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和团结才是击败疫情的决定性力量

病毒和疫情,正在和全人类较量。

这其中,中国,日本,韩国是第1个上去过招的,先输后赢。欧洲是第2个上去过招的,有赢有输。美国是第3个上去过招的,一塌糊涂。

较量期间,各路人马粉墨登场。有赞赏中国的,有抹黑中国的。赞赏中国的制度,中国的担当,中国的人民,抹黑中国的隔离政策,并臆测病毒的来源。有抨击英国的群体免疫政策的,也有赞赏德国的高效的。有热情洋溢赞扬“塞铁”的,也有怒斥挪威、西班牙翻脸不认人的。有对美国迷般自信的,也有狂批特郎普为不靠谱的。有说关键时刻美国连盟友物资都抢的,更多的是说美国经此一“疫”,将拱手让出全球老大位置的。

总之,你方唱罢我登场,各路人马,各路观点,纷至沓来,己经将疫情演变成舆论的狂欢,甚至于呼吁要化“危”为“机”。

这些,真不知从何说起。

请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病毒是全人类的敌人,它本身是没有国籍之分的,不管你是总统还是平民,它都一视同仁。但对付病毒的人有国籍之分的,由此才衍生出来了一系列的观点和问题。这情况像不像敌人已经大兵压境,内部还在四分五裂,然后被各个击破?

张文宏教授指出,战胜疫情,不取决于做的最好的国家,在于做的最不到位的国家。张教授是个明白人,他知道要对付这个新型传染性极强的病毒,应该要全人类携起手来步调一致,共同抗拒,才有成功的可能,任何隔岸观火,幸灾乐祸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

所以,我们不要再陶醉于我们千辛万苦,终于取得了国内防疫的阶段性胜利。在整个国家付出了惨烈的代价后,此时此刻,我们除了要赞美最美逆行者,更要进行系统的、深刻的反思,我们还需要在体制上,机制上,法律上去完善应付类似情况的冲击,任重而道远。

所以,当作为全球为数不多的具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我们终于可以腾出手来生产大量的防疫物资去帮助其他国家时,我们要站在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立场去认识,我们不要再陶醉于塞尔维亚总统那含泪的眼光,就差说我们是塞尔维亚的救世主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帮助了别人,不要整天挂在嘴上好不好?!,炒作人家总统的眼泪更要不得。让被帮助的人有尊严,难道不是一种美德吗?

所以,我们不要再纠缠于欧美各国即使在疫情紧急的情况也不放弃防疫物资的欧洲认证,美国认证,纠缠于要不要在我们国家生产的口罩上印上外国文字、外国说明书。毕竟控制疫情的行动还是在各国的法律允许的框架内开展的,利用这次机会进一步改进我们的生产体系,改进和外国人打交道的方法,提高自己的准入能力难道不更好吗?

所以,我们不要再有那种美国遭遇了这么大的困难,有可能让出全球领导地位的这么一种说法。一个国家可以被战争和饥荒所击倒,但是纵观历史,从来没有被病毒击倒过的国家。以美国的工业体系,和他们可以爆发出来的生产力,请持这种观点的人换位思考一下:假如全球的唯一超级大国美国都不行,你凭什么行?我也希望把美国从全球第一的宝座拉下来,但靠疫情的帮助?省省吧,且不说不可能,即使能,胜之不武有意思吗?

今天,这则新闻令人感动和自豪,搞录如下:

△约翰 · 拉贝被称为 " 中国的辛德勒 ",其所著的《拉贝日记》被公认为是研究南京大屠杀事件数量最多、保存得最为完整的史料,后被拍成电影。约翰 · 拉贝的孙子托马斯 · 拉贝目前是德国海德堡医院的医生,近日,他给中国驻德国大使吴恳写信求援,急需一批抗疫药品。这个药品是中国企业生产的。中国驻德国大使馆随即与工信部联系,很快找到生产这种药品的企业,企业方面决定赠送这批药物,并第一时间送到托马斯 · 拉贝手中。吴恳说,80 多年过去了,中德友人之间这种守望相助的情谊仍在延续。

面对人类共同的敌人,只有人性的光辉和团结的力量才是击败疫情的决定性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