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聞點名馬鞍山:為“生態”讓路,還百姓水清岸綠

看馬鞍山如何為“生態”讓路

如何還市民一江碧水

安徽新闻点名马鞍山:为“生态”让路,还百姓水清岸绿

樹木鬱鬱蔥蔥,沿江步道蜿蜒。站在馬鞍山薛家窪觀江平臺上眺望遠方,藍天白雲,悠悠江水、自然灘塗和水生樹林盡收眼底。

之前沒有來過的人很難想象,此刻身處的生態遊園,曾經碼頭林立、散亂汙企業聚集,各種生產生活設施擠在長江邊上,給長江生態帶來巨大的壓力。在“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導向下,馬鞍山以“退”為“進”,為長江“讓”出空間,通過長江岸線整治,將雜亂無章的“瘡疤地”整理成“親水、綠色、文化“的城市生態客廳。

安徽新闻点名马鞍山:为“生态”让路,还百姓水清岸绿
安徽新闻点名马鞍山:为“生态”让路,还百姓水清岸绿

為生態“讓路”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馬鞍山是一座江城,這首傳頌千古的宋詞正是在馬鞍山寫下。長江一路自西向東,在馬鞍山轉彎自南向北,所以馬鞍山人不稱“江南、江北”,而稱“江東與江西”。

薛家窪正是長江主航道的一個轉折點,長江在這裡形成一個自然港灣。因地理位置和自然條優越,這裡不僅是長江干流馬鞍山段漁民、漁船最集中的地段,也成為一些非法碼頭和散亂汙企業的聚集區。

“以前,岸上居民和江面漁民將生活汙水、垃圾直接排放拋灑入江,堤岸、江面環境極其髒亂差。”據花山區副區長陳鵬介紹,過去的薛家窪“散亂汙”企業汙染嚴重,非法碼頭沒有合格環保設施,加工企業、養殖場生產經營產生的廢水沒有任何處理,直接向長江排放。

碼頭、散亂汙企業、加上露天固廢堆場、畜禽養殖場、危舊民居以及漁船,將長江岸線封堵得密不透風。雖然面積不大,但集中了岸線整治所有複雜情況,這讓薛家窪整治工作十分棘手。

而薛家窪區域處於花山區和雨山區分界線,一步之遙分隔兩區,這也是岸線整治難題久攻不下的一個原因。安徽省“三大一強”攻堅行動開啟後,兩區成立“三大一強”專項攻堅行動指揮部,對薛家窪區域進行總體規劃。指揮部設立臨時辦公場所,現場辦公、掛圖作戰,區委、區政府主要負責人每天下午4點調度一次,分管負責人幾乎每天坐鎮現場。

為了做通漁民工作,馬鞍山拿出完善的退捕補助、獎勵政策以及退捕後的社保、過渡期補助、就業扶持等保障措施。工作人員按照“一戶一檔”的要求,建立漁戶檔案,對漁民漁船的數量、材質、規格,每家每戶每條船隻的補償金額和簽訂協議進行公示。

漁民退捕之後,最重要的就是就業轉產。馬鞍山設置區、街、村三級就業幫扶人,對漁民進行“多對一”幫扶。組織漁民轉產就業招聘會,推薦漁民進入企業,為漁民提供就業崗位,還對漁民進行剷車、手工製作等技能培訓。通過對退捕漁民在住宅、就業、教育、醫保、養老上給予保障,解決漁民的後顧之憂。

安徽新闻点名马鞍山:为“生态”让路,还百姓水清岸绿

馬鞍山因鋼立市,很多人的生活都是圍繞馬鋼轉,薛家窪的露天固廢堆場就是利用馬鋼及其他工廠的固廢,進行回收再利用。但這些固廢堆場本身無環保措施,汙水直排長江。這次整治後,固廢堆場被整合進入循環經濟產業園,既能延續過去回收利用的好做法,又能減少直排長江的汙染。

安徽新闻点名马鞍山:为“生态”让路,还百姓水清岸绿安徽新闻点名马鞍山:为“生态”让路,还百姓水清岸绿

“退”出一道風景線

整治搬遷之後,馬鞍山對薛家窪進行了生態復綠,種植喬木、花灌木、地被植物,昔日不毛之地如今綠意盎然。碼頭拆除區域建設木質觀景臺,鋪設遊園步道,打造沿江觀景平臺。而散亂汙企業的部分廠房也在美化之後保留,為長江岸線整治保存一段城市記憶。

安徽新闻点名马鞍山:为“生态”让路,还百姓水清岸绿安徽新闻点名马鞍山:为“生态”让路,还百姓水清岸绿

為防止整治問題反彈,馬鞍山還建立長效監管機制,應用“互聯網+視頻監控”技術,確保防控工作無死角。同時,設置“河長制公示牌”,對長江港口岸線實施全線巡查。

“漁民祖祖輩輩生活在這裡,但粗放的生活生產方式已經不符合‘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現代理念,整治將長江以另一種形式還給漁民,如今這片地方已經成為周邊居民觀江賞景、休閒健身的樂園,居民生活品質大大提高。”花山區副區長陳鵬說,從整治工作看,只要把保障做好、宣傳工作到位,漁民都非常配合,整治工作在短時間就取得顯著成效。

以薛家窪區域整治為突破口,馬鞍山共對長江東岸23公里岸線、30平方公里範圍進行生態修復、綜合治理。以前的馬鞍山,市民”臨江不見江“,長江岸線整治,以“退”的智慧,還市民“一江碧水”,水清、岸綠、產業優的美麗畫卷在長江邊徐徐展開。

安徽新闻点名马鞍山:为“生态”让路,还百姓水清岸绿

綜合自安徽新聞聯播、安徽之聲、中安在線

審核:浩宇

監製:常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