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為什麼坐不穩國內咖啡頭把交椅?


瑞幸為什麼坐不穩國內咖啡頭把交椅?

昨天朋友圈被《渾水做空瑞幸咖啡報告》一文刷屏,各大媒體紛紛轉載評論,在此記錄一下我的感想,純當自娛自樂吧。

我認為,瑞幸咖啡模式做不下去的原因,主要還是商業邏輯不通。我們都知道,瑞幸主要布點在辦公樓裡。寫字樓這條線,其實要克服的還不是喝咖啡習慣問題,而是中國企業飲品的問題。在中國企業辦公的員工,很多沒有點飲品的習慣,喝杯咖啡,感覺是個異類。之前有公司做了一個免費咖啡機,喝的人都很少,因為沒有這個氛圍。

要解決的是,“寫字樓飲品”這個理念,外企或者國外有的地方,這個文化很濃。老外上班,必喝飲品。一上午,桌子上不來杯咖啡都不正常。但是,國內沒有這個習慣。所以,我們的寫字樓裡不光是咖啡賣得不好,連奶茶、果汁、茶葉都不行。是“上班喝東西就不好”,這是我們不知道哪裡來的想法。

有人在辦公室裡喝茶,但這種是變不了現的。偶爾有人喝茶 ,但是公司泡茶和泡枸杞的人會一天花幾十元點外賣飲品嗎?這是兩個概念。有人喝,和有商機 是兩個概念。為什麼商場的奶茶店絡繹不絕?因為在逛商場的時候,大家願意花錢。大家根本不會願意在工作的時候花錢去喝東西,也沒有這個習慣,進辦公樓的時候都是社畜的心態。

所以,瑞幸的商業邏輯存在很大的漏洞,它要克服的並不是人們不喝咖啡的問題。它主打外賣,對象是寫字樓,但是寫字樓的人不光是不願意花錢喝咖啡,而是不願意花錢喝任何飲品。這個難度,可比推銷咖啡難多了。有人喝自己帶的茶,這個不是商機,因為消費動機是不一樣的,人家就是享受自己泡茶的過程,衝一壺熱茶。這個是屬於外賣的競爭品,而不是替代品。

瑞幸定的這個寫字樓戰略,很難。不是靠打折就能搞定的。飲品的主要戰場在商場,但是瑞幸又不去競爭,這就是邏輯不通的地方。如果要著力改變大家辦公室和飲品的習慣問題,這個確實要花很多功夫。營銷費用應該花在其他地方,而不是打折,而且,很可能花了大的營銷力氣,反而為別人做嫁衣,因為你把習慣提升起來,別的飲品很可能一擁而上。當人們習慣於上班點飲品的時候,他們可不會一直點咖啡,所以,瑞幸真的選了一條地獄難度的商業邏輯在走。但是它的主要手段就是打折促銷,感覺不大夠。

辦公室飲品有個很大的難點,就是很多寫字樓和辦公樓都有門禁,外賣根本送不上去。習慣問題,業務線問題,價格問題,這些要專門寫方案,一個一個去攻克,光靠打折,難!

我覺得這個是一個創新氛圍的問題。可以這麼說,什麼時候我們的寫字樓咖啡喝得多了,創新能力就上來了。大家一般開會,一般喝咖啡,一邊頭腦風暴,想想都不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