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帖,需要終身學習——吳玉生和他寫字的故事

寫字路上風光無限

臨帖,需要終身學習——吳玉生和他寫字的故事

漢字,是中國文化的根系,書法是這個根系上綻放的“國色牡丹”。書法因漢字而生輝,漢字因書法而出彩。伴隨漢字的產生、演變、傳播與發展,中國人對漢字懷有特殊的情感,每一位中國人都有天然的書法基因。中國人的聰明才智、中國人的東方審美、中國人的人生哲學、中國人的大愛情懷,無不打下筆墨舞動漢字的烙印。


寫字,讓我讀書充滿自信

臨帖,需要終身學習——吳玉生和他寫字的故事

縱觀中華民族的歷史,我們會發現,從帝王將相到文人墨客,從達官貴人到黎民百姓,只要是讀過書的,幾乎人人都能寫出讓人悅目的字來。原因很簡單,就是他們從孩提讀書開始,就堅持在識字中認真寫字、練字,打下了紮實的“童子功”。

我喜歡寫字,是受父輩的影響。我的父親,因為家境貧寒,從小沒有條件上學,全憑自學並練就了一手好字,還擅長畫梅蘭竹菊四條屏。從小在我的心目中,父親就是一個了不起的“文化人”。我練的第一本字帖就是父親給的柳公權《玄秘塔碑》,也是當時家中唯一的一本字帖。除了練柳字,我更多地是接受父親的示範指導寫大字。

那時候,物質條件非常有限,寫毛筆字用的米字格大字本很不好買,練字用的紙,就是一種薄得透亮的“電光紙”,4分錢一張,裁成32張訂成一個本子,還“惜紙如金”節省著用。一支“中白雲”,寫小字是它,寫大字也是它,墨汁臭得讓人作嘔也捨不得倒掉。

寫鋼筆字,用的是蘸水鋼筆。寫鉛筆字,鉛筆頭短得拿不住,就用套毛筆的銅套“接”在上面。儘管條件簡陋,但寫字給我少年時的成長帶來了很多樂趣。尤其是我寫字認真,經常受到老師的表揚,作業也因卷面整潔經常得高分。老師的表揚,對我來說不僅僅是鼓勵,更重要的是給予了我學習的自信,激活了上進的勁兒。老師越表揚,我就越想把字寫得更好,潛移默化中養成了認真、嚴謹的學習態度。說起我對寫字的熱愛,老師的榜樣效應也是功不可沒的,在我的記憶中,從小學到中學,幾乎每位課任老師的板書都寫得像模像樣,都會讓我充滿敬佩,產生心摹手追的感覺。

1974年,我進了絲織廠當學徒,成了一名保全工。工廠裡的板報、牆報為我提供了練字平臺。特別是絲織廠有很多絲經隔層用的“機頭紙”讓我喜出望外,在那個連報紙都很稀罕的年代,“宣紙”在我頭腦里根本沒有概念,就是有也捨不得買,這些“機頭紙”對我來說真是天賜的“寶貝”。

“機頭紙”是一開紙對裁的,大小相當於四尺宣紙對開,有粉紅的,有米黃的,還有淡藍的,在這些帶色彩的紙上寫毛筆字,很有裝飾效果,也增添了我寫字的情致。工廠裡是8小時3班倒工作制,每逢上小夜班和大夜班,我在白天除了補覺就是在家裡寫字。記得當時家裡有一本《毛澤東同志詩詞》,我就用毛筆抄詩詞,寫成一幅幅“作品”自我欣賞。一遍不行,兩遍;兩遍不行,三遍……也不知寫了多少遍,後來我能把《毛澤東同志詩詞》全部背下來。“作品”寫好後沒有印章,自己就用印紅蠟筆畫一個。我想,我對書法章法的理解,大概就是從那個時候逐步認識的。

或許是我現已到了懷舊的年齡,少年時寫字伴隨成長的情景時常會在腦海裡浮現,深切感受到寫字對讀書成長的重要作用。

從小種下寫字記憶,

成長裡就有了文以化人的意識;

從小種下寫字記憶,

成長裡就有了美以塑人的意識;

從小種下寫字記憶,

成長裡就有了藝以養人的意識;

從小種下寫字記憶,

成長裡就有了道以修人的意識。


書寫,讓我理性對待人生

臨帖,需要終身學習——吳玉生和他寫字的故事

1978年,我懷揣對軍人職業的崇敬參了軍,有幸來到了祖國的首都北京。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信息技術特別是文字處理技術還不發達,運行工作的材料,還有標語、牆報、板報和獎狀等,基本上都是手寫。正是這些書寫載體,賦予了我練字機會。伴隨著寫字,我學會了公文寫作,催生了對漢字書寫的興趣,在書寫中擁有了展現自我的舞臺和成長進步的平臺,既充實了業餘生活,也讓我的學習和工作變得有張有弛、有滋有味。

1985年,北京舉辦首屆青年鋼筆書法大獎賽,單位領導拿來徵稿啟事,讓我試一試。結果我獲得了二等獎,領獎那天,是當時全國幾乎家喻戶曉的鋼筆書法領軍人物龐中華先生給我發的獎,領獎時的那份激動我至今仍然記憶猶新。

1987年,我又參加在上海舉辦的全國首屆“文明杯”鋼筆圓珠筆書寫大賽,獲得了唯一的特等獎,時任上海市副市長劉振元先生親自給我頒獎,獎品是一臺航天牌冰箱。正是這兩次獲獎,給予我極大的鼓舞和激勵。後來,我又認識了黃若舟、林似春先生等書法前輩,認識了田英章、盧中南先生等在書法路上執著追求的領跑者,他們的榜樣引領,成為我對寫字堅守的動力。獲獎之後,天津新蕾出版社約我寫了第一本字帖,我又榮幸地在中央電視臺硬筆書法講座擔任了主講人。

1988年,中央電視臺“人民子弟兵”欄目以《鐵筆兵》為題對我作了專題報道。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中國教育學會書法教育專業委員會編寫九年制義務教育《寫字》課本,面向全國書法愛好者徵集手寫規範字,我有幸被選中。在書法教育奠基人之一路棣等前輩的悉心指導下,我用了3個多月時間,把《現代漢語詞典》裡的偏旁部首和字詞一個不落地練了一遍,對不好安排和難寫的字,一個字要練十幾遍。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助推我對寫字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強化對書法文化、書法教育和書法人生的思考與追求,從練習寫字到研究,一路走到了今天。

毛澤東主席曾經說:“感覺到的東西,我們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會更深刻感覺它,感覺只能解決現象問題,理解才能解決本質問題。”如果說是寫字的感性認識伴隨我自信成長,那麼,寫字的理性認識更啟迪了我對人生的思考。寫字如友,愛之越深,情之越真。

臨帖,需要終身學習——吳玉生和他寫字的故事


臨帖,需要終身學習——吳玉生和他寫字的故事

臨帖,需要終身學習——吳玉生和他寫字的故事


與寫字對話,

你會感受到她傳遞出的文化氣息;

與寫字握手,

你會感受到她傳遞出的物象風姿;

與寫字擁抱,

你會感受到她傳遞出的人格溫度;

與寫字同行,

你會感受到她傳遞出的精神意蘊;

與寫字結緣,

你會感受到她傳遞出的大美品質;

與寫字深交,

你會感受到她傳遞出的生命情思。


臨帖,需要終身學習

臨帖,需要終身學習——吳玉生和他寫字的故事

人們經常把寫字說成是愛好,我不太贊成這樣的說法。學國文,寫漢字,學好國文,寫好漢字,本來就是讀書人必不可少的功課,是應當具備的基本素養。正因為把寫字視為愛好,所以許多人放棄了這個“愛好”,由此產生對寫字的不重視。

當然,把字寫得好一些,和立志當書法家還不是一回事。就應用層面來講,把字寫得好一點並不是什麼難事,關鍵在於堅持臨帖,臨帖是寫好字的唯一路徑。很多練過字的人都有這樣的體會,每當你想寫好某一個字,憑著自己感覺去練,一個、兩個、三個……寫上若干遍後,你可能還是寫不好,甚至懷疑自己把字寫錯了。這時候,假如你在字帖中看到你想要寫好的字,可能練上幾遍就會寫了。

在手寫漢字造美方面,歷代書家給我們留下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財富,現代的書法高手也給我們做出了很好的示範,只要我們堅持臨寫,就一定能寫好。事實上,有寫好字願望的人很多,拿起筆練過字的人也很多。然而“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究其原因,無外是方法不當、毅力不夠。臨帖對學習書法至關重要。

臨帖,需要終身學習——吳玉生和他寫字的故事

今年6月,《北京晨報》周懷宗記者採訪我時,我特別講到了這一點。對一個真正愛好寫字、熱衷書法的人,應當把臨帖作為終身的練習。古人留下的好碑帖很多,書法愛好者可根據自己的喜好去選,選定了字帖,就要堅持用心地去臨,不能憑興趣練字,興趣來了,一天寫幾十個字,興趣沒了,幾十天不練一個字。

再就是臨帖要在“像”字上下功夫,求質量不求數量。我從小臨寫柳字,後來主要臨習歐體和趙體。行書主要是臨寫《蘭亭序》和《聖教序》,還有清代王鐸的字,小楷學過《靈飛經》,臨的最多的是《蘭亭序》,少說也有幾百遍。我寫鋼筆行楷的筆性和脈絡,主要得益於《蘭亭序》的臨習。直到今天,我還在堅持一邊創作一邊臨帖,這是我多年養成的習慣。

從我個人的體會講,臨帖既是啟行寫字之路的學步車,又是打開書法之門的金鑰匙,更是激活創作靈感的智慧源。需要說明的是,寫字是書法的基礎,書法是寫字的昇華。真正研習書法,還要堅持鋼筆與毛筆同步練習、臨帖與創作並重對待,毛筆書法才是中國書法真正的根。

令人欣喜的是,隨著黨的十七大、十八大確立文化強國戰略,書法走進中小學生課堂,書法的種子已經有了孕生的土壤,書法的春天已經點染生命的綠枝……書法教育當從娃娃抓起,書寫引領當從學生啟行,已經得到全社會應有的重視。隨著越來越多的孩子們愛上寫字,愛上書法,中國書法一定會再度走向繁榮,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注入不可或缺的文化活力和精神因子。

親愛的同學們,我們的祖先為我們創造了美麗而智慧的漢字,讓我們一起舞動手中的筆,帶著對漢字的敬仰,帶著對書寫的快樂,帶著對文化的尋根,真誠地愛上寫字吧!

愛寫字可以助推學習,

愛寫字可以輻射知識,

愛寫字可以磨鍊意志,

愛寫字可以集中精力,

愛寫字可以提高審美,

愛寫字可以開啟智慧,

愛寫字可以創造快樂,

愛寫字可以收穫成長。

臨帖,需要終身學習——吳玉生和他寫字的故事

-END-

對於行書字帖的選擇,九九高效練字一直秉承只推熟悉的,學習練習過的,並且好練有效果滴,那就是——吳玉生老師咯!

感謝您閱讀此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