在清明节这天,还有什么习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