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因拖工錢,ofo車輛投放人員上門討薪?

韓貞禹


ofo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這種尷尬的局面了。

早在去年6月21日,ofo就已經鬧出過一次欠薪們事件了。有網友在微博上放出了ofo欠薪導致ofo天津劉園維修廠工人罷工。

當時ofo的說法是:罷工的工人並不是ofo的員工,拖欠工資系供應商所為。然後一個鍋就甩給了供應商。

你們猜供應商怎麼說?

供應商說,ofo從4月份開始就沒給過錢

是啊,ofo拖欠供應商的錢,然後供應商墊了4月份和5月份的工資,難道還要墊6月份的工資嗎?

那麼工人只好向欠款的源頭,也就是ofo公司要錢了。

ofo公司鑑於巨大的輿論壓力,“督促”供應商給員工發了工資,其實就是讓財務給供應商結了費用,那供應商當然能給員工爽快的發工資了。

ofo為什麼用通過供應商來用人呢?實質就是轉嫁風險。如果是自己的員工,拖欠工資就會難看的多。畢竟在大眾看來,ofo拖供應商的錢屬於狗咬狗,但是拖欠員工工資就屬於狗咬人了,性質是完全不一樣的。

在欠薪門事件之前的幾天,ofo投資人朱嘯虎發微信朋友圈分享文章稱ofo活躍用戶遠超摩拜,誰知騰訊大佬馬化騰在其朋友圈開懟說從微信的數據來看,ofo已經輸給摩拜了,並勸其不要因為投資了ofo就歪曲事實。

ofo似乎是為了做出回應,在幾天後將小黃車押金從99元漲到199元。

漲價的第二天就出現了欠薪門事件。

一切看起來都對小黃車不利,ofo的財務看起來似乎有點問題。

然而,這對於ofo來說,只是個開始而已。

2017年7月,ofo公司被外界質疑拖欠供應商欠款達到25億。

對此,ofo官方表示堅決否認,堅稱絕無此事,定是友商在潑髒水。

2018年4月4日,美團收購了摩拜單車,失去風口的ofo小黃車似乎有些凌亂和孤獨。

4月20日,微博網友爆料武漢ofo拖欠承運商運費達半年之久,金額巨大,而且一直拖著拒絕支付。

供應商沒有辦法,只能帶著員工上門舉牌討要血汗錢。

第二天,也就是4月21日,又爆出廣州ofo拖欠物流公司貨款,被物流公司用麵包車堵了倉庫。

現在看來,ofo欠供應商25個億,恐怕不是空穴來風,更有消息稱,ofo的資金鍊很可能已經斷裂。

對比已經嫁人的摩拜單車,單身狗ofo的身板顯得實在有些單薄,不知共享單車之爭最終的會走向何方。

但你要問作為吃瓜群眾的我來說,對此事有什麼想法,我只能說:

我是無良HR,關注我,最新的職場觀點將不斷為您推送。

無良HR


共享單車可能正在經歷一場巨大的洗牌。
其實早在去年的時候,就開始有大量的共享單車開始關門倒閉了。當時就有人傳出某些大的共享單車品牌也一樣未能倖免,面臨著一些財務問題。
當時這些公司還矢口否認,並要追究別人的責任。
然而,時過境遷,現在的情況卻告訴我們,似乎,當初的爆料可能並非謠傳,可能是事實。
如今OFO開始拖欠薪水,這就反映出ofo的經營的確出了問題,或者說,財務出問題了。
————野蠻發展被遏制————
其實在最早的時期,相信各位都可以看得到,共享單車那可是野蠻發展,從北上廣到十八線小城市,從市區中心到郊區的地方,到處都是共享單車,而且各大品牌的共享單車隨處可見,也讓很多人感覺一臉懵,甚至有的人手機上下載了多個APP來使用各種共享單車。
然而,共享單車的大量出現,卻產生了一個很不好的後果,就是製造了大量的城市垃圾。很多公司只顧著到處發放共享單車,卻很少考慮共享單車的維護問題,於是大量的共享單車如果出了問題,就被拋在路邊當垃圾,在很多地方甚至產生了共享單車的墳場。
此外,共享單車的出現,導致的交通事故也明顯增多,對騎行者的管理問題也成為了很多城市亟需面臨的狀況。
當共享單車逐步飽和後,其負面效果也越來越明顯。這個時候,很多城市開始出臺政策來管制共享單車的發展,限制共享單車的投放量。


於是,共享單車的風口也消失了。

而一旦風口消失,那麼很多問題就開始不斷地出現了,最核心的就是資金鍊問題,當初的野蠻生長,很大程度上對資金的管理也是存在問題的,現在一旦遇到了發展問題,資金問題就直接顯示出來了。


目前,哈羅單車在逐步的推,並且提出了免押金的思路,這種情況下,依靠押金的傳統單車更是步履維艱。


所以,我就退了押金。


李雷博士


其實非常希望這種討薪的新聞能少一點,惡意拖欠員工的工資能少一點。

但是一旦有,就讓它上頭條,擴大影響力,讓人盡皆知,監管部門介入,合理地處理這件事情。

工人們其實工作內容非常辛苦,“為你揮汗搬運一輛輛的車,卻沒有工錢”,工人們都付出了自己的勞動,卻沒有收到應得的回報,這換做是我,也會很著急、氣憤,自己被欺騙勞動力了。
而且工人們的收入也是非常緊缺的,每家人們都等著發工資等著生活,非常多方面都要用錢,拖著不發,心裡各種慌、亂、急,拖得越久,就更做不住了。

但是他們能怎麼做呢?去維權吧,也不知道怎麼維權,人家公司都有保安可以直接轟你出去,也有法務發律師函,自己能做什麼呢?

所以很多工人一旦遇到欠薪,只能團結受害群眾的力量,聚集起來,打出橫幅,圍觀公司的辦公地點示威,從而表示自己的不滿,並且儘可能多的吸引媒體、群眾、監管部門的注意力,幫助他們維權。就像嬰兒一樣,餓了不知道如何表達,只能哭。

ofo在前期跟摩拜的市場佔有戰中,擴張得非常猛。我在深圳印象更深刻,地鐵邊原本只有幾十部單車,到後面密密麻麻地擺了上百部,甚至把行人走的道路都佔了。然後又調高年費價格跟單次使用的價格及時止損,補之前的大窟窿。而近期,又深陷“討薪門”,真是大起大落啊。

最後希望工人跟ofo之間能形成一個良好的溝通結果跟解決方案吧。


你被欠薪過嗎?歡迎留言分享你的感受和大家互動交流!

這是職場老學姐第304個原創問答作品。感謝點贊支持!轉發請註明出處。

聽說關注我的人最後都「升值」「加薪」了。歡迎點擊頭像,關注「職場老學姐」

職場老學姐


去年9月,北京頒佈通知:暫停在北京新增投放共享自行車,並明確不發展電動自行車作為共享自行車。在這之前,杭州、福州、廣州、鄭州、南京、上海、深圳等多個城市已經頒佈共享單車“禁投令”。

一紙“禁投令”,令還活著的共享單車企業陷入焦灼狀態,即便是穩坐前兩名的摩拜、ofo也在謀求新的突破。

4月,摩拜和ofo的好消息不斷:

摩拜被美團收購,一篇《摩拜創始人胡瑋煒套現15億: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成為當時朋友圈裡最火的“雞湯”;

與此同時 ofo也終於等到救命錢,媒體查詢工商信息得知,ofo創始人戴威已通過動產抵押的方式,先後兩次將其資產共享單車作為質押物,換取了阿里巴巴共計17.7億元人民幣的融資。

就當大家認為共享單車會繼續春天時,突然爆出新聞,ofo車輛投放人員上門討薪水,並打出“為你揮汗搬運一輛輛的車,卻不給工錢,ofo,良心何在”的標語。

怎麼覺得ofo的新聞聽起來越來越像樂視了?不會也和金主鬧不愉快吧?

事實上,類似的欠薪事件在去年ofo也曾經爆出。

當時欠薪新聞一出現,ofo小黃車馬上做出官方回應:公司對該事件非常重視,已第一時間瞭解了具體情況。新聞中被拖欠工資的工人為ofo供應商員工,被供應商拖欠了工資。而在ofo發佈官方回應後,爆料人也在微博上刪除了相關內容,並澄清錢已經收到。

現在互聯網社會的信息傳播速度太快了。樹大招風,一旦有知名企業出了事,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吃瓜群眾們看熱鬧不嫌事大,但對企業來說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口碑卻可能毀於一旦。

因此,企業要珍惜自己的品牌和口碑,拖欠薪水、拖欠社保這樣的事是絕對不能出現的,分分鐘被當事人在網上爆料。對企業來說,只要是錢能解決的事情就不算事情。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一起探討~

我是職場資深HR李小船,同名微信公眾號“李小船”,歡迎關注我。職場酸甜苦辣,陪你一路成長。


職場女超人李小船


說實話,這種討薪其實也算是比較常見的,只是有的公司討薪的方式比較的溫和,一兩個人,就坐在你公司門口,看到相關負責人,就過來問問付款的事情,也不哭也不鬧。

只是ofo現在攤子大了,可能拖欠的款也非常巨大了,自然就出現了這樣的一些情況。

當然,有一句說一句,ofo也算是輝煌過,很多的單車生產、單車維修、單車搬運的公司在他的生態下越做越大。

不過現在確實有點日薄西山的味道了。前段時間,摩拜的創始團隊把摩拜給賣了,摩拜的欠款,挪用的押金都不需要胡瑋煒再來操心了。

可以說是安全出局,落袋為安。

不過ofo確走了一條不一樣的路,戴威只是將自己的車抵押給了阿里,並沒有選擇把ofo給賣了,可以說,戴威的野心是不小的。

這相當於是一場賭博了,拿到了阿里的錢,去賭ofo的未來,如果沒有做出來,那麼自己的結局肯定不會有胡瑋煒那樣的優雅。

這個時候,對於一個企業來說,現金流可以說是至關重要的,如果現金流一旦斷裂,那麼摩天大樓也會在頃刻之間倒塌。

所以,為了保證現金流的健康度,拖欠乙方公司的一些應付款就再正常不過了。

ofo發展到現在確實也不容易,戴威也是一個有能力的年輕人,雖然欠款確實不是一個非常好的行為,現在ofo的處境也確實不太好,但是,我還是願意看到ofo能夠有一些改變,給我們帶來一點不一樣的體驗。


會技術的葛大爺


其實這已經不是ofo第一次面臨上門討薪的狀況了,2017年6月份的時候,就有多家媒體曝光了ofo小黃車拖欠員工工資的事情,現在是再次因為拖欠工資的事情遭到了曝光,由此可見ofo面臨的問題不小。

在早起投放市場的時候,ofo小黃車通過為了搶佔市場,大量投放低成本的單車,雖然可以迅速碾壓對手,可是因為投放量大,成本支出也多。

此外,由於小黃車本身質量就一般,加上人為的破壞,平臺也無法對每輛車的狀態進行監控,小黃車的壞損率居高不下。

作為公司的重要資產,如此慘重的報廢率,不僅增加運維成本,也需要不斷購和補充新的車輛。單純靠用戶押金是難以維持的。

更何況,到現在為止,共享打車的大戰燒了好幾年,依然沒有實現自我造血和盈利,一直都靠融資,所以這種情況下,稍有不慎就會導致資金鍊的斷裂,所以在這種種原因的背後,出現共享單車拖欠工資的情況並不意外。

這種情況下,比較倒黴的就是那些辛辛苦苦搬運自行車的工人,賺的都是血汗錢,但是後面還拿不到應得的工錢,所以只能依靠這樣上門討薪的辦法來解決了。

也希望在媒體的曝光下,這些工人能順利拿到辛苦勞動賺來的血汗錢。


獨角獸工場


不時看到ofo的新聞,一會是它被滴滴收購,消息不屬實;一會兒是它以共享單做抵押物,換取阿里巴巴的17億融資;一會兒是老股東要賣掉ofo,戴威要滴滴的人離開……資本市場上,收購和融資每時每刻都在上演,今天的對手,明天的合作伙伴;今天的合資人,明天的冤家對頭……還有真假莫辨的各種消息,各懷心思的炒作,惡意的打壓……

對於一個外行來說,只能是看熱鬧,但是對於一家好企業來說,股東的投資能不能升值,消費者能不能受益,員工的利益有沒有保障,這些才是關鍵。遺憾的是,在“共享經濟”的新業態裡,這些都沒有資本的翻雲覆雨重要。熱熱鬧鬧的總是各類收購、融資、上市、變現……消費者呢?只是融資的籌碼或者上市報表裡的數據?曾經,這是一個“跑馬圈地”的時代,遍地的小黃、小橙、小藍,但“地”總是有限的,市場的競爭最終要趨於有序。它不僅僅是資本說了算,還需要尊重消費者,尊重員工。

關於共享單車,我們看到的所有負面新聞,都有關消費者和員工——消費者的押金無法退還,員工的待遇難以保證,資本大佬們以光鮮亮麗的前臺呼風喚雨、長袖擅舞,消費者和員工在暗淡無光的後臺忍氣吞聲,無論如何不是正常態。

共享經濟的未來會是什麼,我說不好。但是,不尊重消費者、無視員工利益的公司,一定走不遠。


女子兵法


這可能是OFO最大的轉折點,我認為是不妙的。這是因為資本的力量所致的悲劇結果。

大家再回頭看摩拜單車的路,可以感嘆胡女士的“英明”了吧!事實上,OFO的問題就在於此!

故事講完以後,如何讓故事延續越蕩起伏的精彩,與其說是講故事的方式有區別,倒不如說故事誰聽更具有吸引力。

這下可好了,線下投放人員直接去了公司討要工資,以一種非正常的方式討要“血汗錢”,確實讓人懷疑OFO的資金問題。

這樣的行為無異於負面新聞來得讓人可怕,這預示著,OFO可能存在嚴重的資金斷裂,未來不妙!


唐氏二少


4月4日上午,美團CEO王興發佈內部信,正式宣佈全資收購摩拜。靴子落地,摩拜最終以被美團收購而結尾,而它曾是共享單車戰場上最被看好的選手。這也從側面印證了這場拉鋸式談判的焦灼。即便寒冬過後,共享單車的春天卻遲遲沒有到來。

而今天,ofo爆出欠薪的醜聞,實在又讓人為其捏了一把汗啊。去年2017年6月21日,網易科技、騰訊科技等多家媒體曝光ofo小黃車拖欠員工工資,工人拉橫幅罷工討薪。而今天再次拖欠工資事件一經曝光,隨即引起社會軒然大波,背後原因值得深思。

1、投入成本、運營成本難以為繼

在早期投放市場之初,ofo小黃車通過低成本的方式實現了大量的終端鋪設,幫助用戶解決找車難的問題,隨手可以騎到單車,但投放量越多,成本也越多。此外,由於平臺無法監控每輛車的位置與狀態,單車報廢率極高,維修成本也隨之增高。從ofo共享單車入市以來,損壞率一直很高,私自換鎖、改裝、塗改二維碼的情況頻頻出現,甚至可以說是從未找到解決的方法。ofo的高損壞率、高丟失率、高運維成本,導致公司長期處於失血狀態。作為公司重要資產投放下去的單車損壞報廢慘重,需要不斷大量輸血補充車輛。而單純依靠用戶用車的現金流,遠不足以維持運營成本,如此導致資金鍊出問題。為了解決資金緊張壓力,ofo小黃車不得不使出漲押金的昏招,把壓力分攤到用戶身上。

顯然讓ofo難以實現盈虧平衡的,這些看似只是正常維持共享單車運營的成本和開支,在不斷拉長共享單車回本的週期。

2、共享單車難以造血

問題的關鍵在於,在現有狀況下,ofo很難實現自我造血,ofo也曾試圖通過各種方式緩解難以盈利的狀態。比如ofo先後推出充返、月卡活動。經過這麼長的時間驗證,顯然這種方式對於單車用戶的吸引力並不如想象中那麼大。今年開始,ofo取消了幾乎是免費騎行的月卡,取而代之的是按月的收費模式。

事實上,對於ofo過度依賴融資,尚未找到平衡收益點的單車而言,種種跡象似乎已經預示了今天的結局。

面對發展了三年,卻長期處於燒錢虧損狀態下的共享單車,投資人曾試圖推動雙方合併,儘快落袋為安。

馬克思說“任何一門科學的真正完善在於數學工具的廣泛應用”。其實,生意更加離不開數學。例如路邊的一家包子店,若算不清房租、人員工資、和每個包子多少豬肉、多少面,以及每個包子賣多少錢,估計幾天就得賠死。即使投入、運營的基本成本算清了,還要面對不知深淺的市場,離“真正完善”生意能否成功還有十萬八千里的路要走。

可以預見的是,摩拜以被收購收場,ofo短時間內仍難以承接盈利的重任。但對於三大巨頭而言,其背後千億級別的用戶數量和騎行數據,也許才是ofo它的價值所在,ofo會不會也以依附巨頭結束,大家可以YY一下。


牛哥侃科技


OFO的車輛投放人員上門討薪,理由是拖欠工錢,我覺得如果事實存在,討薪是正常的啦,勞動者討要自己的勞動報酬,這是法律權利,用人單位應當支付勞動報酬,不支付就是違法,不因為用人單位是知名企業、風投企業、獨角獸或者是別的什麼名氣大的企業,就可以特殊。

任何大行其道的企業,你都不能因為自己有比較重要的社會地位,或者說有比較重要的商業地位,就可以去欠薪,這是不對的。

越是知名企業,越要承擔企業社會責任,越要維護好企業商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