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回暖的"假象"與背後的真實邏輯——3月經濟運行狀況解讀


3月份全國復工復產快速推進,沉睡中的巨人開始甦醒。但這個甦醒過程非常緩慢,仍然處於懵懂恍惚狀態。從高頻指標來看,大部分數據表明經濟環比出現明顯改善,但是與去年同期相比仍顯偏弱。


PMI超預期大幅回升讓人大跌眼鏡,經濟並未顯著回暖。2020年3月製造業PMI為52%,比上月上升16.3個百分點;非製造業PMI為52.3%,比上月上升22.7個百分點;綜合PMI為53%,比上月上升24.1個百分點。從3月份PMI的數據來看,國內疫情得到控制以來三項景氣指數全部大幅反彈回升,全部高於榮枯線,處於較好的擴張水平。但是通過分析之後可以發現,PMI環比修復可能不代表經濟整體迴歸正常水平,經濟運行能否回暖仍待觀察。


雖然PMI指數整體上升,但存在不均衡性,更多地反映為短期反彈。當前生產加快主要原因是完成前期受疫情影響而積壓的訂單,新增訂單狀況並不理想,可能導致當前生產指數的回升難以持久。在疫情全球蔓延的情況下,新增訂單預期較差,特別是出口訂單指數為46.4%,仍然處於較低的收縮區間。疫情導致外出消費較為謹慎,雖然餐飲、酒店、景點等服務業逐漸放開,但這些行業經營仍然慘淡。生活性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仍然偏低,其中住宿餐飲、旅遊、居民服務、文化體育娛樂等行業景氣指數仍處於收縮區間。3月以來的高頻數據顯示存在一定的復工不復產現象,發電耗煤量同比依然負增長,重點企業日均粗鋼產量進一步減少,南華工業品指數、紡織價格指數和棉紡織行業景氣指數繼續下降,真實的產出水平可能不如PMI表現的這樣積極。


數據回暖的


統計局的答記者問透出經濟運行真實動向。可能擔心過於樂觀的採購經理指會引起市場質疑,在這次公佈3月份採購經濟指數的同時公佈了一篇答記者問。先說個題外話,很有意思,數據公佈的時間與答記者問軟文公佈的時間完全相同——3月31日9點0分。顧名思義,答記者問是記者先問問題,再去回答問題,是一個被動的行為。但是9點之前數據都還沒有公佈,記者連數據都沒看到,答記者問就已經成文了。很顯然,這個所謂的答記者問可能並不是回答記者的問題,而是主動"闢謠"似公佈信息。只不過技術操作有所瑕疵,如果把答記者問軟文晚兩小時公佈可能更好。


數據回暖的


回到正題,我詳細看了答記者問內容,比較有用的內容有三類。一是"採購經理指數是環比指數,反映的是本月比上月發生的經濟變化情況""採購經理指數是反映經濟走勢的月度環比指數,能靈敏地反映經濟的短期變化"這類表述反覆出現了多次,透露出的信息是經濟環比出現改善,也就是3月以來是好於2月之前的狀況。二是"當PMI連續三個月以上同向變化時,才能反映經濟運行的趨勢性變化,僅僅單月數據升至榮枯線上,並不能判斷我國經濟已完全恢復正常水平,實現趨勢性好轉,還需持續觀察變化"這透露出當前我國經濟能否趨勢性改善仍存不確定性,還需要觀察。三是"在經濟出現較大波動時,有時環比指標與同比指標的走勢可能會發生背離。由於目前主要宏觀經濟數據多為同比指標,所以PMI的環比回升並不意味著其他主要宏觀經濟數據一定會發生同向變化"這透露出當前我國經濟同比增長不會像採購經理指數那樣回升,也就是同比依然可能是負增長的


作為重要的經濟景氣指數,PMI是否存在失真性,進而需要完善值得探討。從3月份三項PMI大幅超預期回升與經濟運行不夠匹配,以及官方答記者問內容來看,PMI是否已經存在了失真性,這需要認真研究。如果經濟指標由於統計方法、統計樣本或者認為因素而出現失真,後果將導致決策失誤,可能帶來嚴重後果。如果真的出現了失真性,與真實經濟運行情況出現很大的偏差,那麼建議詳細研究分析,不斷完善經濟數據指標。


數據回暖的


從高頻數據來判斷,主要3月份主要宏觀數據可能仍然同比負增長。3月以來高爐開工率逐漸上升了5個百分點到65%。3月六大發電集團日均耗煤量逐漸上升,從月初在43萬噸/日上升到月末近60萬噸/日,環比上漲近50%。但耗煤量同比依然負增長,月均同比為-20%左右。重點企業日均粗鋼產量進一步減少到180萬噸/日,南華工業品指數比去年同期下降超過200點,柯橋紡織價格指數和中國棉紡織行業景氣指數繼續下降。由於1-2月宏觀數據非常差,3月份環比有所改善,但復甦步伐緩慢,難以對沖一季度整體下行趨勢。一季度經濟增速肯定降負增長,並且創有季度GDP統計數據以來的最低增速


數據回暖的


從物價來看,需求減弱導致物價漲幅收窄。3月以來食品和非食品價格都回落,CPI漲幅可能收窄到5%以內。水果、蛋類、禽類價格都下降,豬肉批發價格延續回落趨勢,牛肉和羊肉價格也有不同程度下降。國內成品油價有過一次較大幅度的下調。CRB綜合指數降到370點,國際原油價格大跌到20美元/桶左右。除了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環比上漲以外,國內主要生產資料價格都下降,石油天然氣、化工產品、有色金屬產品價格環比降幅較大。預計3月份PPI同比降幅擴大,存在工業通縮的風險,不過輸入性價格下降對緩解企業經營成本壓力起到積極作用。物價走低對宏觀政策調控提供了空間。


對於未來經濟運行的判斷,最大的不確定因素是疫情全球蔓延帶來的負面衝擊會有多大。疫情導致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國際金融研究所預測2020年全球經濟增速可能大幅降至-1.5%,美國和歐元區經濟增速可能分別降至-2.8%和-4.7%。在最悲觀的情況下,是否中國也會出現全年GDP負增長值得警惕。在樂觀的情況下,二季度之後全球疫情得到控制,各國宏觀積極政策起到顯著效果,那麼三季度之後有望逐漸迴歸正軌。即便是最為樂觀的預測,疫情好轉疊加擴張政策的落地,由於一季度經濟表現太差,我國全年經濟增速也很難超過5%。除非房地產再次開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