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回暖的"假象"与背后的真实逻辑——3月经济运行状况解读


3月份全国复工复产快速推进,沉睡中的巨人开始苏醒。但这个苏醒过程非常缓慢,仍然处于懵懂恍惚状态。从高频指标来看,大部分数据表明经济环比出现明显改善,但是与去年同期相比仍显偏弱。


PMI超预期大幅回升让人大跌眼镜,经济并未显著回暖。2020年3月制造业PMI为52%,比上月上升16.3个百分点;非制造业PMI为52.3%,比上月上升22.7个百分点;综合PMI为53%,比上月上升24.1个百分点。从3月份PMI的数据来看,国内疫情得到控制以来三项景气指数全部大幅反弹回升,全部高于荣枯线,处于较好的扩张水平。但是通过分析之后可以发现,PMI环比修复可能不代表经济整体回归正常水平,经济运行能否回暖仍待观察。


虽然PMI指数整体上升,但存在不均衡性,更多地反映为短期反弹。当前生产加快主要原因是完成前期受疫情影响而积压的订单,新增订单状况并不理想,可能导致当前生产指数的回升难以持久。在疫情全球蔓延的情况下,新增订单预期较差,特别是出口订单指数为46.4%,仍然处于较低的收缩区间。疫情导致外出消费较为谨慎,虽然餐饮、酒店、景点等服务业逐渐放开,但这些行业经营仍然惨淡。生活性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仍然偏低,其中住宿餐饮、旅游、居民服务、文化体育娱乐等行业景气指数仍处于收缩区间。3月以来的高频数据显示存在一定的复工不复产现象,发电耗煤量同比依然负增长,重点企业日均粗钢产量进一步减少,南华工业品指数、纺织价格指数和棉纺织行业景气指数继续下降,真实的产出水平可能不如PMI表现的这样积极。


数据回暖的


统计局的答记者问透出经济运行真实动向。可能担心过于乐观的采购经理指会引起市场质疑,在这次公布3月份采购经济指数的同时公布了一篇答记者问。先说个题外话,很有意思,数据公布的时间与答记者问软文公布的时间完全相同——3月31日9点0分。顾名思义,答记者问是记者先问问题,再去回答问题,是一个被动的行为。但是9点之前数据都还没有公布,记者连数据都没看到,答记者问就已经成文了。很显然,这个所谓的答记者问可能并不是回答记者的问题,而是主动"辟谣"似公布信息。只不过技术操作有所瑕疵,如果把答记者问软文晚两小时公布可能更好。


数据回暖的


回到正题,我详细看了答记者问内容,比较有用的内容有三类。一是"采购经理指数是环比指数,反映的是本月比上月发生的经济变化情况""采购经理指数是反映经济走势的月度环比指数,能灵敏地反映经济的短期变化"这类表述反复出现了多次,透露出的信息是经济环比出现改善,也就是3月以来是好于2月之前的状况。二是"当PMI连续三个月以上同向变化时,才能反映经济运行的趋势性变化,仅仅单月数据升至荣枯线上,并不能判断我国经济已完全恢复正常水平,实现趋势性好转,还需持续观察变化"这透露出当前我国经济能否趋势性改善仍存不确定性,还需要观察。三是"在经济出现较大波动时,有时环比指标与同比指标的走势可能会发生背离。由于目前主要宏观经济数据多为同比指标,所以PMI的环比回升并不意味着其他主要宏观经济数据一定会发生同向变化"这透露出当前我国经济同比增长不会像采购经理指数那样回升,也就是同比依然可能是负增长的


作为重要的经济景气指数,PMI是否存在失真性,进而需要完善值得探讨。从3月份三项PMI大幅超预期回升与经济运行不够匹配,以及官方答记者问内容来看,PMI是否已经存在了失真性,这需要认真研究。如果经济指标由于统计方法、统计样本或者认为因素而出现失真,后果将导致决策失误,可能带来严重后果。如果真的出现了失真性,与真实经济运行情况出现很大的偏差,那么建议详细研究分析,不断完善经济数据指标。


数据回暖的


从高频数据来判断,主要3月份主要宏观数据可能仍然同比负增长。3月以来高炉开工率逐渐上升了5个百分点到65%。3月六大发电集团日均耗煤量逐渐上升,从月初在43万吨/日上升到月末近60万吨/日,环比上涨近50%。但耗煤量同比依然负增长,月均同比为-20%左右。重点企业日均粗钢产量进一步减少到180万吨/日,南华工业品指数比去年同期下降超过200点,柯桥纺织价格指数和中国棉纺织行业景气指数继续下降。由于1-2月宏观数据非常差,3月份环比有所改善,但复苏步伐缓慢,难以对冲一季度整体下行趋势。一季度经济增速肯定降负增长,并且创有季度GDP统计数据以来的最低增速


数据回暖的


从物价来看,需求减弱导致物价涨幅收窄。3月以来食品和非食品价格都回落,CPI涨幅可能收窄到5%以内。水果、蛋类、禽类价格都下降,猪肉批发价格延续回落趋势,牛肉和羊肉价格也有不同程度下降。国内成品油价有过一次较大幅度的下调。CRB综合指数降到370点,国际原油价格大跌到20美元/桶左右。除了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环比上涨以外,国内主要生产资料价格都下降,石油天然气、化工产品、有色金属产品价格环比降幅较大。预计3月份PPI同比降幅扩大,存在工业通缩的风险,不过输入性价格下降对缓解企业经营成本压力起到积极作用。物价走低对宏观政策调控提供了空间。


对于未来经济运行的判断,最大的不确定因素是疫情全球蔓延带来的负面冲击会有多大。疫情导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际金融研究所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增速可能大幅降至-1.5%,美国和欧元区经济增速可能分别降至-2.8%和-4.7%。在最悲观的情况下,是否中国也会出现全年GDP负增长值得警惕。在乐观的情况下,二季度之后全球疫情得到控制,各国宏观积极政策起到显著效果,那么三季度之后有望逐渐回归正轨。即便是最为乐观的预测,疫情好转叠加扩张政策的落地,由于一季度经济表现太差,我国全年经济增速也很难超过5%。除非房地产再次开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