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油價暴跌!中海油跨界深海漁業,打破挪威壟斷更守衛海域邊疆

近日,三桶油紛紛發佈了2019年業績公告。共和國三大長子們2019年共賺了1643億元,平均每天淨賺4.5億,而這其中,中海油盈利居然輕鬆超過老大哥中石油和中石化,2019年淨賺610億元,同比增長15.89%,中石油中石化的淨利則同比下滑了13.9%和 8.7%。

不過就在三桶油發佈業績的同時,全球正在遭遇新一輪石油戰爭,同時疊加疫情衝擊能源需求,國際油價接連出現暴跌。

3月30日,NYMEX原油和ICE布油大跌,NYMEX原油價格盤中一度跌破20美元/桶。截至收盤,NYMEX原油大跌5.72%報20.28美元/桶,創最近18年來新低;ICE布油跌5.72%報26.45美元/桶,創下最近17年來新低。

國際油價暴跌!中海油跨界深海漁業,打破挪威壟斷更守衛海域邊疆

面對全球需求低迷、低油價等因素的衝擊,如何實現2020年的業績增長成為“三桶油”當下最需要考量的問題。

當然,從目前來看,為應對油價崩盤不利局面,三桶油紛紛表態2020年將會壓減資本性支出以及油氣產量目標。

不過,除了準備過緊日子外,跨界轉型才是資本雄厚實力強勁的三大油的重頭戲。

前段時間,中石化跨界在加油站上線“無接觸生鮮零售”業務刷爆網絡,而同時中石化還在跨界賣咖啡、賣肯德基炸雞漢堡甚至賣口罩,每一次跨界似乎都風生水起。

國際油價暴跌!中海油跨界深海漁業,打破挪威壟斷更守衛海域邊疆

而同門兄弟中海油自然不甘落後,油氣生意不好做了,但每天跟深海上油氣平臺打交道,我最熟悉大海啊。

於是乎,中海油正式跨界搞起了深海漁業,一出手便是奔著打破挪威壟斷而去,更要助力守衛海域邊疆。

1、玩膩了海上油氣平臺,跨界玩海底深海漁場

3月22日,中海油旗下的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首次涉足的深海漁業項目—“馬尾海峽I號漁場安裝項目”在浙江舟山順利完成裝船作業。

國際油價暴跌!中海油跨界深海漁業,打破挪威壟斷更守衛海域邊疆

該漁場重達9432噸,直徑140米,相當於2個標準足球場大。

這是為應對國際油價低迷海油工程推出的降本增效重要舉措,“海峽I號”漁場為一無人值守單柱半潛式深海漁業養殖裝備,用於高附加值魚類養殖,深海養殖最主要的魚類應該是三文魚。

海油工程是中海油旗下的上市公司,是中國唯一集海洋石油、天然氣開發工程設計、陸地製造和海上安裝、調試、維修以及液化天然氣、煉化工程為一體的大型工程總承包公司,也是遠東及東南亞地區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海洋油氣工程EPCI(設計、採辦、建造、安裝)總承包之一。擁有3萬噸級超大型海洋平臺的設計、建造、安裝以及300米水深水下檢測與維修、海底管道修復、海上廢舊平臺拆除等一系列核心技術。

國際油價暴跌!中海油跨界深海漁業,打破挪威壟斷更守衛海域邊疆

海油工程平時玩的都是數萬噸的海上鑽井平臺,這玩意可是國之重器,單個鑽井平臺造價輕鬆突破50億。

平時玩慣數萬噸鑽井平臺的海油工程,玩起不到萬噸的深海漁場裝備自是小兒科,海油工程利用半潛式自航工程船“海洋石油278”,僅用3個多小時順利就將漁場裝船。

國際油價暴跌!中海油跨界深海漁業,打破挪威壟斷更守衛海域邊疆

中海油此次跨界深海漁業,可不單純是因為自身最熟悉深海,而是由於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但中國在深海養殖裝備技術以及深海漁場規模方面均處於全球落後地位。

資本雄厚、技術紮實的巨頭中海油此次跨界而來,瞄準的便是打破北歐挪威的壟斷地位。

2、深海養殖,挪威傲視全球,也需向中國低頭

深海養殖一般指在遠離大陸架且水深大於200 m以上深海水域,養殖高附加值的目標魚種,最著名的當屬三文魚了。

國際油價暴跌!中海油跨界深海漁業,打破挪威壟斷更守衛海域邊疆

全球最大的出口來源是眾所周知的挪威了。

國際油價暴跌!中海油跨界深海漁業,打破挪威壟斷更守衛海域邊疆

挪威大西洋鮭魚(三文魚)深海養殖是世界上最大的離岸海水鮭魚養殖基地,每年產量高達130萬噸,而全球的產量才200多萬噸,挪威一家就佔據了超過60%市場份額。

不僅是養殖規模全球第一,挪威的大型深水網箱養殖業是世界上最先進、最典型的,其深水網箱養殖從無到有,進而在世界上佔據領先地位的過程並不長,發展十分迅速,並已在全世界相應海域國家申請專利,幾乎壟斷了深水網箱式養殖平臺的設計技術及運營市場。

由於早已被中國人奉為神壇,各種高檔宴請自助餐需求旺盛, 2015年至2018年中國是新鮮三文魚增速第二大的進口市場,僅次於美國,每年進口量均超過20萬噸。

不過,挪威三文魚儘管全球聞名,但挪威卻並非是中國進口三文魚的最大進口來源,甚至有些年份基本沒有進口。

當然,主要原因都是挪威前些年不安生,淨整么蛾子。

中挪自貿協定談判2008年9月18日在奧斯陸啟動,原本計劃在2010年就簽署,結果因為挪威作妖,雙方進入長達六年的冰封期。

雙方關係惡化後,挪威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中國不但停止了與挪威的自貿協定談判,而且對挪威那聞名於世的三文魚出口業進行了制裁。挪威對中國出口的三文魚數量大幅下跌,從940噸暴跌到241噸。

面對逐漸失去的亞洲最大的三文魚市場,挪威一些公司打起了歪心思,將三文魚出口到越南,然後由越南走私到中國。

挪威損失慘重,最慘的要屬挪威駐華大使,連續十年沒有回過國。

2007年來到中國,2010年前,兩國關係發展密切,自貿協定談判有序進行,工作太忙沒能回國,而2010年後,兩國關係惡化,就不敢回去了,挪威政府怕大使回國後再回來會被拒籤,索性乾脆讓大使一直在中國幹著,一不小心就幹了十年,在中國生的小孩都要上小學了。

直到挪威新上任的首相意識到挪威不可能離開中國這樣的貿易伙伴,儘管雙方自貿協定擱置,但中國仍是挪威在亞洲最大的貿易伙伴,也是挪威第三大進口來源國。不與中國正常貿易來往,對挪威的損失太大。

於是乎,六年後,挪威終於意識到錯誤,不得不低頭找中國了。

2016年12月19日,中挪發表聯合聲明,兩國關係恢復正常化。

隨著中挪兩國關係正常化,最受益的當然還是挪威三文魚產業。

據《今日挪威》報道,2018年1月,挪威三文魚對華出口量達1700噸,是去年全年的8倍,這歸功於中挪2017年簽署的關於三文魚出口的協議。

3、中國發展深海養殖,不為口舌之慾而是帝國戰略!

近些年,中國政府陸續出臺一系列政策,大力支持深海養殖,研究製造高端深海養殖裝備更是寫入了《中國製造2025》。

由於中國強大的製造能力和技術實力,中國已完全具備製造深海漁場裝備的能力和配套產業鏈。

更厲害的是,中國還把國產智能漁場賣給了全球養殖技術最牛的挪威。

國際油價暴跌!中海油跨界深海漁業,打破挪威壟斷更守衛海域邊疆

2017年6月3日,由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下簡稱“中船重工”)旗下武船集團總承包的挪威海上漁場項目——“挪威海上漁場養魚平臺”,在位於青島黃島區的武船集團北船海工公司順利交付。

2018年5月4日,中國首座深海漁場——深藍1號,在山東青島建成交付,即將啟程運往黃海水域。

不過,千萬不要小看中國大力發展深海養殖平臺的戰略,可絕不僅僅只是解決口腹之慾的事,更是維護領海主權的帝國戰略!

構建深海大型養殖平臺,既可以避免與這些國家的外交摩擦,又可以對我國領海海域實施“屯魚戍邊”,在維護領海主權和避免擦槍走火找到平衡點。

這些年,中國海域都不太平,尤其是南海。

儘管我們有自己的海軍、2013年更是建立了中國海警局開展海上維權執法,但在一些具有爭議的海域仍然沒有直接採取強硬措施,很多時候不得不動用一些民用漁船去爭議現場抵抗。

國際油價暴跌!中海油跨界深海漁業,打破挪威壟斷更守衛海域邊疆

“深藍1號”的投用將終結中國漁業養殖“望洋興嘆”局面,將漁業養殖區域向外推進了130海里,對維護中國海洋權益、拓展深遠海養殖產業發展空間具有里程碑式意義。並在全球範圍內開創溫暖海域養殖三文魚的先河。

2019年12 月 4 日在上海召開的第 20 屆中國國際海事會展上獲悉,我國將建 300 個“海上移動牧場”。

這些海上移動牧場不僅僅只是養魚,更重要的是移動的海域堡壘,幫助守衛祖國海域邊疆。

如今隨著中海油這種資產近萬億、盈利600多億、深海技術世界一流的巨頭入局,國內深海養殖產業如虎添翼,在打破挪威壟斷的同時,更能助力守衛好祖國海域邊疆!

巨頭入局,總要有些不一樣的浪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