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农民书法家27岁时就靠卖字换来7套房,给书坛留下一段传奇

文·段宏刚

1975年出生于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一个农民家庭的王芳泽,虽然算不上当代著名书法家,但绝对算得上极具有传奇色彩的励志型书法家之一。

家里兄弟姐妹较多,父亲含辛茹苦要养活一大家人,王芳泽读完初中,看到家里再也无力供养他继续读书时,就决定辍学,准备自谋出路,帮助父亲分担养家的担子。

十几岁的王芳泽走上社会后,突然感到自己什么也不会,想找一份工作谈何容易。

在双峰县城闯荡了几年后,由于没有一技之长,除过打零工可以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之外,想攒下钱补贴家里非常困难,残酷的现实被迫让他做出了抉择。

70后农民书法家27岁时就靠卖字换来7套房,给书坛留下一段传奇

王芳泽和妻子

经过深思熟虑,王芳泽认为,自己有一定的书法基础,何不去县城的字画装裱店做学徒,这样既能找到落脚点,混口饭吃,还可以抽空练习书法,何乐而不为呢?

上世纪80年代,全国许多中小学开设有书法课,每周两节,由语文老师在课堂上现场指导学生写毛笔字,主要教导学生怎么正确执笔,怎么在九宫格里写出笔画和结构没有差错的汉字,这些教学无疑对书法的普及,培养孩子对书法产生兴趣,都能起到很大作用。

王芳泽正是依靠这种方式打下了一丁点书法基础,他后来走上书法之路,虽然含有很大运气成分,但跟书法启蒙有必然联系。当然,他先后遇到三个贵人,才是他后来在书法领域走上成功,并且名利双收的根本所在。

70后农民书法家27岁时就靠卖字换来7套房,给书坛留下一段传奇

勤学苦练书法的王芳泽

大约在1995年,20岁出头的王芳泽经过在双峰县城多次辗转,寻求机会,终于进入一家字画装裱店。他来这里的唯一目的是想学一手字画装裱技术,以便将来靠这门手艺生存。

店老板姓谢,说起来,谢老板算得上是王芳泽生命里的第一个贵人。

王芳泽身上具有农家孩子那种特有的吃苦耐劳、勤奋踏实的品质,让谢老板十分喜欢,特意准许王芳泽享有一个特权:如果装裱店里没有顾客时,王芳泽可以练习书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芳泽的书法水准与日俱增。

有一天,王方泽写了几幅字,觉得自己写得不错,就自作主张把它们装裱后悬挂到店里的显眼位置,没想到刚挂上去不久就被顾客买走了。

70后农民书法家27岁时就靠卖字换来7套房,给书坛留下一段传奇

王芳泽书法

谢老板看到此情此景,笑得合不拢嘴。在以前,谢老板都是花钱从市场上批发来别人的书法作品后,进行装裱和销售,如今,有王芳泽代劳写字,能省下许多费用,他能不高兴吗?

后来的日子,在谢老板的安排下,王芳泽从装裱店的学徒工变成了专职书法家,每天只需写字,其他事一概不用操心。

由于王芳泽擅长写许多书体,写的字深得顾客喜欢,凡是他写的字装裱后挂在店里都会售罄,因此,装裱店里的人气越来越旺,生意越来越好。

面对王芳泽这样的财神爷,谢老板为了留住,既给王芳泽涨工资,又给赠送些其它生活用品,完全把他当自家人对待。此时的王芳泽,眼里全是对谢老板的感激,压根没有非分之想。

70后农民书法家27岁时就靠卖字换来7套房,给书坛留下一段传奇

王芳泽书法

几年后的某一天,装裱店里来了一名不速之客,是双峰县有名的企业家,名字叫张良玉,非常有商业头脑,他算得上是王芳泽的第二个贵人。张良玉虽然没有多少文化却非常尊重文化人,当他看到年纪轻轻的王方泽书法底子很不错,又踏实上进,就产生了给他出作品集、办展览、包装他的想法。

然而,王芳泽毕竟是谢老板的人,张老板想包装难度不小。于是,张老板经常来装裱店,有意无意接近王芳泽,给王芳泽灌输离开装裱店的种种好处。在张老板看来,王芳泽是潜力股,也是一棵摇钱树,谁抓住谁就能财源滚滚。因为张老板在此时已经嗅到了艺术品市场即将蒸蒸日上的气息。

王芳泽想到自己已是20好几的人,像他这个年龄,在农村早已应该成家立业。于是,在2000年,25岁的王芳泽以结婚为由离开谢老板的装裱店。结婚后,王方泽凭借几年时间在装裱店学到的手艺,筹钱跟妻子一起开办了一家装裱店,专门经营自己的书法作品。

70后农民书法家27岁时就靠卖字换来7套房,给书坛留下一段传奇

王芳泽书法

张老板适时出现,不但赞助王方泽顺利出版了第一本书法专辑,还督促王芳泽坚持参加全国性书法展览,多在全国同行面前露脸。在张老板的鼓励和包装下,王芳泽相继获得了不少书法奖项,其中有一个相当重要的全国大奖,在领取这个大奖时,王芳泽结识了欧阳中石、王镛、李铎等几位书坛大腕,这对他后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领完大奖回来,张老板赠送给王芳泽一套180平米的大房子作为鼓励,同时提出一个条件:王芳泽必须写300幅作品来置换。就这样,王芳泽拥有了生平第一套房产,此时,他才26岁。

书法换大房子的消息传出去后,王芳泽很快成为双峰县,乃至娄底市的书法红人,书法作品一时洛阳纸贵,供不应求。

70后农民书法家27岁时就靠卖字换来7套房,给书坛留下一段传奇

王芳泽的报道

也是在这时,装裱店谢老板因为眼红,加入了人才争夺战,两人都认为是自己捧红了王芳泽,不但争夺王芳泽,还在市场上大肆收购王芳泽的书法作品。经过两人的较劲,王芳泽被炒得更红了,作品更加值钱,价格如同芝麻开花节节高升,从最初的几十元一路飙升到2000多元,只用了半年时间。

也是在这短短时间内,依靠卖字让王方泽赚得盆满钵满,他用劳动所得连续购置了6套房子。到27岁时,当许多人还在为生活奔波,王方泽已经坐拥7套房产,在当地创造了一个神话,成为人们茶余饭后乐此不疲的谈资。

然而,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在经历了数年的辉煌后,王方泽的事业当即遭遇了寒冬,书法作品开始无人问津,他的作品在收藏家手里逐渐变成了烫手山芋,他走到哪里都有人戳脊梁骨。

70后农民书法家27岁时就靠卖字换来7套房,给书坛留下一段传奇

王芳泽与恩师李铎

经过分析,王方泽认为,他本身是一个没有多少文化修养的年轻书法家,随着人们对书法艺术的不断认识,收藏兴趣回归到理性,逐渐认识到他的书法作品里的文化含量和艺术价值并没有那么突出时,也就不愿再购买和炒作他的书法作品了。

说到底,书法不是技术,而是一门艺术,是文化的载体,只有技巧而没有文化含量和个人真性情的书法作品注定会昙花一现,写好书法是一辈子的事情,根本没有捷径可言。

当有了这方面的认识和感悟,王方泽当即决定拜在当代书坛名家李铎的门下,拜师李铎,算是他遇到了第三个贵人。

如今的王芳泽在创作书法时,大多数作品是自作诗词,他用自己的行动把书法拉回了文化的本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