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名學生被騙近300000元:孩子沒有爸媽想的簡單,現實遠比孩子想的複雜

今年以來,由於受疫情影響和網絡教學的需要,青少年使用手機和電腦的時間大幅增加,而終於可以理直氣壯上網的學生群體卻正在淪為了騙子們鐮刀下待割的“韭菜”。

僅三月份,深圳市龍崗區就有67名學生被網絡詐騙,損失金額近30萬元。

看完這些案例就會發現,擁有上網自由的學生們,真是什麼都敢幹!


玩網遊做生意

買賣遊戲賬號被騙17500元

小云(女,16歲,高一學生)在假期迷戀上了網遊,遊戲平臺中有“玩家”稱願意出500元購買她的遊戲賬號。

對方要求小云在“競*貓”平臺上進行交易。交易成功後,小云的平臺賬戶餘額顯示為500元。

當小云準備提現時發現賬戶被凍結,並顯示銀行賬戶輸入有誤。聯繫平臺“客服”,對方稱需要充值500元解凍。

67名學生被騙近300000元:孩子沒有爸媽想的簡單,現實遠比孩子想的複雜

(網絡圖片)

其後,“客服”又以充值金額不能為整數、平臺賬戶需要激活等理由,要求小云陸續充值了17500元。

小云的500元最終未能提現,充值的17500元也打了水漂,再聯繫買家,才發現已被對方拉黑。

而三月份與小云一樣因賣遊戲賬號被騙的,龍崗區還有18名同學,平均年齡僅16歲,平均被騙2700元。


紅包返利

支付700元立馬返現8888元

林林(男,11歲,小學六年級學生)用媽媽的手機登陸QQ並加入一個“福利群”,群內有發紅包返利的活動。

林林想賺點零花錢,便主動要求參與。群中有人加其QQ併發了一個收款二維碼,讓其掃碼支付700元並承諾返現8888元。

67名學生被騙近300000元:孩子沒有爸媽想的簡單,現實遠比孩子想的複雜

(網絡圖片)

真的是涉世未深,林林毫不猶豫掃碼轉賬了700元。但對方並沒有返現,而是讓其繼續刷單兩筆(一筆5888元,一筆8888元),並承諾本金與承諾的8888元一同返還。

67名學生被騙近300000元:孩子沒有爸媽想的簡單,現實遠比孩子想的複雜

(網絡圖片)

支付三筆之後,林林被對方拉入了黑名單。

上個月與林林一樣陷入“紅包返利”陷阱的,一共有9名同學,平均年齡僅14歲,平均被騙金額4280元。


“老師”來電話了

你有一筆獎學金待領取

“**同學,我是教務處的*老師,學校給你發放了一筆獎學金,但你的賬戶異常,轉不進去。”

清清(19歲,女,大一學生)在寒假期間接到了自稱是教務處老師的電話。該“老師”準確說出了清清的班級、學號和身份證號碼

而清清在學校確實申請了一筆獎學金。

“老師”要求清清提供自己的銀行賬戶後,緊接著讓清清提供手機收到的驗證碼。

說好的“獎學金”不僅沒有到賬,自己卡中的11000元卻不翼而飛。清清這才向輔導員核實,發現所謂的“教務處老師”和“獎學金”均是騙子捏造的。

不僅是冒充學校老師,上個月還有3名同學被冒充親友詐騙。


神奇的事發生了

還有被網絡招嫖詐騙的

買賣遊戲裝備、紅包返利和冒充親友老師被騙,是學生被詐騙的主流方式。除此之外,還有低價購物、網購退款、紅包賭博等手法,均有學生中招。

但是!網絡招嫖被騙,這是怎麼回事啊!

此處沒有需要省略的內容。

無非就是懵懂的17歲男生用微信“附近的人”添加了某網紅臉頭像的“女性”,商量好了價錢,一個付了錢,一個根本沒來。

67名學生被騙近300000元:孩子沒有爸媽想的簡單,現實遠比孩子想的複雜

(網絡圖片)

當然不會來,龍崗警營的“老粉”們都知道,對方根本就是摳腳大漢。

時間一天天過去,我們眼中的孩子,已悄然長大,成年人該知道的防騙常識,他們也需要了解。


深圳龍崗警方要提醒學生們,放假期間,多讀書多學習,少玩手機多睡覺!

也要提醒家長,不要將手機支付密碼告知孩子(也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輸入密碼轉賬,你懂的)


學生們的防騙教育必不可少,至少挑個時間,和他們一起看看這篇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