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一群年薪百萬的人相處,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木眼

富凱財經股佰通說起來身邊還真有一位年薪百萬的人,整體上對他的感覺是人很好學,也很專業,當然也有一點好為人師。

這位年薪百萬的人還比較傳奇,到這個單位之前,一直是個人創業,而且創業比較成功,成功地賣掉了幾家公司,至今還在最後一家賣掉的公司裡持有數額不小的股份,這個公司已經從美國退市,正在金融街排隊等著A股上市呢,一旦上市成功,這可是一筆不小的金額。

再往前說,他還是一家國有大行的資深員工,這可不是一般的員工,二十多歲就已經是一家支行的行長了,在負責了幾年信貸業務之後,忽然有一天被領導忽悠著去研究銀行IT技術,說來也是位高人,竟然很快就從跨度很大的行當成功變身,成為一名技術大咖。一轉眼幾年過去,他決定從國有大行離開創業,正是得益於前面兩個工種的從業經歷,他創業的項目能夠深刻理解銀行業務,又非常明白應該怎麼從技術手段去解決,他的公司提供的解決方案贏得了一個又一個銀行的認可。

在高峰時期,他的解決方案竟然佔有銀行櫃檯業務將近50%的市場份額,這兩年在A股市場的各種銀行概念股,根本都不在話下。有了這麼豐富的經歷,他做事最大的特點是直來直去,不講辦公室政治,只談如何高效地解決問題,開會從來都是站著講,他說,只有這樣才能讓參會的人都只講幹活,整個會議才能簡潔高效,他的公司就是這麼才能成功的。


富凱財經

一、年薪百萬的都是什麼人?

工作關係,這樣的人接觸過不少,朋友、合作伙伴、同事等等。大體而言,這樣的人分三類:

第一類:小老闆

群像大概是這樣的,有一家20-50人規模不等的公司,有穩定經營的業務和客戶關係,通常在一個圈子裡經營多年,只要圈子的生態不毀滅,大抵就可以一直生存下去。

然而,勞心勞力,上要操心客戶關係,下要關心員工社保,通常自己就是這家公司最大的資源池,片刻不得消停。

這也很正常,因為這樣的老闆掌握的資源往往是有限的,常態就是教會徒弟,餓死師傅,因此生存狀態其實堪憂,更不用說時時刻刻都要擔心斷裂的資金鍊了。

第二類:自由職業者

因為從事過諮詢和媒體行業,身邊這樣的朋友其實不少,這樣的人通常都有一技之長,並且在小圈子裡有相當強硬的專業口碑或者擁有能夠聚攏一幫規模不小粉絲的才華,從媒體回報上贏得收益。

自由職業者生存狀態分兩種,專業型的要比媒體型的輕鬆,專業型說白了就是靠本事吃飯,知識雖然需要升級換代,但是沒啥緊迫壓力。媒體型就不一樣了,才華這東西,就像橘子汁,天天擠,總有枯竭的時候,所以媒體型的選手通常會有創作的壓力。

第三類:職業經理人

能做到這個段位的通常都是企業高管,或者對外的業務型選手,相應前兩類來說,當前眼下壓力最小,可是也時時面對業績壓力,更年輕更便宜的同事來競爭等等,屬於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型。

二、相處感受

年薪百萬看起來不算多,但是平攤在14億人口的基數里,絕對屬於少數派中的少數派,必然都是人尖兒,再往上走,有時候不一定是看本事,而是看野心和機緣了。

這樣的人,一定有自己清晰的價值體系和處事之道,遇事之時通常也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論,這套方法論人人不同,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大多數情況下必然有效,因為這是這幫人安身立命的基礎。

所以你身邊如果有這樣的朋友,不妨多聽聽他們的意見,多向他們學習,因為哪怕是那些比他們成功得多的億萬富翁,也會時時需要聽取這幫人的意見。

總的來說,年薪百萬,對普通人來說,屬於顛顛腳就能夠到的範圍,還是可以作為自己人生目標的。


袁嘉駿

我的看法是,可能出現四種情況。

一是羨慕。因為,能夠拿到百萬年薪,當然屬於比較優秀的人群了,心生羨慕是很正常的,也是很多人都可能產生的感覺。前提是,你的薪酬不高。

二是眼紅。眼紅別人比自己收入高的人,在現實生活中並不少,更何況都是年薪超百萬的高薪酬。甚至不排除有的人會眼紅到嫉妒的地步。原因也是,自己的收入太低,相差太懸殊。

三是勵志。在我們的周邊,有不少心懷理想和志向者,他們從來不怕別人比自己強,而是把他們當做自己追趕的目標,當做勵志的力量。所以,他們當中有一部分人回加入到百萬年薪者的行列。

四是坦然。主要是那些能夠坦然面對生活,面對人生,面對社會者。他們既不羨慕個嫉妒別人比自己強,也不設定很高的目標,而是一切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做,過得很開心,很自在。

當然,如果你是一個比他們薪酬更高的,則可能會不屑一顧。


譚浩俊

一般在這種情況下會產生自卑體驗。自卑是一種壓抑,也是一種恐懼,一種自尊和榮譽受到損害的心理失衡現象。所以在與年薪百萬的高級白領交往過程中,免不了哀嘆自己的能力和境遇,不自覺地將自己的收入和生活水平與別人做比較,越比越氣餒,在活動現場甚至會感覺到自己無立足之地。

我們都知道富有者並不一定偉大或才智超人;貧窮者也並不一定卑微或能力低下。命運之神對每個人都是一視同仁的,他把機會放到了每個人面前。或許只是機會並不總是以金錢和權利作為衡量標準的。

每一個事物、每一個人都有各自的優勢,都有其存在的價值。自卑是一種沒有道理的自我埋怨,一個人如果陷入了自卑的情緒,總能找到各種各樣的理由來證明自己的論斷。就拿題目中情況來舉例說明:我年薪少得可憐,我的能力太差,我沒有這方面的頭腦,我在這方面很幼稚,我當初的專業選擇錯了,我的學歷太低,等等,可以找到無數種理由讓自己陷入自卑而無法自拔。一個人如果產生了自卑情緒,在人際交往中除了自我封閉之外,就有可能會奴顏媚骨、低三下四。

反其道而行之,如果一個人總是沉迷在自卑的陰影中,那麼無異會束縛住自己的手腳,何談進步和超越。但是如果你認清自己和自己所處的境遇,懂得換個角度調整心態看待周圍的世界和自己的處境,那麼許多原本在你看來是不可逾越的困難就會迎刃而解。驅趕自卑的良藥是接受自信心訓練,建立自信。


鵜鶘心理

先說一下這群人,稅後介於100-200之間,視年景而定。

苦逼肯定說不上,但也只能說小康,距離真正的財務自由還差很遠。

因為收入高,花錢時就不怎麼節儉,衣食住行的開銷都比較大,一年下來家庭支出在60-70w左右,而且也沒買什麼奢侈品過什麼紙醉金迷的生活,應該說人的收入達到這個水平,基本支出也會相應提高到這個程度。所以你看,一年盈餘也就幾十萬,靠這個來大富大貴完全沒可能。

還是需要再加倍努力才行,就像以前年薪不到十萬的時候一樣。

——————————————————————————————

我略作補充:

多大年齡:31歲,男,211本科,金融投資,從業10年。如果回顧畢業後各項因素對現在的自己的影響的話,天賦20%,努力30%,運氣50%。如果問我對年輕人有何建議的話,那就是一定要選對行業。

開什麼車:50-70萬是能接受的價位,如第一名答案所說,其實也就5系、E級、A6L,以及幾款SUV可以選擇,說穿了,這個價位的車就是給這一類人設計的:公司中層或業務骨幹,比小弟高一點別擋了人家的選擇,比大哥低一點別出門搞錯了身份。

去哪兒旅行:假是有的,休是沒時間的。工作至今只休假旅行過兩次,一次日本,一次馬代。

消費觀:我能說我的衣服都是優衣庫麼。。。 我的圈子比較low,幾乎見不到菲拉格慕傑尼亞什麼的,我連他們的店都沒進去過,更別提薩維爾街這種了,我認識的富豪們也其貌不揚,憑直覺我認為他們對著裝品位的認知並不比我大優衣庫更多。金融圈成就了很多出身平凡的人們,如今雖已身家億萬,但對於吃和穿大多是不講究的。說到這裡我想展開一下,過於講求自我包裝,這是賣方喜歡乾的事兒,若你銀行裡躺著萬貫家財,談笑間億萬金銀指尖流過,就算你萬年牛仔褲黑T恤,也會被別人看做是光是電是唯一的神話吧。

婚姻和家庭:一週加班2天應酬2天,時不時出差,一兩個禮拜不著家也是常事兒,家庭真的無暇顧及。老婆全職在家帶孩子,家務保姆做。有時老婆對我這麼忙的工作會有怨言,但工作不是老婆孩子熱炕頭,對此只能說聲抱歉了。

年收入一百萬的生活和之前有何不同? 開什麼車,去哪兒玩,花多少錢這些都是不重要。

最大的區別在於,你顯然已經找到了你熱愛並且擅長的事業,見識了那些頂尖的人和他們的生活方式,認清了自己的未來,剩下的事情就是把這些一一實現了。

——————————————————————————————

很多朋友對選對行業這個說法十分認同,還有一些學生朋友在評論裡詢問如何選擇行業,我如果回答follow your heart會被說雞湯嗎。。。複製一段我寫在評論裡的答案上來。

如果從獲得高收入的機會的角度來說,看一下收入排名就能知道答案了:金融、房地產、IT、諮詢,這四個行業是平均收入較高的。也就是說,如果你的理想是多賺錢,那這幾個行業能夠讓你更快、更便捷地實現理想。但還有那麼多人在那麼多行業裡快樂地工作著,他們或許賺得不是最多的,但一樣能夠在工作中充分發揮自己的天分,通過努力取得自己期望的成就,併為之高興。每個人的價值觀不一樣,擁有多少財富,享受多麼奢華的生活,這並不作為評價別人或是評價自己的絕對標準,更進一步說,做任何事,只要你做到一定的程度,自然就對這個世界,對社會,對人對規律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俗稱活明白了,這不也是一種成功嗎?選擇行業前,先認真想一下,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這樣的人是做什麼的,再做決定就沒那麼難了。

我父親從90年代就辭去公職下海經商,在我的青年時光中,我的家庭都是與他的生意捆綁在一起,起起伏伏的——後來主要就是伏了。因此在高考完填志願的時候,我非常自然地選擇了金融城市的財經院校,腦子裡甚至沒有出現第二種選擇(當然,成績不好考不上北清復交就人艱不拆了)。從一開始我就想成為《華爾街》裡那樣的交易員,掌握金融市場的規律,賺很多的錢。很奇妙的是最終我也確實進入了這個行業,成為了這樣的人。生活在讓我們不斷地做一道一道的選擇題,看書還是遊戲,微笑還是生氣,與A成為好朋友還是B,等等,這些選擇題(哪怕是不起眼的)會一點一點地修正你的航向,讓你最終成為某一種人。我想,在我們熱愛或擅長的至少是感興趣的領域,做對這些選擇題的概率應該會更高一些吧,哪怕只高了千分之一萬分之一,考慮到選擇題的數量有那麼多,最後的結果也一定會更好一些。這就是我認為的,選對行業的意義了。


討喜Hani

個人體會要看百萬年薪是怎麼來的,如果是靠家裡,基本這些人說話都沒什麼腦子,談不上有什麼特殊體驗,如果是靠自己掙來的,那話題就會異常豐富:比如如何奮鬥,企業如何經營,人員如何管理,投資理財等等。

本人今年35歲,自幼家庭條件優越,全球百強英國大學研究生畢業,26歲回國進入外企做高端系統工程師,28歲離職下海經營一家200多人企業,當時剛做已經年薪百萬,現在的工資不說了。我身邊要好的留學同學總體來講都比較低調樸實,家庭條件殷實佔了絕大部分,但幾乎沒有人追求奢華,學生時代都挺好學,大家在一起主要還是研究學業,講究吃喝玩樂的幾乎沒有。

回國後各自發展都挺努力,在一起更多探討的是企業經營,沒有人講究名牌豪車,其實都有足夠的條件去消費,但興趣更多已經是如何分享人生價值,相互鼓勵相互扶持。我跟媳婦同是留英同學,都不追求這些身外之物,平時穿衣很隨便,幾百塊而已,沒什麼名牌,從來不吃小灶,只吃員工餐,不搞特殊化,我們的經營原則是:要求別人首先要嚴格要求自己。

去年把開了近八年的老邁騰賣了換了個普通配置的A6L。自從參加工作後雙方父母幾乎從不給錢,房子和車都是自己貸款買的,投資項目臨時需要用錢都寫欠條,借完需要按時還上。如果是投資做生意,父母支持借給我們錢,如果是買房買車買生活用品,一分錢不借。

平時幾乎不在外面吃飯,基本都在家吃,確實需要外出吃飯,小飯店居多。對於投資創業我們倆捨得花錢,2015年剛投資了個1100萬的幼兒園,從裝修到手續,招生招聘都由我倆自己親力親為,現在天天在幼兒園工作,經常加班住在單位。孩子剛滿五個月,沒有自己的休息娛樂時間,這麼多年一直如此習慣了。

我倆都是工作狂,夫妻合作很順手,將來也會一直保持下去,對於孩子,從來不給買奢侈品,基本上衛生,質量過得去就行,還有不少是親朋好友用的二手撿過來繼續用,但對於子女的教育將絕不手軟,首先要教的是接受吃苦,所以孩子在出生後48天就被帶到單位跟我們一起上班了。

我不在乎百萬豪車,因為我更具有開著老舊邁騰也一樣可以把生意談成的信心和水平。而且亮出我自己經營的企業,比擁有豪車更有說服力。留學時代的圈子非常關鍵,追求吃喝的同學基本都被我疏遠了,現在參加工作,圈子依然重要,不能吃苦耐勞,沒有創業精神,好吃懶做都不會成為我的朋友。同時我也認為奮鬥比什麼都能體現個人價值,當我有了年薪百萬就停滯不前,自我滿足,我不會有像今天這樣擁有更多的實力投資更大的項目。

再大的投資也需要點點滴滴的積累,不隨便花錢是我跟我愛人這些年一直堅持的,我們都買過不少的奢侈品,但都是為了答謝雙方父母的養育之恩,自己還沒有那個檔次穿名牌,也不配穿,我連一塊手錶都沒有。但我們非常在乎企業的經營,學習方面的投資毫不手軟,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各種學習。行動以及對自我的約束,是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

曾經喜歡各種電子類產品,家庭影院,攝影,旅遊,現在工作太忙也都放下了,平時有一點時間就在家陪陪孩子,電腦單機遊戲打幾下,週末偶爾郊遊放鬆但次數很少,因為同時經營幾家企業,實在難有閒心!

現在辛苦不算辛苦,老了之後辛苦才是辛苦!

放一張以前的片子,哈蘇H4D於江西婺源拍攝。


Alextian


雲上漂

和一群年薪百萬的人相處,我的體驗是:窮,沒有別人優秀,內心有點自卑,甚至發自內心的覺得自己是個loser。

我不敢確定每個人都會自卑,覺得自己窮,但我敢肯定,有絕大部分人和我的感受是一樣的。

我家很多親戚都是開廠的,表哥,舅舅,大伯,叔叔,姨父都是開廠做生意的,每年到了過年,坐在一起吃飯,聊天,都會有點自卑,想逃避這樣的聚會聊天,但是又顯得不太禮貌。他們動不動就說現在開廠利潤啥的,去年銷售額比前年又增長了多少。

說實話,我是很討厭他們這種炫耀的語氣,有時候會突然覺得,我一個211重點大學畢業的一本生,怎麼還在打工,可能我就是沒有當老闆的實力吧。然後內心開始自卑,開始有點瞧不起自己。

人就是這樣,和比自己優秀的人比,會自卑;和比自己差的人比,會自豪。

所以,現在的我放寬了心態,不去和別人比,做好自己,只要自己不要太差,就可以。一味的攀比,只會讓自己自卑,不會讓你得到什麼,正確做法就是,提高自己的能力,量力而行。


搖曳的心

我是體育問答達人,擅長足球,跑步,健身方面的內容,翻看體育專欄時發現這個問題,想起所在的足球圈,身邊就都是年薪百萬甚至千萬的人,說說我們的故事。

現在回憶起來,加入這個圈子實屬意外,按說不該有交集,那時我正大學裡讀書。怎麼會有個身價百萬+的圈子?要從愛好說起。

大學是個踢足球的天堂,這對一直熱愛足球的我來說簡直美好不過。踢業餘足球的必經之路就是漸漸完善自身後會有想組隊的衝動。我一邊踢球,一邊充當球探。

老林就是我那時網羅的第一個球員,帥氣逼人,球衣背後贊助印的“頭髮亂了精剪”,開始我一直以為是哪個美髮店的小弟。

不久球隊缺後衛,我又物色了個目光炯炯皮膚黝黑的貌似鄉村男孩的阿超,哪知道次日的比賽這個不安分的後衛幾次衝到前場打起了前鋒,一度讓我覺得自己瞎了眼。

他們都成了我最好的好朋友,後來才知道老林哪是什麼理髮店小二,其在附近有個做工程氣動的鋪面和一個賣燈飾的鋪面,開一輛凱迪拉克,身價少說一百個。

阿超果然是附近郊縣的扛把子,在家裡親戚的關照下攬下了附近幾個鎮的工程,不折不撓的土豪。



足球這個運動是個團隊運動,要求人數也多,那時流行大場11人,加替補一個隊大概20多人。也大多是朋友介紹拉攏進來,或者有喜歡踢球的贊助商加入,其中不乏一些身價千萬的老版。

這是群裡成員的情況,說說我接觸過的幾個人的生活。

老林為人低調,我能看到的消費都是常人級別,手機都用老婆淘汰下的手機,隨時抱怨卡的傷心。穿著幾乎都是老婆淘寶,甚至自己也會買點a貨的愛馬仕皮帶,踢球的裝備方面,球衣就普通組隊球衣,球鞋常買低端足球鞋,生活中未見有什麼過度消費,但是對朋友從不吝嗇,經常性請客吃飯。

阿超為人略微神經質,但腦子很好使,思維異於常人,時常走神放空,不曉得在想什麼。和老林差不多,都不講究吃穿,一身淘寶貨,經常請客吃飯,在自己的愛好上舍得投入。喜歡踢球,心血來潮投錢贊助組了一個球隊準備打出名氣,後來發現確實燒錢,支撐了1年左右放棄了。

老吳這些就更離譜了,低調到泥土裡。我現在都記得第一次來踢球的場景,其貌不揚,有點禿頂,個子矮小,球襪也不穿,迪卡儂隨便買了雙幾十塊的足球鞋就滿場跑了,不知情的還以為是個飛奔的農民。幾個隊友說他身家千萬我都不怎麼信的,直到他開著幾百萬的大奔離開球場。

沒看到這個問題時我簡直不覺得他們有什麼異樣,就和常人一樣,甚至比常人都低調的多,但接觸到的這幫朋友都有個共同特點,非常有親和力,待人很真誠,可能也是其成功的法寶吧。

可能有的朋友會說和一幫年薪百萬的人相處會不會壓力很大,這個壓力的產生需要特定場景,我可能還沒和他們產生利益掛鉤,更多的交流是在運動場上,大家一視同仁,甚至作為球隊組織核心,身家不菲的他們還會配合我的安排和部署,不得不說足球確實是個奇妙的運動。


足球實戰狗

你好,個人覺得這是一種非常好的體驗,因為常說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就要和什麼樣的人待在一起。經常和一群年薪百萬的人相處,同他們交流學習,能從他們身上學到很多職場經驗,行業知識,為人處世的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人脈資源。我相信經常和一群年薪百萬的人相處的人,年薪不是百萬也是好幾十萬。圈子很重要,就像很多創業者為什麼一定要去讀什麼EMBA,其實學習知識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積累同學資源,因為能去讀EMBA的人,能力、資源都不會差到哪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