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担心过,休息了这么长时间,疫情过后会不想上班?

流星飞飞飞呀飞


您好,看到这个问题,来聊聊我的看法,我是湖北人,因为身处疫情中心,已有2个多月没上班了。

刚开始放假的时候还是很兴奋,有个超长的假期,没有烦心事,除了每天看新闻信息和采购时的焦虑外,每天在家睡到自然醒,不用打卡,不用写报告,不用各种应酬,专心的陪伴家人,专心的做自己。日子一天一天过去,想想挺美的,希望能够一直这样下去,不用担心生活,随心所欲,甚至有时候想如果自己有可观的身价,就这么过也挺好的。

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公司开始搞网上办公,每天各种线上,甚至比正式上班的时候还要忙,这个时候就怀念起上班的日子了,至少上班是有薪酬的,何况越来越大的生活压力,过年屯的物资消耗一空,面临大采购,房贷车贷也要及时还,2个多月没上班的缺口还要想办法补上,不得不上班,虽然各种不想,但也不得不上班,因为这样有安全感。

这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到您,如果觉得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欢迎点赞或关注我,谢谢~


我叫MT11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当有一天,上班成为一件让你每天早上醒来都感到无比痛苦的事情时,你就该考虑换份工作了。”

不知从何时起,在60-70年代出身的人眼中让人无比向往的朝九晚五式的工作,已越来越被80-90年代出身的年轻人感到厌倦。

“每个月总有那么30几天不想上班。”

“没有一技之长的人才会出卖自己的时间换取金钱。”

“上班就是在浪费时间与青春。”

诸如此类的言论频繁出现在我们的社交网络与生活中,于是“上班”听上去像极了一个很丧的词。

据国内某求职网站发布的《2019离职与调薪调研报告》显示:近三年应届毕业生的离职率正在持续飙升,其中2018年高达29.5%。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想上班了?”任何一个社会现象的背后一定有其错综复杂的原因。

作为一个已经上了3年多班的90后,我对这个问题充满了好奇。所以前段时间,我看了很多关于“不上班”的文章,也和身边那些已经不上班的朋友们聊了聊,收获颇丰。

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这个时代的年轻人,为什么不想上班?”,以及“不上班的话,可以做些什么?”

“上班和工作 完全是两回事”

首先需要明确一个观点:“上班”和“工作”完全是两回事。大部分人说自己“不想上班”,其实并非“不想工作”。

这个观点我是在看谈话节目《圆桌派》2016年的一期“呆着:不想工作怎么破?”时,被陈丹青点醒的。

其实这就是工作倦怠的表现,在每个人的职业生涯中都会出现倦怠期.

既然我们没有足够有钱到不用上班。那么,积极解决总比消极逃避的好。

这工作啊,就跟谈恋爱一样的。刚开始天天腻乎在一块,时间长了也就没什么话可说了。

工作中也会出现疲惫期,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内心充满期待和斗志,想着如何才能发挥自己最大的才能。

努力学习,卖力加班。然而时间长了,对于工作的新鲜感荡然无存。

你慢慢发现,日复一日的工作重复而琐碎,尤其是情绪性劳动的工作(客服,服务人员等),更加令人感到身心疲惫,回到家连话都不想多说半句。

看着朝气蓬勃的实习生卖命的加班工作,一边感叹着自己真的老了,一边继续抱怨着“一周总有那么七天不想上班”。

不想工作是因为个体心理对上班产生了抗拒和抵触情绪,心理学家习惯把它称作“工作倦怠”。

它包括三个方面:“情绪耗竭、工作懈怠、专业自我效能降低”。

我们将它解读为:“心好累、不想干、我不行”。

- 01 -

保持合理的职业期望

职业倦怠感产生的原因之一,就是不能正确看待自己,经常会给自己设定不合理的期望目标。

所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工作开心最重要,去做别人眼里的好工作,未必是好的选择。

千万不要委屈自己,你勉为其难的接受了一份并不是很满意的工作。相信我,最后你总会想方设法地要离开。

- 02 -

换份工作

川哥相信,还是会有部分人选择离职的,不是因为钱没给够。因为选择一份工作除了薪资之外,还有太多需要去衡量的因素。

如果你目前出现了工作倦怠感,思考过后是由于团队氛围、领导方式、组织变革或是行业特点等原因引起的。那么,很可能目前的岗位并不适合你。

选择在公司内部调部门换岗,或换一个在这方面更为正向积极的新公司。前提是你想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

- 03 -

养成持续学习的心态

人活着本来就是不断学习的过程,不论哪个行业,当你工作之后仍然接着学习,要比一头扎在文件中的黄牛式工作者,获得更高的成就感。

职场上最不缺的就是执行的人,你要让自己变得不可或缺。


东方娱记


1、每天不想上班,工作没有热情

2、痛恨星期一,企盼星期五

3、工作驾轻就熟,做事越来越没劲

4、对工作内容不满意,不知道如何改变

5、没什么核心竞争力,越发焦虑迷茫

下面的症状全部符合?

恭喜你,已经步入了【职场疲倦期】。

职场疲倦又被称作职场倦怠(Job Burnout)。你脑子里动过N遍辞职的念头,却因为各种原因的限制只停留在想想,没有付出行动。这份工作对你来讲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总之,它让你年纪轻轻就失去了工作的兴趣,奋斗的动力。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进行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77.1%的受访者曾遭遇过职业倦怠,55.4%的受访者认为产生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是工作压力过高,53.7%的受访者认为是升迁加薪等职业前景无望。对于克服职业倦怠,48.4%的受访者建议给自己放个假,46.9%的受访者建议培养一些兴趣爱好。

假期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长假后更让人抵触上班

假期特别放松快乐,但是到了假期即将结束的时候,就会爆发所谓的“节日综合征”。你从假期中得到的幸福感有多大,你对上班的抵触情绪就有多强。东南亚海岛的太阳很大海水很蓝,但一想到回去要面对一堆工作上的事情瞬间就蓝瘦香菇了。

虽然假期对压力山大“过劳忙”的职场人有一定治愈作用,但面对自己特别讨厌的工作内容或工作环境时,从度假返程的那一刻起,旅行中经历的趣事和见证的美景都会随之烟消云散,剩下的就只有对工作无限的愤恨和不满了。

跳槽不一定是治愈的良药

拒绝自我放弃,药不能停

01

你讨厌的不是工作本身

而是无法给你升职加薪的公司

相同的职位,相同的一堆事情,在不同公司真的会影响人的心情。在一家工作流程不规范、老板不专业、每个人都能对你指手画脚的公司,真的很难不让人有辞职的冲动。

老板只知道宣扬加班给下属画大饼,同事之间动不动就针锋相对,每天勤勤恳恳付出了很多,工资和职位却得不到对等回报,不到三年就会变成积怨深的怨男/怨妇,疲倦度+负能量已经爆棚,恨不得在办公室原地爆炸。

有一个朋友离开了自己工作多年的公司,高薪跳槽到了一家互联网公司上班。虽然职位相同,工作内容没什么大变化,但是挣得多了,制度透明了,办公室政治少了,整个人的状态都比之前好了很多。有时候谈职业倦怠,厌倦的不过是抠门的老板、制度不明的公司和乌烟瘴


李AK


有这种担心,第一,担心疫情过后要上班作息时间却调整不过来,因为疫情期间在家都是睡到自然醒,一般要到上午11点左右才能起床,由于家里有老人还是一天3顿饭,再加上3顿饭之间要有足够的间隔时间,所以晚上睡觉就很晚,作息已经完全被打乱,突然上班很难快速恢复到正常的作息,担心会不会早上起不来,上班打瞌睡,晚上睡不着。第二,疫情期间身体发胖不少,感觉没脸见人,更不想去上班,怕被同事嘲笑。第三,就是自身的惰性,懒散了一个多月,怕自己坐不住,啥活都不想干,坐在办公室度日如年,无法快速投入到工作中去。


爱琴海看夕阳


通过此次疫情之后肯定有人不想上班,现实也有很多人呆家里以疫情为由不出去工作,有的是因为疫情无法正常开工在家焦急地等着开工通知,有的是因为自己所处的行业根本无法正常开工宅家耗日子,有的是因为无工可开失业了等等都有。

想宅家不想上班,除非你有父母养着,完全由你的父母去开工来满足家庭收支;除非你有足够的存款可供你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生活无恙;要么就是土豪房东一个月随便可以收租上百万供你开销,满足以上条件你就可以宅家防控疫情带来的危险。

如果你是上有父母、下有小孩的家庭支柱,相信你不会想甚至不敢想宅家不开工会带来的后果;如果你是一个企业老板欠着银行几百上千万的贷款,相信你不会想不开工你一定在想如何开工如何接单如何还贷;如果你是一名餐饮行业的人相信你现在想的是如何做得更好让顾客上门消费;如果你是一个娱乐行业的老板估计这时你不是在想开不开工的问题了是在想如何遣散员工如何转型的问题了。

所以疫情后不想上班的人基本是处于无家庭负担、无生活担忧、无债务危机的人,这类“三无人员”绝对是称得上土豪的标配。


最经济


这还是因人而异的。

很多家庭因为工作的原因一年下来可能都非常少的时间回家陪家人,陪小孩,这次延长的假期也是让很多人有够充足的时间,我相信还是有很多人不想上班的。

但大多数人疫情后还是不得不出上班,这对打工的来说是没办法的,要养家糊口,要赚钱就得上班,已经不是想不想的事情了,是不得不。

但这次疫情对很多人及行业也是来了一次沉重的打击。

举个例子,出租车,还有很多过年没回家就是希望在这段假期在城市里多赚点钱,谁知道这次的疫情让他们特别的难受,面对空空的街道,冷清的道路这应该就很能表达出出租车行业人的心情。

最后希望这次疫情早日过去,让日子回归正常。



1米5的测量员小庄


有那么一瞬间不想去了,想留在家乡,就在父母的身边,多陪陪他们,因为谁都不知道未来和意外谁先到来,但是想想自己还是需要为了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气,还有自己可怜的荷包,我又只身来到了外地,当一个打工妹~

1. 21世纪,我们中华民族的崛起指日可待,诚然,我们目前的科技,落后于美帝,集成电路,人工智能这些高科技领域,依然是短板。国产PC操作系统,国产移动端操作系统都是我们的短板,但是我们有无数个像我一样的程序员,还有无数个兢兢业业的科研人员,无数个冉冉升起的硕博同学,我们能在小米加步枪的时候打败美帝,现在我们就更可以了!但是这一份可以,是我们所有人的努力累积的,加油💪

2. 疫情让我们再一次意识到存款的重要性。作为一个90后,成长于共和国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有强大的文化自信,强大的个人自信,我们敢于去尝试,敢于失败,因为背后有父母托着,所以,很多90后都是月光族吧。16年硕士毕业后,作为it从业者,且在魔都,个人薪水不算低,虽然也不高,至今无一份存款,但是这次的疫情,让我真的意识到爸爸经常告诉我的那句,家里有粮,心中不慌的道理,以后会努力工作,努力存钱……加油💪


麻薯红枣汤圆


在这次疫情中,每个人都受到了冲击,都在总结,都在反思。疫情之下,我们该做些什么,保障我们的生活和健康。对于普通的上班族,如果平时不能很好地打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难免不会焦虑,更多的是难捱,不适。我综合这一阶段的感受,有一些思考,分享给大家,期待共鸣。
这次疫情给了我三个启发,这些启发即使是在疫情过后,也会影响我的终生。
1,不论市场环境好恶,都要拥有足够的保障基本生活的现金流和存款。
这次疫情,有一个热门话题又被职场人重提:


如果不上班,你手上的存款能够支撑你几个月?如果你担心疫情不想上班,而老板非要开工,你有勇气辞职吗?
这两个问题,本质都是:如果不上班,你拿什么生活?
存钱,才是你顶级的自律。
平常行情好的时候,多数人都能找到工作,有人工资低,有人工资高,但都能养活自己,不至于存在生存问题。
但眼下,短期内,各行各业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波及。
很多人虽然担心健康问题,但想到手头的那点钱,再想想家里几张嘴等着养活,房贷,车贷一下子都涌上来,不得不提心吊胆去上班。
而什么样的人可以不担心这些情况呢?
有成熟的副业,而且副业已经在赚钱的人。身上没有高额负债的人。账户里有足够六个月日常花销储备金的人。
你看,这三种人他们有一个共性:
经济负担小,未雨绸缪地为困难时期提前做好了充足准备。
要知道,人生是很长的,而经济不可能一直好也不可能一直坏,它是周期性的,有涨落有起伏。
所以,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更应该具备基本的忧患意识,才能抵御未知的风险。

2,这世界上再没有稳定的工作,做好随时失业的准备。
2月10日,春节复工第一天,一则新闻便引发广泛关注----新潮传媒裁员500人,高管降薪20%。没了开工红包,开工日成了裁员日。
餐饮大王西贝,都只能靠贷款发工资,扬言活不过三个月。
海底捞日亏8000万。
这个世界,再没有稳定的工作,只有稳定的能力。未来的铁饭碗,不是在一个地方吃一辈子,而是在哪里都有饭吃。
副业刚需,是成年人应有的自觉。
3,哪有什么35岁中年危机,不过是35岁的你又懒又丧。
这次疫情,钟南山重出江湖,又一次回到了公众的视野。上一次钟老站在媒体的面前,应该还是17年前抗击非典那次吧。李兰娟也一下子大火,成了全民偶像。
试问,如果两个人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怎么能成为民之脊和国之肝?
任何成功都逃不过一个字:熬。
任何成就都离不开两个字:苦熬。
而有一种人,偏偏就是要熬,就是要苦熬,就是要几十年如一日,将一件事情做到极致。
与其“鞠躬尽瘁”,不如做到“不可或缺”。

这个社会,赞赏的是“创收能力高”的人。
无论你从事着什么工作,都需要牢记一点:高价值的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会受到重用,而价值低的人,则会在榨取完你的剩余价值后,被毫不留情的抛弃。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活生生的现实。
今后想在这个社会存活下来,就必须具备高附加值,用知识和技能武装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成为具有高价值的人才。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3579064d8cb14f0db635b9e618c028a2\

新疆乌市涛涛哥


完全没有这个想法。不知道你现在的情况是什么样的,家境丰富工作只是富余还是工资基本就是生活支撑,身处武汉的我已经近三个月没有上班,没有收入来源了,只进不出的生活很难坚持很久。除去工资生存这个问题,我本身对现在的工作内容还是比较喜欢的,这么久不工作闲置在家也是无聊得很,非常期待再次除去上班工作。


夏天来疯


这次疫情对于职场人来说确实是最长的春节,过长时间的待业和远程办公的低效率让人产生了“不想上班”的错觉。

在疫情影响下,大部分的行业都受到重创,首当其冲的是微小企业的创业者,而作为身在其中的职场人,在舆论的趋势下,也不得不担心“无法上班”“降薪”“失业”等担心和焦虑。

趁此拥有较为宽裕的时间,建议更加深度思考未来的核心能力发展,增强抵抗风险的能力,避免因为黑天鹅事件让自己的事业“猝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