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本土方言為粵語莞寶話和粵語南頭話,圳是粵語字音

深圳中文全名是廣東省深圳市經濟特區,名稱為“Shenzhen/Shumchun/Shamchun”。深圳本名寶安,現又叫“鵬城”,“鵬城” 本是大鵬鎮的一座窄小城樓,距離深圳50公里,1980年代始用作深圳的別稱。深圳地域面積1996.85平方公里,2014年常住人口1077.89萬人。

深圳和全國一樣使用普通話,本土方言為粵語莞寶話和粵語南頭話。

莞寶粵語分佈在東莞、深圳(寶安)和香港新界一帶,以東莞話和圍頭話為代表。東莞話分佈在廣東東莞市,以莞城話為代表。寶安方言分為圍頭話、南頭話等。

其中,圍頭話因遍佈深圳的圍村(村圍)而得名。所謂“村圍”專指深圳、東莞和香港地區一帶講廣州話的廣府民系居民所創造使用的圍合式住居建築組群,本地人一般將其稱為“村圍”,而命名時或使用“圍”,如深圳“蔡屋圍”、香港“積存圍”、寶安松崗上山門村圍等,帶圍字的均為廣府本地人。

圍頭話是香港新界和深圳原居民的方言,屬粵語莞寶片,接近東莞話,與廣州話大致相通。說莞寶粵語的是圍頭人,圍頭人即“本地人”,是最早來到深圳和香港的主人。

莞寶粵語分佈特點為:該地區主要是沿珠江口東岸的肥沃河海平地和香港連接的陸地交通要道,包括原寶安縣老市區(舊羅湖墟)、舊城(新安故城)以及北至廣州,南往香港的交通要道。

這些地區長期以來一直是本地區政治、文化的重要地區和經濟活躍帶,與與廣州交往甚為密切。主要分佈在深圳西部即珠江東緣的沿海沿江平原一帶及南部與香港新界交界處,其地域範圍涵蓋整個深圳市區和郊區大部分地勢平坦地域,包括關內的三個區:羅湖、福田、南山(包含圍頭話、廣州話和南頭話)。例如:羅湖、黃貝嶺、向西、田心、玉龍、田貝、湖貝、鹿丹、上步、筍崗、南塘(東門)、蔡屋圍、學圍、樟峰村、埔尾、上步、田面、赤尾、水圍、新湖、南村、蒲尾、巴丁(巴登) 、福田、石廈、益田、梅林、崗廈、皇崗、水圍、漁農、沙嘴、沙尾、新洲、沙頭、上沙、下沙、漁民、龍尾、新秀、獨樹、文光、南光、後海、官龍、平山、九祥嶺、北頭、白石洲、南園、南山、向南村、大新、塘朗、粵海門、九街、新圍、大沖、牛成、白芒、麻勘(麻冚)、王京坑(黃京坑)、大勘(大冚)、三坑、平山、塘朗、福光、田寮(田寮仔)、長嶺陂(長嶺皮)、長源、桃源、新屋、珠光、光前、龍井、松坪山、茶光、文光(文光鄉)、麗苑、九祥嶺、新圍、官龍、留仙洞、同樂、麗湖、龍光、曙光、龍聯、龍輝、西麗、福林、楊屋、大馬木運、上王裡、下王裡、上面光、麥地巷、鯉魚墩、牛欄窩、白石崗、牛仔場、塘坳等等,數量龐大不一一列舉。

以及寶安區的西鄉、福永、沙井、公明、松崗五個鎮和光明街道;原惠陽縣龍崗一部分,東莞觀瀾一部分;龍崗平湖,龍崗龍華的清湖、油松、上塘、白石龍和幾個楊姓圍頭話村;還有橫崗的荷坳、黃閣坑等;石巖浪心村,觀瀾樟閣、新田(部分)、崗頭等。

深圳和香港的圍頭話完全一致,香港圍頭話人口約佔香港本地人口超過八成(沒算上粵語漁民人口和其他粵語人口)。因此,香港原居民中往往以“本地人”來特指圍頭人,而深圳本地人則包括粵語圍頭人和粵語南頭話人口。

想了解粵語圍頭話的朋友晚上可以去深圳大劇院附近逛逛,廣場周圍經常可以遇見成群結隊從蔡屋圍出來溜達的本地阿婆,她們所使用的就是原汁原味的圍頭話。

周潤發也曾於喜劇《我愛扭紋柴》裡扮演圍頭人角色,電影中多次出現圍頭話對白,喜歡的朋友可以找來看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