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定胜天——三国谋士分析

(一)断

三国时期的谋士可谓十分抢手,各路诸侯、郡守和州牧都纷纷搜集谋士来为自己出谋划策。而三国谋士的"质量"也异常的好,涌现了一批能谋善断的人。

众多谋士大致可以进行分类。断指的是善于做决断,这样的谋士平时可能不会参与细节,在对于一些重大问题的决定上,他们只要说一个字或者一句话就足以改变大局。他们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极致,在推动历史进程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人定胜天——三国谋士分析

三国时期第一善断的人应该是郭奉孝(郭嘉)了。郭奉孝并不是一开始就追随曹操的,是后来投靠的。谋士大多都有一个特点他们对于自己的主公并不阿谀奉承,并不低声下气。他们和主公的关系不是主仆而是近乎并列的朋友。无论是西蜀的诸葛亮,还是东吴的鲁肃,都和主公成为了交心朋友,东吴的张昭作为老臣甚至比孙权刚即位时还要德高望重。这种局面的出现离不开主公的悉心爱护,三国的君主大都求贤若渴,出现了三顾茅庐的佳话。

郭奉孝追随曹操之后就显示出了他的才能。在平定北方的战争中他和荀文若都起到了重要作用。荀文若是汉朝旧臣投靠曹操的,他至死还保留着对于汉朝的忠心,这不是一个谋士该有的素质,一个谋士应该忠于自己的主公。很可惜他犯了这个错误,他反对了曹操称魏王,于是便引来了杀身之祸。郭奉孝虽然早逝,三十九岁因病而亡。但假若他能看到曹操称王,应该会像文若一样劝勉,他和文若是好朋友,他们两个人是曹操手下最得力的谋士。郭奉孝不光准确的判断每一次的战争时局,他在临死之前还留下一计给曹操破辽东。

"谋"这一类的谋士不可多得。凤雏庞统也勉强算得上一个。他的一系列措施足以说明他的善断。他准确地识破了东吴的连环计,当时可以识破连环计的也就只有诸葛亮,周瑜,荀彧等人。其次他意志坚定的入蜀,虽然身死敌手是一个戏剧性的结局,但假如他成功入蜀,将是诸葛亮之下,姜维之上的第二谋士。

人定胜天——三国谋士分析

(二)毒士

被称为"天下第一毒士"的人是贾诩。贾诩作为一个谋士,他的能力达到了极点。他更像是在"谋"的基础上加了点阴险狡诈。他曾经四次易主,最终成为曹魏王朝的核心大臣。他给张绣献计赢得了宛城之战,通过宛城一战,可以说贾诩间接地导致了曹操长子曹昂的死,也导致了典韦的死。其实贾诩本来是想杀曹操的,无奈让她逃掉了。后来贾诩劝降张绣归附曹操,他自己也得以凭借高超的能力成为了曹操的谋士。

他曾不止一次向自己的主公提出关键策略,这些方法都没有被主公采纳,但之后看来,这些方法每一个都可以改变战争的大局,几乎每一个如果被采用了都会改变三国的历史。而可悲的是无人赏识,就算是在精明的"毒士",没有明主采纳他的意见,那也是没有用的。

人定胜天——三国谋士分析

拿其中的一个来说,曹操赢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之后,变得骄傲自大,提着重兵一举夺得荆州,之后他愈加贪婪,开始了攻打江东。他希望仅仅凭借这一战收复整个江南,从而以威慑作用达到对于全国的有力统治。贾诩却阻止曹操,史书没有过多记载其细节,就是贾诩阻止曹操南下,曹操不听。而就是简简单单的这两句话,改变了整个三国的进程。曹操没有采纳他的意见,固执的前往南方,最终败于赤壁,狼狈的从华容道逃走。至此,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确立,三十年之后各国的领土实力基本没有变化。假如曹操采纳了贾诩的意见,可能三国将会提前三十年被曹操势力统一。

人定胜天——三国谋士分析

作为一个"毒士",贾诩就是这样,杀人于无言,一句话便是历史的转折点。

(三)谋

"谋"是谋士最普通的特征也是最基础的特征。谋可以使一个谋士安安稳稳的大量持续"产出",他们的作用比毒士和会"断"的谋士要大,他们掌握整个时局的发展,可以预测到将来的事情。整个三国中若论会"谋"的要数诸葛亮了。

诸葛亮首先在没有出山时便谋划了一幅天下三分的绚烂图景,他在隆中虎视眈眈地看着西川五十四州的地图,展现着他宏达的心愿。

火烧新野和博望坡之战不过是他的小试身手。夺荆州是他的第二大举,荆州是兵家必争之地,西可以进川,东可以沿江直抵柴桑,北可以进许都,南可以夺长沙。诸葛亮用一种道德上没有瑕疵,手段上不择手段的方法夺取了荆州。手段上不择手段是指不经过谈判,不经过条约,使用人类最原始的方式——夺取。关云长和张翼德等众武将风姿初显,他们一人个(带军队)去夺取一个郡,后来他们都成功了。

人定胜天——三国谋士分析

赤壁之战是诸葛亮一生的巅峰。他充分利用了天气,和他的看家本领——火攻,把曹操的二十万大军(三国演义载八十几万)烧的飞灰湮灭。后来又智算华容,为自己添加了一丝丝神秘的色彩。

在先主驾崩之后。诸葛亮不能称为谋士了,他比各国的谋士地位都高,官封丞相、武乡侯,是后主的"仲父",他更像是刘备的一个缩影,在成都时期,跟随刘备的第一批官员包括刘备自己几乎都已消失殆尽,他和赵云是幸存的两个。他们身上肩负了刘备未完成的心愿,都竭尽全力拥护着刘备,在刘备死后只能尽最大努力保护后主和益州百姓。所以诸葛亮即使受到了刘备"汝可自立为益州之主"的嘱托,直到最后也没有这么做,在他的心中,忠于主公比复兴汉室还要重要。

人定胜天——三国谋士分析

除了诸葛亮,会谋的谋士还有荀文若和姜维。荀彧因为忠于汉室最后引来了杀身之祸,不得善终。而姜维的才能本来不输他人,因为时机不利,自己的妙计变成了一时而耍的小聪明,死于刀剑之下。

纵观三国的谋士文化,其实是一种各个诸侯权力分散的表现,这有点类似于"幕府",虽然中国的幕府影响范围小,几乎不拥有权利。但它还是有作为一个统治集团的实力。在三国的末期,第一批第二批谋士都已去世或年老,当时活跃的第三批谋士们已经没有了曾经的实力,他们在晋朝建立之初几乎发挥不到作用。后来东晋南渡之后,这样一种持续了百年的"谋士文化"渐渐地转变成了一种适应当时社会情况的"门阀政治",是指某一大姓的一群人在朝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如后来的王羲之,谢安,郗家等等。他们是一种谋士,但已经将为国家出谋划策和掌握国家权力结合了起来,自己成为了这个国家的高层统治,这样可以更加方便使用自己的谋略,而不会发生贾诩那样的事。因为东晋南渡依靠了世家大族的势力,所以每一代皇帝都对世家大族持积极态度。

参考文献:

《三国志》

《三国演义》

《晋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