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一季度漲價藥材排行榜(上)

2020年第一度藥市漲價的藥材有122種,其中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影響,清熱解毒及化痰止咳類藥材漲幅較大,佔漲價品種比例的24%,其它漲價品種或因受災減產或因減種,也有的因價格較低,出現觸底反彈。總之,2020年第一季度漲價的品種不少,大有藥市整體回暖跡象。以下是部分漲價品種具體數據漲價前後對比及短評:

2020年第一季度漲價藥材排行榜(上)

金銀花(河北產,青花):漲價前210元,漲價後280元,目前市場價280元,穩。


短評:該品種漲價的主要動力就是疫情帶動新的需求,交易量放大,有貨者抬高出售價格。近期隨購貨力度減弱,價格止升轉穩。

近幾年金銀花價格波動較大,2017年最低價116元,2018年因有減產利好價格漲至240元左右,2019年豐產價落,產新未臨已跌至220元上下。

雖然近幾年金銀花價格漲漲落落,但是,供求上並沒有矛盾,只是突發利好觸動了漲價的按鈕。不過,該品種有剛性需求,這場疫情又消化了大量的貨源,預計,短期內價格難以大幅回落。


山銀花(湖南產青花):漲價前90元,漲價後175元,目前市場價175元,穩。

2020年第一季度漲價藥材排行榜(上)

短評:2014年國家藥典委把“南方金銀花”更名為“山銀花”,為此,湖南官員為山銀花正名屢赴京,以此鬧得沸沸揚揚,最終在修編2015年版《中國藥典》時,將山銀花恢復到金銀花原有的稱謂表述上,為山銀花“正本清源”。不過,習慣上人們仍稱南方產金銀花為山銀花。

該品種漲價也是受疫情需求拉動,近期隨著需求減少價格止升轉穩。山銀花行情波動基本與山東產金銀花同步,目前價格已偏高,經營戶多隨銷隨購。


板藍根(東北產統貨):漲價前15.5元,漲價後25元,目前市場價22元,落。

2020年第一季度漲價藥材排行榜(上)

短評:每有疫情突發,板藍根總是衝鋒在前,其實,在這場疫情沒有發生之前,板藍根已進入上升通道。

2019年板藍根因有減種減產利好,產新後價格從10.5元漲至15元左右,2020年春節過後,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進一步推高了板藍根價格,短短几天內從15元飆升至25元左右。隨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近期板藍根價格也出現小幅回落,目前市場統貨售價22元左右。

受板藍根漲價刺激,今年下種面積有望擴大,產新後價格下滑趨勢明顯,不過,因大量庫存已消化,預計,今年產新後價格也很難跌至谷底。


青翹(水煮貨):漲價前42元,漲價後58元,目前市場價52元,落。

2020年第一季度漲價藥材排行榜(上)

短評:隨著疫情防控成效好轉,青翹大貨交易明顯減少,價格穩中下滑。

3月28日河南、山西兩產地降雪,正值花期的連翹可能再次遭遇凍害,並引起敏感商家的關注,有貨者要價較前期稍高。由於今年青翹又有了受災利好,為後市留下了更多的懸念。


黃芩(山西產統貨):漲價前22元,漲價後27元,目前市場價27元,暢。

2020年第一季度漲價藥材排行榜(上)


短評:自2017年以來黃芩一直穩中向好,已在20元上下運行近三年時間,多年遺留的庫存得到良好消化,疫情加大新的需求,進一步推高了價格。

雖然近兩年黃芩種植開始恢復,但是,由於陳貨已少,預計,短期內高價行情仍將持續。


貫眾(東北產統貨):漲價前10元,漲價後22元,目前市場價22元,穩。

2020年第一季度漲價藥材排行榜(上)


短評:該品具有殺蟲,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功效。治於風熱感冒、溫熱癍疹、吐血、咳血、崩漏,血痢,帶下及鉤、蛔、絛蟲等腸寄生蟲病症狀。

貫眾平時行情波瀾不驚,一旦有疫情也是聞風而動,而且價格漲幅驚人。由於該品產區較多,資源蘊藏豐富,疫情過後價格逐漸迴歸正常。


桔梗(陝西產統貨):漲價前30元,漲價後35元,目前市場價35元,穩。

2020年第一季度漲價藥材排行榜(上)


短評:2019年桔梗穩中有升,疫情又使得價格向前邁了一小步。

近幾年受桔梗價格低迷影響,安徽、陝西等產區新擴種面積不大,內蒙貨因含量低,多作菜用出口,也有不少幹品貨源摻入其它產區高含量的貨中出售,對市場造成一定衝擊。不過,從目前桔梗在地面積看,2020年新貨壓力不大。據內蒙產區反映,今年春季種植板藍根面積大,種植桔梗的少。


防風(河北產,秧播):漲價前18元,漲價後22元,目前市場價22元,漲。

2020年第一季度漲價藥材排行榜(上)


短評:受疫情影響,家種防風價格也小幅上升。

該品種近兩年受低價影響,實際擴種面積有限,不過,該品產區較多,總體供求無矛盾,預計,價格繼續上揚空間不大。


蘆根(安徽產大統):漲價前15元,漲價後20元,目前市場價20元,穩。

2020年第一季度漲價藥材排行榜(上)


短評:該品為禾本科植物蘆葦的根莖,多年生草本植物蘆葦的地下莖,全國各地江河湖池邊均產。春末夏初或秋季均可採挖、洗淨切段,鮮用或曬乾用。

雖然該品資源豐富,但是,平時行情波動不大,農戶採收積極性不高,可供貨源並不大,此次受疫情需求拉動漲價,近日隨疫情向好行情轉穩。


黃芪(甘肅產,小條):漲價前11元,漲價後13元,暢。


短評:新冠病毒疫情再次把黃芪價格向前推動了一小步,其實,2019年產新後黃芪因減種減產價格出現小幅上漲。雖然2019年黃芪主產區有減種利好,但是,沒有大資金進入,加上庫存並未消耗殆盡,短期內價格大升動力不足。


廣藿香

(廣東產統貨):漲價前10元,漲價後20元,目前市場價20元,漲。


短評:作為防治疫情藥材,每有疫情發生總是聞風而動。由於疫情新的需求增加,有貨者惜售,短期內從10元漲至20元左右。

受近兩年廣藿香漲價刺激,生產已恢復,預計,短期內價格繼續上揚空間有限。


蒼朮(內蒙產光統):漲價前110元,漲價後150元,目前市場價150元,穩。

2020年第一季度漲價藥材排行榜(上)


短評:該品種系野生,近幾年價格一直穩中有升,2017年還在66-70元上下徘徊,2018年8月便高升至100元左右,2019年價格小幅回落至95元上下。

雖然近幾年受蒼朮漲價刺激,已有人工發展家種,但是,尚未形成大規模種植,況且,家種蒼朮需要生長2年後採挖。預計,高價行情仍將持續運行一段時間。


麻黃草(內蒙產,散草):漲價前12元,漲價後14元,目前市場價14元,穩。


短評:近幾年麻黃草價格比較平穩,受疫情需求拉動價格從12元漲至14元左右。

該品種系野生,資源蘊藏豐富,供應貨源充足,只是受市場管理影響,正常行情下價格難有大的波動。


柴胡(甘肅產家種):漲價前70元,漲價後75元,目前市場價75元,暢。

2020年第一季度漲價藥材排行榜(上)


短評:具有疏散退熱、舒肝,昇陽之功能。用於感冒發熱、寒熱往來、瘧疾、胸脅脹痛、月經不調、子宮脫垂,脫肛等症。

柴胡分家種和野生,單產產量較低,實際擴種面積有限,導致近幾年價格一直居高不下,此次疫情進一步推高了價格,預計,短期內仍將在高價持續運行。


麥冬(四川產統貨):漲價前43元,漲價後50元,目前市場價50元,升。

2020年第一季度漲價藥材排行榜(上)

短評:由於麥冬庫存較薄弱,經營戶多趁產新補貨,帶動價格小幅上揚。不過,該品種今年新貨產量大,預計,短期內價格繼續上揚乏力,不排除受新貨集中上市價格出現回落的可能。


白朮(安徽產統貨):漲價前14元,漲價後15元,目前市場價15元,穩。


短評:由於防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二號配方中有白朮,有貨者多抬高價格出售,各規格價格上升1元左右。

該品不但供應貨源充足,而且種植面積仍不小,預計,短期內價格繼續上揚動力不足。


牛蒡子(甘肅產統貨):漲價前12元,漲價後14元,目前市場價14元,穩。

2020年第一季度漲價藥材排行榜(上)


短評:牛蒡子漲價也是因疫情而帶動。雖然近幾年甘肅產地新擴種面積不大,但是,因庫存有量,加上其它產區尚有一定的面積,供大於求的事實依然存在,價格大升條件不具備。


殭蠶(廣西產,統貨):漲價前148元,漲價後155元,目前市場價155元,升。

短評:由於去年廣西,雲南等產區產量不大,有貨者惜售心理較強,在市場實際需求拉動下價格穩中上升。

由於目前經營戶手中存貨不多,有貨者賣貨不積極,預計,短期內行情仍有向好趨勢。


北沙參(河北產統貨):漲價前25元,漲價後28元,目前市場價28元,穩。

2020年第一季度漲價藥材排行榜(上)


短評:本期北沙參漲幅不小,河北產統貨要價28-30元,內蒙產統貨要價50元左右。

2018-2019年產新前北沙參價格在16-18元上下徘徊近兩年時間,作為加工費時費工的藥材,藥農種植積極性不高,2019年產新後便從19元漲至25元左右。

該品受兩年連續低價影響,種植面積有所調減,新冠病毒疫情帶動價格進一步上漲至28元左右,近期隨市場需求下降價格止升轉穩。


苦杏仁(內蒙產,統貨):漲價前32元,漲價後35元,目前市場價35元,穩。

短評:受疫情需求拉動,短期內價格上升了3元左右,近期隨著市場需求減少,價格止升轉穩。如果沒有新的利好出現,預計,後市價格將穩中下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