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上,漢獻帝是否情願禪讓帝位?

勞倫斯602


我認為是不情願的,劉協還是一位有氣節的皇帝。但當曹丕實施九品官人法的時候士人集團就都支持曹魏了,劉協也沒辦法


襄江蒲葦


如果漢獻帝生前寫一部《劉協日記》的話,裡面肯定對禪位一肚子不情願和腹誹。

一、禪位,丟掉的不僅僅是皇位,更是祖宗的江山、尊嚴和輝煌

沒有人原因做亡國之君的,別說愧對列祖列宗,就是面對後人,他也被釘在了恥辱柱上,遭受後人的指責、批評甚至是嘲笑。

所以漢獻帝如果生前寫日記,日記中一定會大罵曹丕亂臣賊子,大罵那些勸其禪位的官員奸佞不忠。

只是正常人誰會把心理話寫在日記中?留著發表嗎?

漢獻帝要真寫日記,那是給人留下口實?這些日記要是被發現,他可能早被秘密處死了。

二、正史的記載是一種美化

《三國志》記載,漢獻帝曾幾次下詔表示要禪位,如

漢帝詔曰:“朕在位三十有二載,遭天下蕩覆,幸賴祖宗之靈,危而復存。然仰瞻天文,俯察民心,炎精之數既終,行運在乎曹氏。是以前王既樹神武之績,今王又光曜明德以應其期,是歷數昭明,信可知矣。夫大道之行,天下為公,選賢與能,故唐堯不私於厥子,而名播於無窮。朕羨而慕焉,今其追踵堯典,禪位於魏王。”

我們都知道,後世所謂的禪讓都是打著古代旗號進行的一場表演秀。

皇帝主動提出禪讓是必須有的程序,不然就變成逼迫了,接下來篡位者表示一番推辭,如此幾次後,才接受。

這些功夫當然都要作出。

那些皇帝無一不是迫於無奈,不得不進行禪讓。

曹丕升壇禮畢,代漢自立後,曾顧謂群臣曰:“舜、禹之事,吾知之矣。”

他知道了什麼?當然直到禪讓的真諦了。

古代有史官,但是史官不可能看到皇帝的內心活動的。要想了解漢獻帝的內心想法,除非漢獻帝留下一部《劉協日記》,但是問題是在波雲詭譎的時代,誰會把自己的心裡話寫在日記中呢?能寫出來的且在自己活著時就刊印發表的,那就不叫日記了。


微史春秋


歷史上有很多禪讓都是不情不願的,甚至有人推測堯舜禹禪讓都是被逼的,可是我認為漢獻帝的這次禪讓,絕對是出於真心。

從漢朝皇帝的角度出發,他當然不願意禪讓,可是從他個人的幸福指數來看,他巴不得立刻禪讓。漢獻帝再不禪讓,可能真的要被搞死了。

5個年號,說明漢獻帝這顛沛流離的一生。

漢獻帝這一生中,用了5個年號。其實每一個年號,都代表著一段不平凡的經歷,這是其他皇帝很難體驗到的。

  1. 第一個年號永漢,公元189年,漢靈帝駕崩,漢少帝劉辯上臺,結果被董卓給廢掉了,改立陳留王劉協為帝,也就是後來的漢獻帝,改年號為永漢。
  2. 第二個年號中平,這年號本來是漢獻帝老爹漢靈帝的年號。可是公元189年,朝局動盪,董卓入京後,漢家天下蕩然無存,這一年擁有光熹、昭寧、永漢三個年號。後來甚至將這三個全都廢了,改回了中平。
  3. 第三個年號初平,公元190年,袁紹帶領各路諸侯前往討伐董卓,董卓打不過這幫人,就一把火燒了洛陽城,將漢獻帝帶去長安,改年初平。這個年號用了4年。
  4. 第四個年號興平,公元194年,李傕郭汜樊稠三人都有了開府權力,三者彼此不服,造成了長安城內的動盪
    ,漢獻帝在這一年改年號為興平,這一年長安城內米價攀升,餓死的百姓不計其數。
  5. 第五個年號建安,公元196年,曹操將漢獻帝接到了許昌,恢復了大漢王朝的宗廟,從而改年號為建安。這一年號用了25年之久,也是曹操執掌東漢大權的25年。

從這5個年號裡發生的故事,其實我們就能看得出,漢獻帝劉協是真的可憐,一輩子從來沒有執掌過實權,在位的5個年號裡,全都是別人的提線木偶。

尤其是前面4個年號,在董卓、李傕、郭汜等人的把控之下,漢獻帝甚至連日常生活都沒辦法得到保證,更別提什麼權力了。

孝獻皇帝諱協,靈帝中子也。母王美人,為何皇后所害。中平六年四月,少帝即位,封帝為勃海王,徙封陳留王。九月甲戌,即皇帝位,年九歲。遷皇太后於永安宮。大赦天下。改昭寧為永漢。丙子,董卓殺皇太后何氏。---《後漢書》

到了曹操執政的時候,漢獻帝好歹是過上了好日子,有了一點天子的氣派。只不過沒有實權依舊是事實,漢獻帝自己也只能無奈接受。

漢獻帝在位31年,做了31年的傀儡,掀不起什麼高潮了。

年輕時候的漢獻帝,的確有想過從權臣手裡奪取權力。年幼的時候,他被董卓、李傕、郭汜等軍閥挾持,自然是不敢提什麼權力,當時各路諸侯各自為政,也沒人會聽朝廷的。

後來曹操執政以後,一切規格待遇,跟真正的大漢天子沒有什麼兩樣,於是漢獻帝認為曹操是忠心耿耿的大臣,可沒想到曹操也是個專權分子,完全不給漢獻帝權力。

這個時候漢獻帝在一幫老臣的慫恿下,當然是想要奪取權力的。至少漢獻帝做過兩次努力,雖然都沒能成功。

  1. 公元200年,也就是建安5年,著名的衣帶詔事件就此發生。漢獻帝讓董貴人的老爹董承聯合劉備、吳子蘭等人去誅殺曹操,結果事情被揭發,董承被斬殺,董貴人和她肚子裡的孩子,一同被曹操給絞殺。
  2. 公元214年,也就是建安19年,伏皇后讓父親伏完誅殺曹操的事情,再次被洩露出來。
    結果漢獻帝被逼廢黜伏皇后,伏皇后向劉協求救,劉協說自己的命還不知道哪一天會丟了。最終伏皇后被幽閉而死,兩位皇子也都被毒殺,伏家滿門被曹操誅殺。

由此可見漢獻帝曾經努力過兩次,可是這兩次的代價實在是太大了。漢獻帝的老婆孩子兩次被曹操誅殺,從此漢獻帝劉協,再也不願意做這種蠢事。

公元215年,建安20年,漢獻帝劉協將曹操的女兒曹節立為皇后。從此漢獻帝身邊所有人都是曹操的人,漢獻帝本人沒有哪一天敢安然入睡的。

五年春正月,車騎將軍董承、偏將軍王服、越騎校尉種輯受密詔誅曹操,事洩。壬午,曹操殺董承等,夷三族。秋七月,立皇子馮為南陽王。壬午,南陽王馮薨。---《後漢書》

這樣的皇帝,再做下去又有什麼意義呢?堂堂大漢天子,還真的比不上一個村長逍遙自在,所以我認為這個時候的漢獻帝是非常想禪位給曹操的。

漢獻帝禪讓,幫助曹丕穩住帝位,曹丕自然感激不盡。

心灰意冷的漢獻帝,一直熬了31年,終於等到曹操去世了。這個時候很多人認為漢獻帝會興奮地認為自己可以掌權了,而事實會這樣嗎?

大家都是成年人,這種不成熟的想法,怎麼可能實現呢?當時朝中從上到下,有哪一個是心向漢朝的大臣呢?全部都是曹魏的家臣而已。

這種局面漢獻帝已經看了很多年,所以絕對不會傻到認為曹操一死,他就可以掌權的地步。他要思考的是,該如何保住自己的小命。

十一月丁卯,曹操殺皇后伏氏,滅其族及二皇子。二十年春正月甲子,立貴人曹氏為皇后。賜天下男子爵,人一級,孝悌、力田二級。賜諸王侯公卿以下谷,各有差。秋七月,曹操破漢中,張魯降。---《後漢書》

這個時候他發現曹丕遇到一個難題,他雖然繼承了魏王的王位,可是他的弟弟曹植不服氣,另一個弟弟曹彰更不服氣。

曹植也就算了,一個文人,沒什麼好擔心的。可是曹彰不同,他是一位能征善戰的猛將,實力絕對不可小覷。

曹丕如果硬是要跟曹彰打的話,還真的未必能獲勝,就算獲勝了,曹魏內部也是損失慘重。這個時候漢獻帝想到了一招求生的辦法,那就是趁機禪讓。

我認為漢獻帝如果聰明的話,這次禪讓應該是主動的。只要把皇位禪讓給了曹丕,那麼曹彰就沒有理由跟曹丕抗衡了。曹彰頂天只能世襲魏王,他哪裡能跟天子對抗呢?

事後曹丕非常高興,將漢獻帝封為山陽公,從此漢獻帝在自己的封地上真正擁有實權,逍遙自在地度過了後半生。

總結:傀儡皇帝,真不如實權村長。

漢獻帝從皇帝,一下子跌落成了山陽公,他心裡會不會不平衡呢?傻瓜才會不平衡,漢獻帝的身份註定了他一輩子不會幸福,甚至會被毒殺。

可是他利用自己的智慧,成功化解了這種厄運,最終得以善終。他在山陽百里之地,完全就是土皇帝,境內他可以真正做主。

而做皇帝的時候,漢獻帝甚至連宮門都出不去,在位31年,跟坐牢沒有任何區別。那個時候做個傀儡皇帝,真的比不上一個有實權的村長。

所以我認為在曹丕成為魏王以後,漢獻帝的禪讓是發自肺腑的一種態度,如果不禪讓,等待漢獻帝的可能就是死亡。與祖宗基業比起來,活著才是實實在在的事情,難道不是嗎?

《後漢書》

《三國志》


江湖小曉生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病逝於洛陽,終年66歲。曹操次子曹丕繼王位,當上了丞相兼魏王,並接管了朝政大權。

  漢獻帝以為曹操死了,自己可以鬆一口氣了,但他沒料到的是,曹丕更是膽大,在他的暗示下,一大幫漢臣竟然逼宮讓漢獻帝禪讓帝位於曹丕。

  

  漢獻帝聞奏大驚失色,半響無言後,才對這些官員哭道:“朕想高祖提三尺劍率眾起義,平秦滅楚,創造基業,世統相傳,四百年矣。朕雖不才,初無過惡,安忍將祖宗大業,等閒棄了?汝百官再從公計議。”

  

  第二天,這些逼宮的文武大臣,再次集中於大殿,讓宦官入內請漢獻帝上朝。

  漢獻帝卻擔憂而不敢出,此時的曹皇后(曹操之女曹節)還矇在鼓裡,不知底細,反而問漢獻帝:“百官請陛下設朝,陛下何故推阻?”

  

  曹洪、曹休聽完曹後的責罵後,無動於衷,繼續逼迫漢獻帝退位,漢獻帝在武力的脅迫下,無奈地寫下退位詔書:

  “朕在位三十二年,譴天下蕩覆,幸賴祖宗之靈,危而復存。然今仰瞻天象,俯察民心,炎精之數既終,運行在乎曹氏。是以前王既樹神武之跡,今王又光耀明德,以應其期。歷數昭明,信可知矣。

  同時,曹丕把漢獻帝降為山陽公(爵名,封地在今河南焦作山陽區),並命其即日啟程。華歆還拿著劍對劉協怒訓:“立一帝,廢一帝,古之常道!今上仁慈,不忍加害,封汝為山陽公。今日便行,非宣召不許入朝!”

 


歷史信仰GOOD


漢獻帝的所謂“禪讓”僅僅是一種形式而已,無論漢獻帝願不願意,都必須走完這一流程。而且是否禪讓、何時禪讓、如何禪讓,漢獻帝本人完全沒有權力決定,因為此時的漢獻帝不過是曹丕獲得正統地位的一枚棋子罷了,曹丕在接受漢獻帝禪位之後,所說的那句 “堯舜之事,今日方知”足以說明一切。

而且,漢獻帝的皇位也只不過權臣董卓專權、肆意廢立皇帝的結果,劉協雖然名為皇帝,但實際上只是權臣的工具罷了。在董卓控制漢獻帝時,朝堂之上尚有一些漢室舊臣存在,無論出於什麼目的,多少還可以“幫”漢獻帝一把,而到了曹操手裡,朝堂之上基本上清一色都是曹操的班底,此時的漢獻帝已被徹底架空,身邊一個“幫手”都沒了。在這樣的情況下,漢獻帝就只有一個功能,那就是曹操需要以天子之名幹什麼事的時候,找漢獻帝蓋個章,而且不論漢獻帝願不願意都得蓋。

到了建安晚期,曹操借漢獻帝之名自封魏公、魏王,加九錫,正式拉開了篡位的大幕,而這個時候漢獻帝心知肚明曹操的意圖,他清楚的明白漢朝統治再也不可能恢復,痛心和遺憾之餘,自己也早已有了心理準備,“退休”只是時間問題,毫無懸念,漢獻帝聞絃音而知雅意,他清楚的認識到,只有禪讓才能讓他得到體面的收場。曹操去世後,曹丕成了魏王,並邁開了篡位的第一步,讓漢獻帝主動退位讓賢,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禪讓”。

面對這種情況,而此時的漢獻帝沒有權力、沒有軍隊,自己就是曹丕砧板上的魚肉而已,如果不陪曹丕演完這出戏,恐怕自己的小命都難保,畢竟這個時候曹丕篡位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如果禪讓,什麼事都好商量,如果不禪讓,漢獻帝就是曹丕稱帝唯一的障礙,曹丕必然不會對這位姐夫太客氣,保不齊哪天漢獻帝就“因病暴斃”了。

最終,漢獻帝選擇了陪小舅子曹丕演完了這出大戲,於是一場“自願”的“禪讓”就開始了。漢獻帝“堅決”要“退休”,曹丕“堅決”不同意漢獻帝“退休”,這麼些三個來回,“三辭三讓”,曹丕“不得已、勉為其難”的接受了禪讓,最後“無奈”的登上了帝位。之後,曹丕也沒有虧待漢獻帝,在漢獻帝“退休”之後,被曹丕封為了山陽公,並允許其在封地內可以著天子服飾,使用天子旌旗儀仗,奉祀漢王朝宗廟,並且可對魏不稱臣。

綜上所述,無論是出於何種目的,“禪位”對於漢獻帝來說都是最好的選擇,被封為山陽公之後,劉協就開始遠離政治,安安心心的經營著自己的封地,在五十四歲病逝的時候,曹丕之子曹叡還為他舉行了國葬,大赦天下,而當地的百姓也紛紛前去送葬。一個亡國皇帝能有這樣的結局已經是相當圓滿了。

但是這一切,都是漢獻帝當初陪曹丕演大戲換來的,如果當時漢獻帝死活不願意演戲,那麼他可能早就沒命了。說白了,不需要曹丕去刻意要挾,也不管漢獻帝心裡樂意不樂意,只要他不想成為刀下冤魂,就只能“高高興興”陪曹丕粉墨登場,演完這出“禪讓”大戲。

因此,漢獻帝的禪位,實際上也是皇權被架空後的必然結果,有迫於時局的無奈,也有無力迴天的絕望,以及內心最後對於自由的嚮往,可以說劉協的心情是複雜的,也是絕望的。也許這對劉協來說是一種解脫,做傀儡還不如做一介草民來得自在。









河南小孟0221


肯定是不情願的,大丈夫豈可一日無權?何況這是至高皇權!!甚至所謂的堯舜禹禪讓,本身就只是人們一廂情願的美好心願。《竹書紀年》明確記載: 昔堯德衰,為舜所囚。舜囚堯,復偃塞丹朱,使不與父相見也。至於舜,也是被權臣禹放逐偏遠之地而死。同一時期的《韓非子.說疑》記載:舜逼堯,禹逼舜,湯放桀,武王伐紂,此四王者,人臣弒其君者也。可見這禪讓制的真實性頗令人可疑。至於漢獻帝的禪讓,《後漢書》中有寥寥無幾的十多字記載: 冬十月乙卯,皇帝遜位,魏王丕稱天子。用的詞是遜位,而不是禪讓。





江南明月


第一:歷史上沒有哪一個皇帝願意將皇位讓給他人,就連自己的兒子都不能,除非是自己快要死了或者是被人逼迫,才不得已將皇位交出去。

第二,我們都知道東漢末年群雄並起,三分天下,最後一位皇帝劉協(181年4月2日-234年4月21日),字伯和,東漢王朝末代皇帝(189年—220年在位),是漢王朝最後一位統治者,他的一生就像明朝的最後一位皇帝崇禎帝朱由檢和清朝的宣統帝溥儀一樣,只不過他比後者的結局好一點。

眾所周知,漢獻帝禪位後來禪位於曹丕,過程可謂是淒涼可悲。那麼漢獻帝禪位到底是出於什麼原因呢?是因為是受了曹丕的要挾,還是因為做了多年傀儡皇帝而感到了疲憊?漢獻帝的所謂“禪讓”僅僅是一種形式而已,無論漢獻帝願不願意,都必須走完這一流程。而且是否禪讓、何時禪讓、如何禪讓,漢獻帝本人完全沒有權力決定,因為此時的漢獻帝不過是曹丕獲得正統地位的一枚棋子罷了,曹丕在接受漢獻帝禪位之後,所說的那句 “堯舜之事,今日方知”足以說明一切。而且,漢獻帝的皇位也只不過權臣董卓專權、肆意廢立皇帝的結果,劉協雖然名為皇帝,但實際上只是權臣的工具罷了。在董卓控制漢獻帝時,朝堂之上尚有一些漢室舊臣存在,無論出於什麼目的,多少還可以“幫”漢獻帝一把,而到了曹操手裡,朝堂之上基本上清一色都是曹操的班底,此時的漢獻帝已被徹底架空,身邊一個“幫手”都沒了。在這樣的情況下,漢獻帝就只有一個功能,那就是曹操需要以天子之名幹什麼事的時候,找漢獻帝蓋個章,而且不論漢獻帝願不願意都得蓋。到了建安晚期,曹操借漢獻帝之名自封魏公、魏王,加九錫,正式拉開了篡位的大幕,而這個時候漢獻帝心知肚明曹操的意圖,他清楚的明白漢朝統治再也不可能恢復,痛心和遺憾之餘,自己也早已有了心理準備,“退休”只是時間問題,毫無懸念,漢獻帝聞絃音而知雅意,他清楚的認識到,只有禪讓才能讓他得到體面的收場。曹操去世後,曹丕成了魏王,並邁開了篡位的第一步,讓漢獻帝主動退位讓賢,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禪讓”。

面對這種情況,而此時的漢獻帝沒有權力、沒有軍隊,自己就是曹丕砧板上的魚肉而已,如果不陪曹丕演完這出戏,恐怕自己的小命都難保,畢竟這個時候曹丕篡位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如果禪讓,什麼事都好商量,如果不禪讓,漢獻帝就是曹丕稱帝唯一的障礙,曹丕必然不會對這位姐夫太客氣,保不齊哪天漢獻帝就“因病暴斃”了。最終,漢獻帝選擇了陪小舅子曹丕演完了這出大戲,於是一場“自願”的“禪讓”就開始了。漢獻帝“堅決”要“退休”,曹丕“堅決”不同意漢獻帝“退休”,這麼些三個來回,“三辭三讓”,曹丕“不得已、勉為其難”的接受了禪讓,最後“無奈”的登上了帝位。之後,曹丕也沒有虧待漢獻帝,在漢獻帝“退休”之後,被曹丕封為了山陽公,並允許其在封地內可以著天子服飾,使用天子旌旗儀仗,奉祀漢王朝宗廟,並且可對魏不稱臣。

綜上所述,無論是出於何種目的,“禪位”對於漢獻帝來說都是最好的選擇,被封為山陽公之後,劉協就開始遠離政治,安安心心的經營著自己的封地,在五十四歲病逝的時候,曹丕之子曹叡還為他舉行了國葬,大赦天下,而當地的百姓也紛紛前去送葬。一個亡國皇帝能有這樣的結局已經是相當圓滿了。因此,漢獻帝的禪位,實際上也是皇權被架空後的必然結果,有迫於時局的無奈,也有無力迴天的絕望,以及內心最後對於自由的嚮往,可以說劉協的心情是複雜的,也是絕望的。也許這對劉協來說是一種解脫,做傀儡還不如做一介草民來得自在。




皮條看歷史


不是自願的。

三國史上第一個皇帝曹丕,篡漢自立,僅僅在曹操去世後當年就匆忙稱帝。可見其稱帝心切,實際上,曹丕篡漢,並非史無前例,如王莽自立等等並非是探尋一條前無古人的道路,可是做這種事難免心裡不踏實。所以,在曹丕準備稱帝之前就開始造勢,顯示不是自己想上位而是眾望所歸,就沿襲王莽的做法,“天降”龍鳳麒麟等祥瑞,又在坊間市口謠傳魏帶漢才是正統的說法。漢字特麼別適合做這種捕風捉影的事情一切都按照曹丕的計劃來實行著。

但是,最重要的是整個的流程最重要的是需要漢獻帝劉協心甘情願禪讓才行。所有的一切必須眾望所歸,光明正大,是為了擔起天下的重擔才上位的。演出曹丕本不想上位是出曹丕之外沒有人能勝任此重任。這樣的戲自己一個人演難以成事,需要身後有一票大臣大力支持。

總的有一個人能承受千夫所指,只能由不怕罵名不顧臉面的華歆擔此大任,只有不顧名聲,不怕當時和後世的謾罵。於是就去華歆脅迫漢獻帝,如果不從不識時務,你可是會遭遇不測。漢獻帝不從氣得拂袖而去。華歆追上去劍指獻帝,大聲威嚇獻帝,要懂感恩不要亂動別怪我刀劍不長眼。我認為這裡可以看出漢獻帝是完全不想禪讓的,完全是曹丕給劉協逼到死路沒有辦法不得不如此。

華歆再次過程中沒有絲毫猶豫,勇往直前勇猛果敢。已經說明了他是心裡情願這麼做的,並不是被曹丕所迫。可能都沒需要曹丕提出要求,華歆自己就主動擔此大任。而在先生的三國演義中更是完美的全勢力虛偽的“禪讓”,而此中不虛偽的只有華歆,完全的本色出演。就是一個毫無忠義廉恥之心的華歆,一個曹丕指哪就往哪咬的狗。

漢獻帝迫於生命危險的壓力,只好統一禪讓。曹丕聽說後一位大事已成大喜過望,想要接受。老謀深算的司馬懿卻說,陛下不可,雖然漢帝已經妥協,但是你還應該在認認真真的演下去。讓漢獻帝昭告天下。就是讓天下皆知明知禪讓非漢帝本意,但是也無話可說,曹丕聽司馬懿的之後退卻說自己年少德寡不能擔此大任,請漢獻帝再找聖賢之人把位置讓給他。

漢獻帝只好再次禪讓,這次曹丕有了小心和謹慎,就對手下說這次禪讓要當著天下人進行,把暗中操作的事情變成明面上進行,讓漢帝當著百官的面把玉璽讓給曹丕,這樣就不會再有人挑起事端。我覺著曹丕如此虛偽,先讓人威逼漢帝又假意不從實在是齊秦當誅!

我認為漢獻帝讓位根本不是自願的而是被脅迫的,刀劍相逼,迫於壓力不得不讓,在那個亂世中誰還當他是皇帝?他也不得不讓。如果不是曹操曹丕父子,劉協的性命早已死了千百次,

他最後也算是報恩了,但是曹丕這麼做確是無恥之徒,當了婊子還要立牌坊。如此玩弄權術,後世對曹丕的風評自然不好。

我覺著曹魏後來被晉取而代之完全是咎由自取,曹丕的天下不正,這天下自然坐不穩,曹丕怎麼逼迫漢帝退位禪讓,後來司馬氏後來就是怎麼取代的曹家。天道好輪迴啊!








周朝文DMU


中國歷史上有很多次的“禪讓”,即將自己的皇位讓給另一個並不是自己一般意義上合理繼承人的人,在這些禪讓中,有自願的,當然也就有被脅迫的。三國時期,曹丕就接受過一次禪讓,是漢獻帝劉協將皇位讓給曹丕。但是這一次的禪讓讓人不好把握,到底是劉協不願再做一個傀儡,心甘情願讓出皇位,還是受到了曹丕的逼迫,不得不這樣做。那麼在《三國演義》中,自然是被迫,這個過程又是什麼樣的呢?

其實,在《三國演義》“曹丕廢帝篡炎劉”這回中,曹丕對於禪讓心中是沒有底的,他沒有歷史經驗可以借鑑,現成的先例可循,完全是摸著石頭過河。這出戏的開頭,借鑑了王莽篡漢的手法,先是鳳凰麒麟黃龍這些所謂的祥瑞出現,然後編造“讖諱”之語,“鬼在邊,委相連,當代漢,無可言……”。

漢字很適合編造此類的鬼話,任何一個字都能拆開來,並且依據不同的目的有不同的拆法。接下來,這出戏就不太好演了。禪讓要心甘情願,順理成章,正大光明,那是為了天下蒼生的幸福,不負漢獻帝的重託,曹丕才萬分無奈地挑起了這幅重擔。要達到這樣的演出效果,對演員的實力是一個重大的考驗。不過,不用擔心。臺前幕後的演員們會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為主分憂解難。

首先得有跑龍套的,幹髒活累活。華歆就是一個不怕髒不怕累的勞動模範,他是曹丕篡漢的急先鋒,總是身先士卒,親臨第一線。他不怕當世,更不怕後世的謾罵,走自己的路,讓別人罵去吧!華歆去逼漢獻帝“效堯舜之道”,他威脅漢獻帝,不識時務恐遭不測。漢獻帝拂袖而起,王朗趕緊給華歆使眼色。華歆立刻心領神會,縱步向前,扯住龍袍,凶神惡煞般地說,“許與不許”你早點給個話!禪讓完成後,華歆“按劍指帝”,厲聲警告漢獻帝要知道感恩,不要亂說亂動。


歡樂頌歡樂GO


中國歷史上有很多次的“禪讓”,即將自己的皇位讓給另一個並不是自己一般意義上合理繼承人的人,在這些禪讓中,有自願的,當然也就有被脅迫的。三國時期,曹丕就接受過一次禪讓,是漢獻帝劉協將皇位讓給曹丕。但是這一次的禪讓讓人不好把握,到底是劉協不願再做一個傀儡,心甘情願讓出皇位,還是受到了曹丕的逼迫,不得不這樣做。那麼在《三國演義》中,自然是被迫,這個過程又是什麼樣的呢?

其實,在《三國演義》“曹丕廢帝篡炎劉”這回中,曹丕對於禪讓心中是沒有底的,他沒有歷史經驗可以借鑑,現成的先例可循,完全是摸著石頭過河。這出戏的開頭,借鑑了王莽篡漢的手法,先是鳳凰麒麟黃龍這些所謂的祥瑞出現,然後編造“讖諱”之語,“鬼在邊,委相連,當代漢,無可言……”。

漢字很適合編造此類的鬼話,任何一個字都能拆開來,並且依據不同的目的有不同的拆法。接下來,這出戏就不太好演了。禪讓要心甘情願,順理成章,正大光明,那是為了天下蒼生的幸福,不負漢獻帝的重託,曹丕才萬分無奈地挑起了這幅重擔。要達到這樣的演出效果,對演員的實力是一個重大的考驗。不過,不用擔心。臺前幕後的演員們會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為主分憂解難。

首先得有跑龍套的,幹髒活累活。華歆就是一個不怕髒不怕累的勞動模範,他是曹丕篡漢的急先鋒,總是身先士卒,親臨第一線。他不怕當世,更不怕後世的謾罵,走自己的路,讓別人罵去吧!華歆去逼漢獻帝“效堯舜之道”,他威脅漢獻帝,不識時務恐遭不測。漢獻帝拂袖而起,王朗趕緊給華歆使眼色。華歆立刻心領神會,縱步向前,扯住龍袍,凶神惡煞般地說,“許與不許”你早點給個話!禪讓完成後,華歆“按劍指帝”,厲聲警告漢獻帝要知道感恩,不要亂說亂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