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長子”被要求重振雄風,“眼鏡之都”丹陽為何等不起了

履新江蘇鎮江市委書記一個多月,馬明龍已兩次赴丹陽進行專題調研,可謂對對丹陽寄予厚望。在調研中,他言辭懇切,要求丹陽要有“慢不得”的危機感,“坐不住”的責任感,“等不起”的緊迫感,要“重振丹陽雄風”。

作為鎮江下轄的縣級市,丹陽素有中國“眼鏡之都”之稱。倚重於發達的民營經濟,在過去多年一直處於全國百強縣前十位左右,也堪稱鎮江市的“領頭雁”和“長子”。

不過,近幾年,在外界看來,丹陽的發展速度慢了下來,經濟總量慢騰騰爬升,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則一度出現下滑。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注意到,在江蘇縣域經濟的排行榜上,丹陽的經濟體量儘管長期低於蘇州和無錫下轄的強縣,但對江蘇長江以北的縣市還是有優勢的。

不過,如今這一優勢也被打破。2019年,位於長江以北的一些區域,南通下轄的海門市的GDP首次超越丹陽,而江蘇“潛力股”南通下轄的其他幾個縣級市也“磨刀霍霍”,即將趕超丹陽、與其“平起平坐”。

曾經的蘇南明星縣市丹陽怎麼了?在日趨激烈的區域競爭中,它的“江湖地位”會持續下滑,還是會坐地反擊呢?

新任鎮江市委書記履新1個多月兩赴丹陽

據《鎮江日報》報道,3月31日,鎮江市委書記馬明龍赴丹陽,調研當地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兩手抓”推進工作。

澎湃新聞注意到,這是馬明龍履新後第二次到丹陽進行專題調研。上一次是2月19日,也就是履新後的第二天,他便去了丹陽調研企業復工復產工作。

丹陽為何如此重要?正如馬明龍在31日這次調研時所說,丹陽在鎮江全市板塊中,底蘊最深、實力最強、貢獻最大。

丹陽位於鎮江市域南側,緊挨著常州,在整個蘇南板塊中頗具發展特色。公開數據顯示,丹陽的經濟體量,大約可以佔到鎮江大市的三分之一。

丹陽是鎮江縣域經濟的龍頭,從一定程度上講,丹陽強則鎮江強。言語中,馬明龍對丹陽的發展也是寄予厚望。

據《鎮江日報》報道,馬明龍說,鎮江當前正處於高質量發展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他希望丹陽“大”要有大的樣子、“強”要有強的擔當。

馬明龍希望丹陽能夠在縣域經濟上“爭雄蘇南、爭雄長三角、爭雄全國”,交上對人民、對歷史滿意的答卷。

言下之意,作為鎮江經濟發展的重要板塊,丹陽不能滿足於現狀,還是要勇於和更強的對手比一比,到更高的舞臺去賽一賽。

馬明龍表示,丹陽要當好鎮江產業強市的“領頭雁”,既要有規模總量,又要有發展速度,要重振丹陽雄風。

他要求丹陽牢固樹立“慢不得”的危機感、“坐不住”的責任感、“等不起”緊迫感,並希望丹陽的定位能夠更高一些,速度更快一些,貢獻更大一些。

馬明龍說,“儘管丹陽面臨的發展壓力很大,但仍要堅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要在“強富美高”新鎮江建設中,把丹陽的前途建設得更加光明,讓老百姓的生活更加美好。

重振雄風,還是要靠“產業強市”

據澎湃新聞此前報道,履新鎮江市委書記後,馬明龍曾在多個場合強調產業強市之於鎮江的重要性。

堅守“產業強則城市強”的客觀規律不動搖,正是改革開放以來,蘇南實現快速發展的基本經驗。因此,丹陽,抑或鎮江要想跟上蘇錫常的發展步伐,解決自身發展不充分的問題,還是要靠產業。

丹陽的產業發展歷來頗具特色,比如眼鏡產業。“今日鎮江”客戶端2019年的報道顯示,丹陽鏡架年產量1億多副,約佔全國的三分之一。同時,鏡片年產量為4億多副,約佔全國的四分之三、全世界的40%左右。

另據丹陽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趙立群介紹稱,2019年,丹陽眼鏡製造業開票銷售預計超過87億元,同比增長超過7%。

然而,“眼鏡+市場”的傳統發展模式,目前已進入瓶頸期。澎湃新聞注意到,丹陽正在打造眼鏡風尚小鎮,目標推動眼鏡產業向全產業鏈延伸,向時尚、健康產業發展。

而在眼鏡之外,丹陽近年來也逐步形成了一批以新材料、先進裝備製造、新型醫療器械等為代表的新興產業。

比如國內醫療器械領域的明星企業魚躍醫療,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從當年丹陽的一家小工廠,成長為一家市值已經上百億的上市公司。

今年年初,丹陽市委書記黃春年在接受鎮江媒體採訪時表示,強發展是丹陽永恆的主題。他說,丹陽要把堅持產業強市、做大做優實體經濟放到更加突出位置,積極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強勢推進高質量發展。

“失速”的丹陽,“追兵”已到腳後跟

丹陽的發展壓力,直觀地體現在經濟指標上。據2020年丹陽兩會發布的數據,2019年,丹陽市預計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85億元。

公開數據顯示,丹陽市在2014年GDP首破千億大關。但六年下來,GDP總增量還不到300億,增速也從2014年的11%,下降到如今的5%以下。

不進則退,進慢了也是退。放眼江蘇全省,丹陽在江蘇縣域經濟排行榜上的座次,悄然間已經開始下滑。

這些年來,丹陽穩居江蘇縣域經濟前十強。儘管在總量上,丹陽一直不是崑山、江陰等蘇南強縣的對手,但作為鎮江的“領頭羊”,丹陽對於周邊南京溧水、常州金壇等地來說,優勢還是明顯的。

要是跟蘇中蘇北的縣市比,丹陽更是從未落於下風。

但在2019年,丹陽破天荒地被一座江北城市超越了。公開數據顯示,南通“第一強縣”海門市2019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了1352億,實現了對丹陽的反超。

十年前,也就是2010年時,丹陽GDP比海門還多100億。2018年,海門確立了“超丹陽趕宜興追常熟”的目標,如今,“超丹陽”的目標已經實現。

被認為是江蘇“新增長極”的南通,下轄五縣市2019年GDP已經全部破千億。同時,南通正大打“群狼戰術”,處於“做大總量、能快則快”的上升期。

可以預見的是,如果重大項目不斷落地南通,南通下轄五縣市的經濟總量,未來還會持續快速增長。

這對於丹陽來說,身為蘇南強縣的優越感正在減退。

要“主動融入鎮江市域一體化”

值得一提的是,丹陽在蘇南板塊存在感的減弱,不僅體現在經濟指標上。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大背景下,在新一輪的區域競爭中,丹陽急需找準自身定位。

3月31日,馬明龍在丹陽調研時提出,丹陽對外要全面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寧鎮揚一體化發展大局,對內主動融入鎮江市域一體化。

澎湃新聞注意到,“鎮江市域一體化”這一概念,此前在公開場合較少被提及。為何要強調市域一體化?

鎮江市由三區三市組成,下轄三個縣級市句容、丹陽和揚中,分別在鎮江的西、南、東三個方向,地理上並沒有和鎮江主城形成合力。

句容市西接南京,目前正發力寧句同城化建設,連接兩地的寧句城際目前已經開工。長江島城揚中則“偏安一隅”,距泰州市高港區僅一江之隔。

而丹陽南接常州主城,常州奔牛機場甚至被丹陽三面環繞。因此,除了北接鎮江主城,丹陽免不了“南望”常州。

這導致了長期以來,鎮江主城區的首位度偏低,集聚要素資源的能力不夠強,對下轄縣市的帶動力不足,難以擺脫“小城”氣質。

鎮江市委研究室曾就提升鎮江主城區首位度問題進行過研究。鎮江市委研究室微信公號“金山智庫”2016年發佈的一份研究報告稱,鎮江應該將現在的“1+3”,即主城區+丹陽、句容、揚中構成的市域城鎮體系,演化為“3+1+N”,也就是主城區、丹陽和揚中形成組合型城市群,再加上句容,以及若干中心鎮、特色鎮。

報告反思道,長期以來,由於“小碼頭”思想濃重,鎮江的發展理念較為滯後,缺乏“大鎮江”的意識和胸懷,對轄市發展的支持相對不足。

報告建議,鎮江主城區要加速南拓,充分利用南部的可利用空間優勢,形成現代化、國際化的生態都市區,推動鎮丹(主城區和丹陽)一體化。

如此一來,主城區和丹陽、揚中形成的三角,將拉大鎮江城市框架,從而可以推動鎮江更好融入滬寧線發展主軸,強化與蘇錫常的融合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