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地生態葬,讓生命“終歸”於自然

早在國家相關部門出臺《關於推行節地生態安葬的指導意見》之前,宿遷就已經開始推廣節地生態葬。日前,記者從宿遷市民政局瞭解到,2004年,為了提倡環保,宿豫區保安鄉就開始推廣樹葬,而樹葬就是節地生態葬形式之一。

據市民政局社會事務處處長郭家利介紹,節地生態葬主要是為了解決傳統殯葬的問題而衍生出來的環保型殯葬形式,主要倡導保護環境、綠色殯葬,以不佔或少佔土地、少耗資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方式安葬骨灰。節地生態葬的出現順應了當今社會所倡導的“綠色”主題,促進了生態社會的和諧健康發展,從而使得殯葬行業向著綠色、環保、健康的方向發展,成為順應新潮流的新型殯葬方式。

节地生态葬,让生命“终归”于自然

宿遷目前推廣的

節地生態葬類型

水葬:

將骨灰撒入海、湖、河中。

樹葬:

將骨灰放在可降解的骨灰罈或骨灰盒中後置入墓穴當中,然後在上面種上樹木。

壁葬:

將骨灰放在骨灰盒內再置入牆壁內,分為室內壁葬和室外壁葬。

草坪葬、花壇葬:

將骨灰放入可降解的骨灰罈或者骨灰盒中,然後在上面種植鮮花、草坪。

骨灰堂:

室內骨灰架寄存,是目前骨灰安放的主要方式。

現場直擊一

节地生态葬,让生命“终归”于自然

宿豫區保安鄉張圩公墓的樹葬區

一塊塊和磚頭大小的臥碑上寫著逝者的名字,旁邊“陪伴”它們的則是一棵棵松樹,後面“依著”一大片盛放的油菜花,走進宿豫區保安鄉張圩公墓的樹葬區,迎面而來的是一種清幽而安靜的感覺。

“每個墓穴佔地面積不到0.1平方米,木製的骨灰盒雖然達不到短期內可降解的要求,但也是可降解的,這就是樹葬的環保之處。”3月27日上午,已經陸續有村民前來張圩公墓祭掃,從公墓管理員陳樹堂那兒,記者瞭解到,該樹葬區共有100餘穴,已經安葬了30餘位逝者。在保安鄉,許多逝去的老人之所以選擇樹葬的方式,是他們覺得這樣讓生命重歸自然,也是“入土為安”了。

現場直擊二

节地生态葬,让生命“终归”于自然

宿豫區曹集鄉公益公墓的骨灰堂

3月27日下午,記者來到宿豫區曹集鄉公益公墓,在蔥鬱松柏、茵茵綠草的掩映下,一塊塊黑色臥碑呈現在記者面前。除了前來祭掃的村民,還有一些前來選墓穴的村民。

“顧名思義,骨灰堂就是立體式存放骨灰設施的一種方式。”宿豫區民政局社會事務科負責人葉再洲告訴記者,該公墓的骨灰堂可存放280個骨灰盒,但目前只存放了30多個。

據悉,像曹集鄉這樣的公益性公墓在宿豫區已有10處,基本實現了“一鄉一公墓”。“2018年5月1日,宿豫實行基本殯葬全免費政策,凡宿豫戶籍人員,基本的火化費全免、安葬費用全免、墓穴費用全免,減少了喪戶的經濟負擔,更節約我們的土地。”葉再洲說,對選擇樹葬、草坪葬、花壇葬等生態葬的,政府部門還將給予逝者親屬一定獎勵或補助。

現場直擊三

节地生态葬,让生命“终归”于自然

宿豫區馬陵山天堂墓園花壇葬區

3月30日下午2時許,在宿遷市宿豫區馬陵山天堂墓園,前來掃墓的群眾絡繹不絕。據墓園負責人施學松介紹,在該墓園,一共有3種節地生態葬形式,分別為:花壇葬、草坪葬和壁葬。

节地生态葬,让生命“终归”于自然

宿豫區馬陵山天堂墓園草坪葬區

“2018年,墓園開始推廣花壇葬,兩年來,配有300穴的花壇葬只有20穴被喪戶選用;去年,又擴建了一處草坪葬,目前還沒有一穴被選用……”作為一個經營性公墓,施學松說,公墓中那些傳統的墓地價格為1萬元至5萬元每穴不等,面積也均大於1平方米;而草坪葬、花壇葬墓穴的面積均不超過0.5平方米,價格在1千至1萬之間,雖然價格低廉,但群眾對這些節地生態葬的認可度並不高。

現場直擊四

节地生态葬,让生命“终归”于自然

宿城區蔡集鎮承孝陵的壁葬

距離清明節越來越近了,來往於陵園、公墓的祭掃群眾也愈發多了起來。4月1日,在宿城區蔡集鎮承孝陵西門前,祭掃的群眾正依次進入公墓內。

“壁葬區所處位置在室外,共有60個穴位,雖說是免費使用,但被選用的穴位只有七、八個。”據蔡集鎮民政辦工作人員張紅軍說,該公墓除了壁葬,還有草坪葬、花壇葬等節地生態葬類型。

今年內,全市所有鄉鎮公墓都將配套建設生態葬區

目前,宿遷市共有5處經營性公墓、101個鄉鎮公墓配套建成生態葬區和立體式骨灰安放設施,建成率分別為100%、93.5%。郭家利說:“為推進節地生態安葬設施建設,預計2020年內,全市所有鄉鎮公墓都將配套建設生態葬區和立體式骨灰安放設施。”

郭家利說:“從土葬到火葬,再從農村散葬到公墓集中安葬……中國的殯葬改革一直在移風易俗、破舊立新,從未停止過,眼下,節地生態葬的推行也日趨成熟,希望能被廣大群眾早日認可與接受。”

採訪手記>>>

採訪中,一位老者曾告訴記者這樣一句話:但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他說,土地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本資源,也是農民的寶貝,是祖祖輩輩遺贈給後代的最佳禮物,一定要珍惜土地、敬畏土地。是的,敬畏土地!詩人艾青曾說過: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現在,我們採取節地生態葬的形式來安葬逝者,雖然換了一個寄託哀思的方式,但終究也讓逝者與大自然融為了一體,也是另一種“入土為安”吧。讓生命在自然中延續,終歸於自然中。

(速新聞記者 仲文路/文 王姍姍/編輯製作)

节地生态葬,让生命“终归”于自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