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後農民書法家27歲時就靠賣字換來7套房,給書壇留下一段傳奇

文·段宏剛

1975年出生於湖南省婁底市雙峰縣一個農民家庭的王芳澤,雖然算不上當代著名書法家,但絕對算得上極具有傳奇色彩的勵志型書法家之一。

家裡兄弟姐妹較多,父親含辛茹苦要養活一大家人,王芳澤讀完初中,看到家裡再也無力供養他繼續讀書時,就決定輟學,準備自謀出路,幫助父親分擔養家的擔子。

十幾歲的王芳澤走上社會後,突然感到自己什麼也不會,想找一份工作談何容易。

在雙峰縣城闖蕩了幾年後,由於沒有一技之長,除過打零工可以解決自己的溫飽問題之外,想攢下錢補貼家裡非常困難,殘酷的現實被迫讓他做出了抉擇。

70後農民書法家27歲時就靠賣字換來7套房,給書壇留下一段傳奇

王芳澤和妻子

經過深思熟慮,王芳澤認為,自己有一定的書法基礎,何不去縣城的字畫裝裱店做學徒,這樣既能找到落腳點,混口飯吃,還可以抽空練習書法,何樂而不為呢?

上世紀80年代,全國許多中小學開設有書法課,每週兩節,由語文老師在課堂上現場指導學生寫毛筆字,主要教導學生怎麼正確執筆,怎麼在九宮格里寫出筆畫和結構沒有差錯的漢字,這些教學無疑對書法的普及,培養孩子對書法產生興趣,都能起到很大作用。

王芳澤正是依靠這種方式打下了一丁點書法基礎,他後來走上書法之路,雖然含有很大運氣成分,但跟書法啟蒙有必然聯繫。當然,他先後遇到三個貴人,才是他後來在書法領域走上成功,並且名利雙收的根本所在。

70後農民書法家27歲時就靠賣字換來7套房,給書壇留下一段傳奇

勤學苦練書法的王芳澤

大約在1995年,20歲出頭的王芳澤經過在雙峰縣城多次輾轉,尋求機會,終於進入一家字畫裝裱店。他來這裡的唯一目的是想學一手字畫裝裱技術,以便將來靠這門手藝生存。

店老闆姓謝,說起來,謝老闆算得上是王芳澤生命裡的第一個貴人。

王芳澤身上具有農家孩子那種特有的吃苦耐勞、勤奮踏實的品質,讓謝老闆十分喜歡,特意准許王芳澤享有一個特權:如果裝裱店裡沒有顧客時,王芳澤可以練習書法。

隨著時間的推移,王芳澤的書法水準與日俱增。

有一天,王方澤寫了幾幅字,覺得自己寫得不錯,就自作主張把它們裝裱後懸掛到店裡的顯眼位置,沒想到剛掛上去不久就被顧客買走了。

70後農民書法家27歲時就靠賣字換來7套房,給書壇留下一段傳奇

王芳澤書法

謝老闆看到此情此景,笑得合不攏嘴。在以前,謝老闆都是花錢從市場上批發來別人的書法作品後,進行裝裱和銷售,如今,有王芳澤代勞寫字,能省下許多費用,他能不高興嗎?

後來的日子,在謝老闆的安排下,王芳澤從裝裱店的學徒工變成了專職書法家,每天只需寫字,其他事一概不用操心。

由於王芳澤擅長寫許多書體,寫的字深得顧客喜歡,凡是他寫的字裝裱後掛在店裡都會售罄,因此,裝裱店裡的人氣越來越旺,生意越來越好。

面對王芳澤這樣的財神爺,謝老闆為了留住,既給王芳澤漲工資,又給贈送些其它生活用品,完全把他當自家人對待。此時的王芳澤,眼裡全是對謝老闆的感激,壓根沒有非分之想。

70後農民書法家27歲時就靠賣字換來7套房,給書壇留下一段傳奇

王芳澤書法

幾年後的某一天,裝裱店裡來了一名不速之客,是雙峰縣有名的企業家,名字叫張良玉,非常有商業頭腦,他算得上是王芳澤的第二個貴人。張良玉雖然沒有多少文化卻非常尊重文化人,當他看到年紀輕輕的王方澤書法底子很不錯,又踏實上進,就產生了給他出作品集、辦展覽、包裝他的想法。

然而,王芳澤畢竟是謝老闆的人,張老闆想包裝難度不小。於是,張老闆經常來裝裱店,有意無意接近王芳澤,給王芳澤灌輸離開裝裱店的種種好處。在張老闆看來,王芳澤是潛力股,也是一棵搖錢樹,誰抓住誰就能財源滾滾。因為張老闆在此時已經嗅到了藝術品市場即將蒸蒸日上的氣息。

王芳澤想到自己已是20好幾的人,像他這個年齡,在農村早已應該成家立業。於是,在2000年,25歲的王芳澤以結婚為由離開謝老闆的裝裱店。結婚後,王方澤憑藉幾年時間在裝裱店學到的手藝,籌錢跟妻子一起開辦了一家裝裱店,專門經營自己的書法作品。

70後農民書法家27歲時就靠賣字換來7套房,給書壇留下一段傳奇

王芳澤書法

張老闆適時出現,不但贊助王方澤順利出版了第一本書法專輯,還督促王芳澤堅持參加全國性書法展覽,多在全國同行面前露臉。在張老闆的鼓勵和包裝下,王芳澤相繼獲得了不少書法獎項,其中有一個相當重要的全國大獎,在領取這個大獎時,王芳澤結識了歐陽中石、王鏞、李鐸等幾位書壇大腕,這對他後來的發展至關重要。

領完大獎回來,張老闆贈送給王芳澤一套180平米的大房子作為鼓勵,同時提出一個條件:王芳澤必須寫300幅作品來置換。就這樣,王芳澤擁有了生平第一套房產,此時,他才26歲。

書法換大房子的消息傳出去後,王芳澤很快成為雙峰縣,乃至婁底市的書法紅人,書法作品一時洛陽紙貴,供不應求。

70後農民書法家27歲時就靠賣字換來7套房,給書壇留下一段傳奇

王芳澤的報道

也是在這時,裝裱店謝老闆因為眼紅,加入了人才爭奪戰,兩人都認為是自己捧紅了王芳澤,不但爭奪王芳澤,還在市場上大肆收購王芳澤的書法作品。經過兩人的較勁,王芳澤被炒得更紅了,作品更加值錢,價格如同芝麻開花節節高升,從最初的幾十元一路飆升到2000多元,只用了半年時間。

也是在這短短時間內,依靠賣字讓王方澤賺得盆滿缽滿,他用勞動所得連續購置了6套房子。到27歲時,當許多人還在為生活奔波,王方澤已經坐擁7套房產,在當地創造了一個神話,成為人們茶餘飯後樂此不疲的談資。

然而,花無百日紅,人無千日好。在經歷了數年的輝煌後,王方澤的事業當即遭遇了寒冬,書法作品開始無人問津,他的作品在收藏家手裡逐漸變成了燙手山芋,他走到哪裡都有人戳脊梁骨。

70後農民書法家27歲時就靠賣字換來7套房,給書壇留下一段傳奇

王芳澤與恩師李鐸

經過分析,王方澤認為,他本身是一個沒有多少文化修養的年輕書法家,隨著人們對書法藝術的不斷認識,收藏興趣迴歸到理性,逐漸認識到他的書法作品裡的文化含量和藝術價值並沒有那麼突出時,也就不願再購買和炒作他的書法作品了。

說到底,書法不是技術,而是一門藝術,是文化的載體,只有技巧而沒有文化含量和個人真性情的書法作品註定會曇花一現,寫好書法是一輩子的事情,根本沒有捷徑可言。

當有了這方面的認識和感悟,王方澤當即決定拜在當代書壇名家李鐸的門下,拜師李鐸,算是他遇到了第三個貴人。

如今的王芳澤在創作書法時,大多數作品是自作詩詞,他用自己的行動把書法拉回了文化的本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